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知善者必能行善。

——蘇格拉底

由於你太習慣這個世界,所以才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

——《蘇菲的世界》

哲學歷來是一個晦澀難懂的辭彙,而哲學學科歷來不是人們的「寵兒」。《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嘔心瀝血之作,使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西方哲學發展史,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哲學世界的魅力。作為一部新型的哲學小說,其中關於人的本源和人性的本質的解讀,可以讓讀者在哲學的世界中獲益匪淺。

作者以小說的形式,描述了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可以稱作是一本披著小說外衣的西方哲學史。文中的主角是一個14歲的少女,名叫蘇菲,她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更有哲理意味。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具體如何呢?哲學詩畫整理了一部分,在此分享。

01

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

困擾人類的問題:萬事萬物是否由一種基本的物質組成? 水能變成酒嗎? 泥土與水何以能製造出一隻活生生的青蛙? 世上萬物是否由一種基本物質組成呢?如果是,這種基本物質又怎麼可能突然變成一朵花或一隻大象呢?

我們都曾經好奇萬物從何而來。現代有許多人認為萬物必定是在某個時刻無中生有的。希臘人持有這種想法的並不多,由於某種理由,他們認定有「一種東西」是一直都存在的。因此對於他們而言,萬物是如何從無到有並非重要的問題。他們驚嘆的是水中如何會有活魚、瘠土裡如何會長出高大的樹木與色彩鮮麗的花朵。而更讓他們驚異的是女人的子宮居然會生出嬰兒?.哲學家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他們發現大自然的形貌不斷改變。

02

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好奇心。

03

善與惡之間脆弱的平衡。

04

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命運。

人非常相信宿命論。

宿命論的意思就是相信所有發生的事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們可以發現這種思想遍布全世界,不僅古人這樣想,現代人也一樣。

在戴爾菲神廟的入口處上方有一行著名的銘文:「了解自己」 意思是人類絕不可自以為不朽,同時也沒有人可以逃避命運。

05

算命者試圖預測某些事實上極不可測的事物。

現代仍有許多人相信紙牌算命、看手相或觀察星座以預知未來等。挪威人有一個用咖啡杯來算命的特別方法。當咖啡喝完後,杯底通常會有一些咖啡粉的殘渣。這些渣子可能會形成某種圖案 ——如果我們運用我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的話。假使杯底的渣子看來像是一輛車子,那也許就表示喝這杯咖啡的人將駕車遠行。

就這樣,「算命仙」試圖預測一些非常不可能預測的事情,這是所有預言共同的特徵。而正因算命仙所「看」到的是如此模糊,你很難去駁斥他的話。

當我們抬頭看著天上的星星時,我們只能看到許多呈不規則分布狀的閃亮小點。儘管如此,千百年來仍有不少人相信可以從星星里看出人類的命運。即使在今天,仍有一些政治領袖在做重要決策前會徵求占星學家的意見。

在現代醫學發達以前,人們普遍認為疾病是由某些超自然的原因所造成。英文流行性感冒一詞實際上的意思是「受到星星的不良影響」。 即使是在今天,仍有很多人相信某些疾病——如艾滋病——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也有許多人相信可以用超自然的力量痊癒。

06

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知道自己無知,也是一種知識。最愚蠢的人,就是那些對某些自己一無所知的事自信滿滿的人。

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

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無論就時間或空間而言,蘇格拉底都代表了一個新的時代。他是第一個在雅典誕生的偉大哲學家,他和他的兩位傳人都在雅典生活、工作。

蘇格拉底是誰?

蘇格拉底(公元前470—公元前399年)也許是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秘難解的人物。他從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卻是對歐洲思想影響最重大的人物之一。而這並不全然是因為他後來戲劇性的結束了生命的緣故。 蘇格拉底生於雅典。他有生之年大半時間都在市中心廣場與市場等地與他遇見的人閑談。他說:「鄉野的樹木不能教我任何東西。」有時他也會連續好幾小時站著思想、發獃。

即使在當時,他也被視為謎樣的人物,但他死後很快就被譽為許多哲學學派的始祖。正因為他神秘難解、模稜兩可,才使得一些在學說上大相徑庭的學派都可以宣稱他們是蘇格拉底的傳人。

我們現在可以確知的是:蘇格拉底長得很醜。他肚大、眼凸,有個獅子鼻。但據說他的性情「極為和藹可親」,也有人說他是「古今無人能及」的人物。儘管如此,他還是因為他從事的哲學活動而被判處死刑。

我們之所以能夠得知蘇格拉底的生平,主要是透過柏拉圖的著作。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後來也成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談話的藝術

蘇格拉底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與人談話時看來並無意要指導別人。事實上他給人的印象是他很想從那些與他談話的人身上學到一些東西。所以,他並不像傳統的學校教師那般講課,而是與別人

進行討論。

如果他純粹只是傾聽別人說話,那他顯然不會成為一個著名的哲學家,也不會被判處死刑。不過,話說回來,他所做的也只不過是提出問題而已,尤其是在剛開始與人談話時,彷彿他一無所知似的。通常在討論過程中,他會設法使他的對手承認自己理論上的弱點。最後,到了詞窮之際,他們也不得不認清是非與對錯。

蘇格拉底的母親是一位產婆。蘇格拉底也常說他的談話藝術就像為人接生一樣。產婆本身並不是生孩子的人,她只是幫忙接生而已。同樣的,蘇格拉底認為他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生出」正確的思想,因為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同時,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

說得更明白些:生小孩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同樣的,每一個人只要運用本身的常識,就可以領悟哲學的真理。所謂運用本身的常識就是搜尋自己的內心,運用內心的智慧。

正確的見解導致正確的行動

蘇格拉底認為只有正確的見解導致正確的行動。不僅如此,他還聲稱他受到內心一個神聖聲音的指引,同時他的「良心」會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他說:「知善者必能行善。」

他認為人只要有正確的見解,就會採取正確的行動。也唯有行所當行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有德之人」。我們之所以犯錯,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何者是對的。這是人何以必須不斷學習的原因。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因為世間哪有人會想要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

蘇格拉底想為是非對錯找出一個清楚明白,而且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他與那些詭辯家不同的是,他相信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存在於人的理性中,而不存在於社會中。

07

廢墟中升起的幾棟高樓:雅典學派。

08

回歸靈魂世界的渴望。

09

亞理斯多德:一位希望澄清我們觀念的嚴謹的邏輯學家

10

避免在真空中飄浮的唯一方式:中世紀基督信仰。

先知預言上帝應許派來的「救世主」將會拯救全世界。 他不僅將使以色列人掙脫異族的桎梏,並將拯救所有世人,使其免於罪草與上帝的責罰,得到永生。這種渴望救贖的想法在希臘文化影響所及的各地區也很普遍。

於是拿撒勒的耶穌出現了。他不是唯一以「救世主」姿態出現的人,但他同時也使用「上帝之予」、「天國」與「救贖」等字眼,因此保持了他與舊先知之間的聯繫。他騎馬進入耶路撒冷,接受群眾讚頌為人民救星,彷彿從前的國王在登基時例行的「加冕典禮」一般。

他並接受民眾塗油。他說: 「時候到了,天國近了。」

耶穌不同於其他「救世主」,因為他聲明他並非軍事或政治叛徒。他的任務要比這偉大得多。他宣稱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與赦免,因此他可以置身沿途所見的人群中,對他們說: 「你們的罪已經得到赦免了。」

這種「赦免罪惡」的方式是當時人聞所未聞的。更糟的是他稱上帝為「天父」。對於當時的猶太人而言,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於是,不久後,律法學者便一致起而反對他。他們一步一步地準備將他處決。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 耶穌那個時代有許多人等待一位「救世主」在嘹亮的軍號聲中(換句話說,就是大舉揮軍)重建「天國」。耶穌傳道時的確也時常提到「天國」這個字眼,但意義要寬廣得多。耶穌說,「天國」就是愛你的鄰居、同情病弱窮困者,並寬恕犯錯之人。

於是,「天國」這樣一個原本具有戰爭意味的古老字眼,到了耶穌口中便在意義上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人們原本期待的是一位很快能夠建立「天國」的軍事領袖,但他們看到的卻是穿著短袍、涼鞋,告訴他們「天國」或「新約」——就是要「愛鄰如己」的耶穌。除此之外,耶穌還說我們必須愛我們的敵人,當他們打我們時,我們不得報復,不但如此,我們還要「把另外一邊臉轉過來」讓他們打,同時我們必須寬恕,不止寬恕七次,更要寬恕七十個七次。

耶穌用他一生的行動顯示,他並不以和妓女,貪污、放高利貸的人與政治顛覆分子交談為恥。但他所行之事還不止於此;他說一個把父親的家財揮霍凈盡的浪子或一個侵吞公款的卑微稅吏只要肯悔改並祈求上帝寬恕,在上帝眼中就是一個義人,因為上帝的恩典浩瀚廣大。

然而,耶穌還認為,像浪子與稅吏這般的罪人在上帝眼中比那些到處炫耀自己德行的法利賽人要更正直,更值得寬恕。

耶穌指出,沒有人能夠獲得上帝的憐憫,我們也不能像許多希臘人相信的那樣自己拯救自己。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要求人們遵守的嚴格道德規範不僅顯示上帝的旨意,也顯示在上帝眼中,沒有人是正直的。上帝的恩典無垠無涯,但我們必須向他祈禱,才能獲得寬恕。

根據基督教的教義,耶穌也是世上唯一正直的人。然而他最後還是被判了死刑。基督徒說他是為了人類而死,這就是一般所稱的「基督受難記」。耶穌是「受苦的僕人」 ,背負起人類所有的罪孽,以使我們能夠得到「救贖」,並免受上帝的責罰。 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後就下葬了。幾天後有人傳言他已經從墳墓中復活。因此證明他並非凡人,而真正是「上帝之子」。

我們可以說復活節當天早上,人們傳言耶穌復活之時就是基督教會創始之日。保羅已經斷言: 「若基督沒有復活,則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如今全人類都可以盼望「肉體的復活」,因為耶穌正是為了拯救我們才被釘上十字架。這是一種人類精神和意志的整體超越。

11

對了一部分並不等於錯。

12

藏在凡俗身軀里的神明子孫,人的靈性問題。

(未完待續)

巴黎聖母院被燒了,不過還好,法國文化思想界有這三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好文共讀:最想高攀的幾位朋友!
如何進行快速有效的決策?高人給支了幾招,很管用!

TAG:哲學與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