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家醫院兩個暖心小舉措,讓新手媽媽們直言「更安心」

這家醫院兩個暖心小舉措,讓新手媽媽們直言「更安心」

今天恰逢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對於許多「新手媽媽」們來說,寶寶生病本就是揪心事,若帶娃到院就醫時再遇上不便,就更讓人抓狂了。不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近日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了解到,該院東院與西院分別推出了兩個暖心小舉措,讓新手媽媽們直言「更安心」。

智能母嬰室:3平米粉色空間解決哺乳期媽媽的尷尬

4月中旬,仁濟醫院首個智能母嬰室在東院產科門診啟用,休息、哺乳、換尿布等完善的功能以及完全智能化的體驗,獲得了還在哺乳期的媽媽們一致好評。

帶著孩子就醫的市民劉女士就對母嬰室讚不絕口,「我的寶寶剛剛半歲大,隔兩三個小時就要喂一次奶、換一次尿片。每次帶孩子出門我都發愁,有些公共場所沒有母嬰室,在外邊餵奶、換尿片很不方便,自己尷尬,別人也彆扭,有時只能躲在衛生間里。對新媽媽來說,母嬰室是實實在在的福利,必須點贊!」

這個母嬰室堪稱「五臟俱全的小麻雀」,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近3平方米的粉紅色智能空間內看到,其中包含摺疊式嬰兒操作台、軟包座椅、通風系統等基礎設施,旁邊還配備了電源插座、液晶宣傳屏、紙巾、防臭垃圾桶、可調式燈、滅火器等設備。「整個母嬰室分為沖奶區、護理區、授乳區和公共休息區,可同時供多人使用。」院方負責人介紹,未來,媽媽們還可智能操作燈光、音樂播放、開合哺乳區的門帘,還可使用凈化器、加濕器、溫奶器等智能控制設施,給自己營造一個溫馨安心的環境。

據悉,該母嬰室啟用3周以來,平均每日使用頻率12人次,高峰期每天有近30人使用,平均每天派出公益母嬰用品數量百餘單,獲得了哺乳期媽媽們的一致好評。今年兩會期間,「公共場所哺乳難」這一民生話題又一次被提上了議程。為此,此次仁濟醫院也牽手天貓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推出公益母嬰室項目,讓寶媽們安心出行,並將長期以公益價格(1分錢)提供各類母嬰用品,例如紙尿褲、防溢乳墊、濕紙巾等。

「代看小孩」:兒科門診護士臨時擔任「患兒家屬」

而在仁濟醫院西院,一則便民告示上「代看小孩」四個字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與關注。醫院成了託兒所幼兒園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向相關負責人了解後才知道,原來,這是西院兒科門診推出的服務,分別為「提供茶水;提供針線、剪刀;代看小孩」,服務對象為獨自帶孩子前來看病的寶爸寶媽或老人。

兒科護士長姜春介紹,其實這並非是個新舉措,從2012年兒科門診改革起,科室就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患兒家長分擔解憂。「西院改建後,兒科門診與成人門診分別設置在3號樓與4號樓,但兒科的挂號、配藥等流程都需在成人門診大樓完成,若是一位家長帶著患兒前來問診,就會不太方便。」

汪女士也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自己家住仁濟西院附近,風和日麗的時候帶孩子來看病還好,遇上颳風下雨天真的手足無措,「幸好可以讓門診護士幫忙代看,我去配藥、拿檢驗報告時,孩子就放在診室門口的預檢台處,反正肯定還要回診室後續治療隨訪的。」

姜春說,除了每年傳染病高發的冬夏季節外,兒科日均門診量不超過50人次,因此需要照看的孩子基本也不超過10人次,當班護士們還有餘力顧及,「基本來說,需代看的孩子都是學齡前兒童,只有患兒家屬主動提出並信任時我們才會提供該服務,且孩子不能離了家長就哭,不然也可能會影響門診的就醫環境與秩序。」

據悉,針對更年幼的「寶寶患兒」們,兒科護士也會為新手媽媽們提供一些抱孩子的幫助與指導,「因為我們的兒科規模不大,所以能關注更多細節,希望為更多患兒及家長帶來一些力所能及的貼心服務。」姜春說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狂熱粉絲擠碎虹橋機場自行步道玻璃,非理性接送機究竟誰來管?
村活動室來了一台「神秘機器」,一拍身份證想要的資料都能「吐」出來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