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人經常以「華夏」自居,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原來大有來頭

國人經常以「華夏」自居,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原來大有來頭

我們向來以華夏人自居,那麼這「華夏」的意思究竟是什麼呢?古書中有介紹:華夏最初是說的我國中原地區,不過後來就包括了我們國家的全部領土。從這個解釋看的話,「中」指的就是中原,「夏」則是中原最早的一個國家。這兩個字都比較容易理解,那麼這「華」的意思呢?

最初的時候,「華夏」是用來區分夷狄的。西周末,中原地區四周崛起了無數游牧民族,他們對各個諸侯國都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有的民族甚至勾結戎狄,企圖推翻周王室的統治。

齊桓公在位期間,齊國進行了政治改革,在他的號召之下,各個諸侯國共同對抗游牧民族。這種背景下,「華夏夷狄之辨」興起了。接受過周禮教化,承認中原文明並有強烈歸屬感的諸侯國都是華夏諸侯,在當時也稱之為「諸夏」。

而那些沒有經過禮樂教化的部落,生活生產自然沒有擺脫原始社會的習俗,所以我們稱呼其為夷狄。華和夏既可以聯用,也可以互相通用。從這個方面看,「華夏」不再是地域的稱呼,不再是族群的稱呼,而是一種判斷是否具有禮義道德的標準。

只要了解了古人是怎樣劃分部族的以後,大家也就知道華夏夷狄的根本區別——禮。孔子曾言,周代的禮之所以完備,是因為借鑒了夏商兩代的解釋。古書解釋「華夏」:「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大國起源於夏,後世也以此命名,禮也表現在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

總的來說,華夏一直以來都是文明的象徵。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華夏無數次被打倒,但是又無數次在這廢墟當中重建文明,歷經周折卻從未斷絕。華夏之國也一直都是禮儀之邦的象徵,在個人方面,禮儀錶現為知廉恥有道德,在社會方面,禮儀錶現為顧倫理有秩序。

華夏這種文化包容又具備一定的凝聚力,從夏商周時期一直到近代,華夏就不斷凝聚周邊民族,不斷地包容各個民族的文化。從縱橫三千里的夏,再發展成三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大秦,繼而發展到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中國,一直彰顯著中華民族強大的文化凝聚力。

準確的來講,華夏並不是一種民族概念,已經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信仰,很明顯是對我國文化的一種認可。大家對「華夏」這兩個字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呢?歡迎留下你們寶貴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狂徒 的精彩文章:

風清揚對陣東方不敗勝負如何?從令狐沖身上就能看出來
百戰百勝的戚家軍,在面對後金鐵騎時,為何差點全軍覆沒?

TAG:歷史狂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