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南孚電池:製造到「智」造的跨越

南孚電池:製造到「智」造的跨越

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新建成的展示廳內,最新系列電池產品琳琅滿目,其中新一代五號充電鋰電池尤為顯眼。

「這個產品我們申請了7項專利,其中有3項為國際發明專利,目前已成功進入國際市場。」南孚電池研發總監常海濤解釋,與一般的鎳氫電池相比,這款電池能快充電,千餘次循環使用,可用於動力需求強勁的電器上。

從小電池到大體系,從拜師學藝到業內翹首,從享譽國內到暢銷國際……這一切得益於孜孜不倦的創新,讓南孚電池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之一、中國520戶重點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商務部重點扶持的出口企業、中國電池行業龍頭企業、福建省重點企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南孚緊緊圍繞綠色發展理念,持續進行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 2018年公司業績取得歷史性突破,產值進入30億元俱樂部,較上年增長17.5%。

從技術升級到智造產品

在中國,每售出10節鹼性電池,其中就有8節來自南孚。

今年,南孚還推出擁有高達23項重大技術升級的聚能環二代電池,電量大幅提升25%,再次將鹼性電池的電量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沒有研發,缺少核心技術的企業是走不遠的。」公司副總經理陳文生說的話擲地有聲,早在南孚還只做電池的時候就明白這個道理,攻破技術壁壘,研發出了環保、持久的無汞鹼性電池,打破了洋品牌的壟斷。

1976年,南孚創始人陳來茂到南平電池廠當廠長,制定了「少批量、多品種、低價格」方針,與北京上海等大型電池廠合作,推銷南平電池。

到了1986年,市場突變,幾家長期合作的電池廠不願意合作,這意味著南平電池廠要關門了。面對危機,陳來茂赴國外考察,發現美國的鹼錳電池已佔乾電池總量的70%,而國內這方面還是空白。

於是,陳來茂把鹼錳電池作為企業發展的中心,在技術、產品、營銷等方面全面創新,南孚電池的銷量也有所上升。隨著BB機的興起,南孚電池作為率先做鹼性鋅錳電池的工廠,佔得先機,逐步成為國內電池行業的翹首。

隨後幾年,南孚特別注重研發生產銷售的一體化,不僅有自己的生產工廠,還有屬於自己的研發團隊,牢牢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做出高質量、高效能的電池產品。

在三十餘年的發展中,南孚在不斷地挑戰自我,升級產品。實施以人為本、科技進步為中心的名牌發展戰略,走引進、消化、吸收、重在創新的超常規發展道路,成功地進行了七期技改引進,企業迅速崛起,創新地研發出一個個諸如無線充電器、充電寶、智能門鎖電池、數據線、鋰電、汽車應急啟動電源等備受消費者喜愛的電源產品。

「最新研發的南孚Tenavolts充電鋰電池更是一款劃時代的產品。」陳文生介紹,該產品擁有3項全球發明專利,榮獲國家輕工業聯合會頒發的創新消費品獎,性能全面超越鎳氫充電電池,號稱傳統鎳氫電池的終結者。「目前這款先進的產品已成功進入國際市場,讓國際消費者見識到了中國智造的力量。」

除了滿足普通家庭生活需求之外,新一代南孚電池更是參與到中國極地科考項目中,成為「中國南北極考察選用電池」,憑藉強大的產品性能和品質,為中國極地科考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現在的南孚,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實力,連續28年中國鹼性電池銷量第一,先後開發出200多項達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創新、設備創新、工藝創新、包裝裝潢創新等科技成果,有六項填補國內空白,達國際先進水平,每一項成果都是行業科技的進步。

從單一生產到多元產品

一棵樹欲要枝繁葉茂,必須把根系深深地扎在泥土裡。

南孚電池有限公司創建於福州,1965年10月,企業響應國家「三線建設」的安排,內遷到南平,在郊區十里安開荒建廠,廠名改為南平電池廠,開始紮根生長。

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的腳步,南孚電池明晰不同階段的改革「路線圖」,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在改革、探索、實踐中,一步步發展壯大。

1987年,時任廠長的陳來茂出國考察時發現,鹼性高能鋅錳電池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引進日本生產線需要5000多萬元,而當時南平電池廠固定資產不過200萬元。

為解決資金問題,1988年,南平電池廠與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福建分公司、興業銀行聯姻,成立我國電池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

當時發現鹼錳電池在中國市場幾乎是空白,並沒有形成大氣候,充斥國內市場的幾乎都是國際名牌的鹼錳電池。「要干就干大的,上世界一流的產品,一步到位」,南孚人抓住千載難逢的創業機遇,「以開發LR6鹼錳電池為突破口,打一場企業的翻身仗。」

1990年7月,藉助於中國對外貿易租賃公司的租賃形式及日本方面的貸款,南孚用6000多萬元引進的第一條日本富士LR6鹼性鋅錳電池生產線正式投產。1993年,引進了國內第一條LR03(7號)無汞鹼性高能鋅錳電池生產線。此後,南孚進入高速發展期。

公司老員工回憶,1998年,南孚高能環保電池十分暢銷,各地的總代理商經常是帶著大把現金住在南孚公司等貨。按照公司總經理劉榮海的話來說,在南孚公司艱苦創業史上,領導班子適時抓住了5次大的發展機遇,實施「抓兩頭(研發和營銷)帶中間(生產)的發展戰略」,並以此統領南孚不同歷史階段發展戰略的制定。

1999年,南孚還清了所有貸款,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開始重點狠抓公司研發系統的建設,建立了南孚技術中心,研發投入逐年加大,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學、研」科技創新機制。

「基於用戶需求,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在南孚已不再是句簡單的口號,而是南孚管理改革的核心,落實到市場、研發、銷售、生產等各個環節。2018年改革初步取得了成效:累計獲得125 項科研專利,業務收入增長了17%,人均效益提升了11%。

從獨木成林到眾人拾柴

「企」無人則「止」。

企業的發展關鍵在人,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基於此,南孚公司致力於不斷補充和培養高技術人才。

常海濤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多年從事化學電源研究開發,研製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在全國核心期刊發表科技論文5篇,累計申請電池生產技術專利34項,為公司研製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帶領團隊成為國內首家研製成功鋅鎳乾電池正極活性物質羥基氧化鎳,結束了國外企業對該技術的壟斷;積極開發移動電源、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等新能源產品,為企業和行業發展儲備新技術。

常海濤常說,獨木難成林,眾人拾柴火焰高。他在主持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南孚博士後工作站日常工作時,注重發揮創新的示範引領和傳、幫、帶、教作用,將個人的先進經驗轉化為群體的技能優勢。近幾年,他的示範性勞模工作室里高級工程師增加了六位,工程師增加了三位,並幫助多名實驗輔助工開展職稱評定和繼續再教育。

現階段,南孚公司在總經理劉榮海的帶領下正進行管理模式的一場變革——以客戶為中心的流程再造及組織變革項目在公司如火如荼地進行,開展任職資格職位認證,實施全面績效管理,建立了事業部制;公司上下齊心協力,聚焦業務打破部門牆,「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業務,一切為了勝利。」

在繼續研發更好的電池的同時,南孚人還積極向手機電源配件轉型,研發了一批深受消費者青睞的系列產品。至此,南孚真正從電池企業成功轉型為中國頂級的民用電源企業和科技公司,從南孚電池轉型為南孚「智」造,南孚的使命也變成了:研發生產各種電源產品,讓中國民用電源享譽世界,服務全球。

目前,南孚電池已經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與全國重點大學、中科院研究所合作成立多個新型能源研究中心,形成了先進的科研創新機制,成為了中國民用電源領域中科技力量最雄厚的企業。

今年,南孚電池擬投入3億元,進行互聯網時代的電池電源技術研發和製造設備的升級換代,同時在研發和營銷崗位上招聘100名以上的全球技術專家和優秀人才,為公司高速和高質量發展搶佔制高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