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大唐最後的名將高駢:能文能武、戰功赫赫,為何卻親手葬送了大唐

大唐最後的名將高駢:能文能武、戰功赫赫,為何卻親手葬送了大唐

大唐最後的名將高駢:能文能武、戰功赫赫,為何卻親手葬送了大唐

《山亭夏日》想像圖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這首名叫《山亭夏日》的詩歌,寫的雅緻而富有情調,彷彿一個文弱書生,穿著長衫,輕輕揮動著摺扇,在樹木濃蔭下,品著幽香撲鼻的鮮茶,吟詠一首絕妙好詩。但讓不少人意外的是,這首詩的作者,居然是一個可以拎刀砍人,馳騁疆場的猛將。在很多人印象里,雖然很多武將,也可以吟詩作對,但這些人,一般都會吟詠一些像是「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一類壯闊詩句,即使一些從軍的文人憤青,也應該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像這樣小資情調的詩歌,出於一個猛將之手,顯得格格不入。

但這種格格不入,在唐朝卻成了王朝最後的榮耀和尊嚴。這首詩的作者,叫做高駢,他是個猛將世家,他的祖父叫高崇文,這個人有多厲害?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會昌六年(846年)十月,高崇文與裴度、杜黃裳、李愬同配享憲宗庭廟。這可以算是武將最高榮譽了。而作為高崇文的後人,也遺傳了高崇文勇猛剛烈的風格。只是,高駢在新唐書中,被放進了叛臣傳中。


不一樣的官二代,大唐最後的名將

對於像高駢這種的官二代,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唐朝,特別看重門閥的社會風氣下,高駢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父承明,神策虞候。駢,家世仕禁軍,幼而朗拔,好為文,多與儒者游;喜言理道。兩軍中貴,翕然稱重。可見,高駢因為祖輩和父輩的豐功偉績,沒有像基層軍官那樣,需要用一顆一顆的人頭來艱難的積攢軍功,尋求陞官的機會。一開始,就成了一個地位顯赫的軍官。

但和其他官二代不同,高駢雖然含著金鑰匙,當著禁軍這種又榮耀、又安全的高級軍官,卻一直以來,渴望著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在唐朝,只要軍人渴望建功立業,就不可能被埋沒。很快,高駢得到了自己第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因為在唐朝的邊境出現了一場叛亂,在《高駢傳》中是這樣記錄的:會党項羌叛,令率禁兵萬人戍長武城。時諸將御羌無功,唯駢伺隙用兵,出無不捷。這樣的功勛,讓高駢成了唐帝國棟樑之才。

大唐最後的名將高駢:能文能武、戰功赫赫,為何卻親手葬送了大唐

唐朝後期形勢圖

從這以後,高駢開始走向人生巔峰。他靠著戰場上的勇猛無畏和深謀遠慮,在唐帝國的軍隊中,站穩了腳跟。而他的文藝青年的氣息依然濃郁,他的詩歌可以和很多文人墨客相提並論,在全唐詩中,收錄了高駢作品50篇,這些詩歌,有的像是山亭夏日一般的雅緻,也有一些如同「人世悲歡不可知,夫君初破黑山歸。如今又獻征南策,早晚催縫帶號衣。」的思索,當然,還有一些如同「醉鄉日月終須覓,去作先生號白雲。」黯然。而這些絕妙的詩歌,居然折射出高駢的一生。

文藝青年高駢,雖然喜歡詩詞歌賦,喜歡和文人墨客在一起吟詩作對,但他終究是一個將軍,他的人生巔峰,應該在戰場上,而不是吟詩作賦上,正如高駢在《赴安南》一首詩中寫道:曾驅萬馬上天山,風去雲回頃刻間。今日海門南面事,莫教還似鳳林關。

如果要說高駢的事業巔峰,那就不能不說他收復安南的豐功偉績。也成了奠定高駢名將身份的重要事件。高駢在詩歌中,豪氣干雲,已經有了驅除敵軍,收復安南的豪言壯志。而南疆的局勢,的確如同鳳林關一般。

大唐最後的名將高駢:能文能武、戰功赫赫,為何卻親手葬送了大唐

唐朝戰亂(劇照)

在傳說中,鳳林關是三國時候孫堅兵敗的地方,也是孫堅殞命的地方。而在唐朝,據舊唐書記載,南詔這個國家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一旦唐朝有了鬆懈,就跳出來騷擾邊境,但每次都被唐軍打敗。唐帝國對這個反覆無常的小國,很是頭疼。在咸通年間,唐和南詔在安南這個地方,展開持續數年的拉鋸戰。史料記載:


咸通元年(860年)十二月,府治為南詔攻陷,未幾收復;四年(863年)二月,再度被攻陷;六月,廢都護府,置行交州于海門鎮(今越南海防西北);七月復置都護府於行交州。七年(866年),復克安南舊治,都護府移故地,並於都護府置靜海軍,重築安南城,由節度使兼領都護。終唐一代不廢。

高駢南征安南的時候,正是南詔二次攻陷安南都護府的時候,也是南詔氣焰最為囂張的時候。在咸通五年的時候,高駢領兵南征,這次,高駢勢在必得,因為他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首先,要解決的是軍隊問題,唐軍在和南詔曠日持久的爭奪戰中,已經疲憊不堪,尤其是安南的失守讓唐軍士氣落到最低谷。振興士氣最快捷的辦法並不是開動員會,而是整合各自為戰的唐軍,將所有唐軍統一指揮、統一調遣,從而保證士氣。所以,高駢:至則匡合五管之兵,期年之內,招懷溪洞,誅其首惡,一戰而蠻卒遁去,收復交州郡邑。五管,在史料中記載嶺南分為五管,誠已多年。居常之時,同資御捍,有事之際,要別改張。而高駢,在整合了嶺南的所有唐軍,讓各自為戰的唐軍的戰鬥力集中在一起,這樣的威力,勢不可擋。而高駢,在手中有兵的情況下,一面安撫,一面進攻,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收復了安南全境。

收復安南之後才真正看出來,名將和普通將領的根本區別就是戰術眼光和戰略眼光的區別。有戰術眼光的將領,比比皆是,這些將領往往會打仗,能大勝仗,但不能持久作戰。

高駢敏銳的洞察到唐軍和南詔軍隊反覆爭奪安南的根本原因:唐軍的戰鬥力強,裝備好,卻輸在了交通和補給方面;而南詔離安南太近,又地理位置偏僻,瘴氣叢生,唐軍士兵無法攻佔,所以,當唐軍退卻,南詔自然會進攻。於是,天才的高駢,做出了一個相當具有戰略性的舉動。高駢又以廣州饋運艱澀,駢視其水路,自交至廣,多有巨石梗途,乃購募工徒,作法去之。由是舟楫無滯,安南儲備不乏,至今賴之。從高駢收復安南,一直到唐朝滅亡,都沒有再丟失過。

大唐最後的名將高駢:能文能武、戰功赫赫,為何卻親手葬送了大唐

收復安南的功績,讓高駢的事業達到巔峰,而不甘於失敗的南詔,開始向四川進攻。高駢再次擔任救火隊員的工作,帶領唐軍精銳,再次擊敗南詔,活活的氣死了南詔的國王世隆,也叫作酋龍。(酋龍恚,發疽死,偽謚景庄皇帝。


被盛名所累的高駢,晚節不保,是非曲直,留與後人說

巔峰狀態下的高駢,被授予天平、西川、荊南、鎮海、淮南等五鎮節度使,成了唐朝晚期權勢最大的節度使。而巔峰中的高駢,很快就跌入低谷,只是因為高駢在面對黃巢起義時,按兵不動,讓自己晚節不保。

高駢其實並不是一開始就按兵不動,在黃巢起義開始之時,高駢一度表現出相當積極的進攻慾望,而且持續輸出,表現出極高的軍事才能,在舊唐書高駢傳中,很客觀的記錄了高駢在起義初期的表現:駢令其將張璘、梁纘分兵討賊,前後累捷,降其首領數十人。賊南趨嶺表,天子嘉之。

大唐最後的名將高駢:能文能武、戰功赫赫,為何卻親手葬送了大唐

如果高駢持續輸出,憑藉高駢的軍事才能和手下軍隊的戰鬥力和數量,黃巢根本不是對手。但歷史總是愛給人開玩笑。晚年的高駢,開始迷戀煉丹修道,想要超脫於世間。就好像他在《訪隱者不遇》中寫的:落花流水認天台,半醉閑吟獨自來。惆悵仙翁何處去,滿庭紅杏碧桃開。文藝青年高駢,在功成名就之後,開始變得茫然,這種茫然和自污是不一樣的,朝廷並沒有對高駢產生任何的懷疑,也沒有覺得高駢尾大不掉。因為朝廷知道,高駢是大唐最後的名將。所以,高駢的頹廢,只能看成是一種巔峰之後的落寞和茫然。這種茫然,讓他開始遠離自己的戰友和軍隊,開始相信一些術士。

在黃巢東山再起的時候,他的手下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話語,第一種是來自軍隊的話語,這是從他手下的大將畢師鐸口中表現出來。面對著強大的黃巢,畢師鐸沒有絲毫的懼色,他渴望和起義軍打上一仗,於是他向高駢請命,《高駢傳中》記錄了畢師鐸的意見:妖賊百萬,所經鎮戍若蹈無人之境。今朝廷所恃者都統,破賊要害之地,唯江淮為首。彼眾我寡,若不據津要以擊之,俾北渡長淮,何以扼束?中原陷覆必矣!

雖然高駢也看出了其中的利害,但很快,他的思想,就被另一個聲音主導,那就是他手下術士呂用之的觀點:相公勛業高矣,妖賊未殄,朝廷已有間言。賊若蕩平,則威望震主,功居不賞,公安稅駕耶?為公良畫,莫若觀釁,自求多福。

大唐最後的名將高駢:能文能武、戰功赫赫,為何卻親手葬送了大唐

面對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高駢選擇了後者,也讓大唐失去了最後翻盤的機會。真可以說是一失足遺千古恨。

在最後時刻,高駢的做法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甚至覺得寒心,史料上把高駢的變化說成是昏庸無能、任用小人、痴迷修道煉丹之術。我想,這只是一種表象,因為從後來高駢上書皇帝的言論看,高駢顯然沒有做到清心寡欲,而直到唐僖宗逐條駁斥高駢的奏章之後,高駢才徹底放縱。

那麼,我們必須從深層次的方面進行分析,那就是高駢的立功慾望到底有多大。我們知道,高駢是個官二代,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因此,他雖然身居高位,但非常渴望證明自己,而不是靠著自己祖輩、父輩的光環度日。因此他在北方、在南方建功立業,證明了自己雖然是官二代,但依然是憑藉自己的本事而身居高位。高駢做到了,所以,他已經沒有太多建功立業的慾望。

而他手下的將領畢師鐸卻恰恰相反,他是流寇反正,所以,非常渴望洗清自己流寇的身份,通過軍功證明自己,他的戰鬥慾望出奇的強。高駢沒有戰鬥慾望,卻依然想要保留自己的榮譽,因此,面對著一些流言蜚語,他表現的並不淡定。而歸根到底,高駢不是被小人之言蠱惑,而是被盛名所累。當高駢開始珍惜自己的光環,愛惜自己的羽毛,高駢真的老了,古語有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高駢顯然,不像年輕時候那樣一門心思建功立業,他放不下太多東西。而更讓人惋惜的是,高駢放不下的那些榮耀和光環,最終還是徹底失去了。


結語

後來的高駢,死在了畢師鐸手裡,一代名將,就此隕落。後世對高駢的評價,也充滿了爭議性,讓這個大唐最後的名將,終究會在浩瀚青史中,留下獨特的痕迹。


參考資料

《舊唐書·高駢傳》

《新唐書·南詔傳》

《全唐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