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2019年5月12日

母親節 & 佛誕日

祝願媽媽吉祥安康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古人對母親的情感,大部分都濃縮在詩詞中。

今天就是母親節,讓我們欣賞這些寫給母親的詩詞,以詩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愛。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在他的生命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墨萱圖》

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萱草花——中國的母親花,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徵之前,我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送母回鄉》

唐·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這是李商隱的詩,他的母親病了,李商隱要送母親回鄉求醫。

對母親擔憂、不舍,傷感悲傷流淚。身為人子,如果可以治好母親的病,稍微報答一下母親的恩情,人生也就沒什麼遺憾了。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別老母》

清·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本詩描寫的是詩人遠行他鄉、離別母親時,所見到的場景讓他刻骨銘心。

十分真切地抒寫出詩人內心無法抑制的內疚和傷痛。字字如錘,敲擊著讀者的心,令人不忍卒讀。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慈烏夜啼》

唐·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慈烏,是較小的一種烏鴉,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稱慈烏。

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濕衣襟,慈烏的啼哭聲彷彿在哀訴著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孝養之心。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歲暮到家》

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這首詩描寫了過年時遊子回家的場景,母親趕製棉衣,心疼兒子瘦了,連聲問兒苦不苦?

兒子本就因為沒有盡到侍奉母親的責任,內心愧疚,更不敢述說在外漂泊的艱難,白白地讓母親擔心。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西上辭母墳》

唐·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詩人的母親去世了,黃昏里詩人獨自站在母親的墳前,流著淚為母奠酒。母親已經去了,一個「空」字,點出了陰陽兩隔,再難相見的無奈。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燕詩示劉叟》

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這首寓言詩是借雙燕的遭遇,諷勸那些不顧父母痛苦而獨自遠走高飛的人們。

想要子女對自己盡孝,自己就應先帶頭對父母盡孝,同樣,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十五》

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這是一首描寫母愛的古詩,大意是母親在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

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寥寥數語,刻畫出月圓之夜,母親牽掛千里之外兒子的動人情景。

詩詞文化:母親節,10首詩詞讀懂母愛!

《思母》

宋·與恭

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這首詩描寫母親去世後,霜打蘆花,詩人淚濕衣衫,心中一片凄涼,此生再也見不到母親倚著柴扉等待自己歸來了。

詩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讀來令人深為感動,惋嘆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養生文化:「食葷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痰濕的?
讀書 南懷瑾先生: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文化斷層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