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道教四大天師分別是誰?

道教四大天師分別是誰?

道教一直是中華承認的宗教,道教在中國古代有著十分巨大的影響力,而道教一直尊崇著四大天師,四大天師是道教史上最重要的四位真人,你知道道教的四大天師分別是誰嗎?下面的道教文化為你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道教四大天師分別是誰?

參考圖

四大天師,即張天師張道陵,許天師許遜,薩天師薩守堅,葛天師葛玄,道教尊為四大天師。

張天師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又稱「降魔護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師」。

張道陵本名張陵(34-157年),字輔漢,號天師,道教尊稱為張道陵。他於東漢末年創立五斗米道,後被道教奉為創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與他的封號。《清微仙譜》、《歷代神仙通鑒》和《列仙傳》傳其為漢留候張良的八世孫,沛國(今江蘇豐縣)人。其父張翳,字太順,曾客居於天目山。其母一夜夢見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後,於建武(25-56年)

道教四大天師分別是誰?

參考圖

甲午上元(五月十八日)生陵。生時黃雲籠室,紫氣盈庭,空中光如蛋。張道陵從小聰明穎慧,七歲時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經》通曉五千言精微義理。成年後相貌奇異,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顙,朱頂綠睛,隆準方頤,目有二角。通四書五經,曉天文地理、河洛圖緯之書。曾入太學,博學諸經。年二十六「舉賢良方正極諫科」。東漢明帝時(58-76年)曾為巴郡江卅(今重慶市)令。後遁隱於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北)修長生不死之道。據傳魏伯陽曾收其為徒,授其秘旨。朝廷征為博士,稱病不赴。和帝(89-105年)征為太傅,封冀縣侯,三詔不出。其志在精誠修鍊,得黃帝九鼎丹法。

後又攜弟子住雲錦山修玄玄之道,煉龍虎大丹。又居嵩山靜心冥思,得《三皇內文》《九鼎太清丹經》於是遍訪名山,以尋道修真。順帝時(126-144年),一為四川樸素民風所吸引,二為蜀中峻峰秀嶺、澗溪泉瀑所吸引,連入四川,在鶴鳴山(一名鵲鳴山,在今四川大邑縣境內)燒煉九鼎神丹,歷三年而丹成。服後返老還童,於是繼續西行探訪仙源,求得五嶽攝召萬靈神龜秘文,精思修鍊以至法術無邊,世莫能測。據《列仙全傳》稱,張陵擅用符水治病,功瀆漸著。後得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籙、三清眾經、符籙丹灶秘訣印劍、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王,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會盟於青城山黃帝壇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牢獄變成二十四福庭。

即為二十四治,每治立陰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別掌管人事禍福。後到蒼溪縣雲台山修九還七返之功,準備升天,但因其殺鬼太多,終未成功,太上老君又讓他修行謝過,仍居留人間。於是返回鶴鳴山,著作道書二十四篇,創立五斗米道,後世又稱天師道、正一道。後又度率弟子遊歷諸山,修行謝罪,大功告成,太上老君引領張陵升天,朝拜元始天尊,封為正一平氣大法師,令其重返人間,勸化尚未悟道者,遂降臨人間演法,治鬼,成為驅鬼避邪的天師,一旦靈至神到,鬼怪立除。永壽(155-158年)二年(156年),功成道著,天神來迎,白日升天。

此後,張陵的子孫世襲天師道法,歷代皆受朝廷封號:唐天寶(742-756年)六年(747年)冊封天師為「太師」,唐僖宗封天師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宋理宗冊封天師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靜應顯佑真君」;元成宗加封天師為「正一衝元神化靜應顯佑真君」;明供武(1368-1355)元年(1368年)改封天師為「真人」。

道教四大天師分別是誰?

參考圖

天師之名,始見於《莊子·徐無鬼》文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實指尊敬之辭,然天師之名即源於此。李膺《蜀記》稱張陵入鶴鳴山,自稱天師。北魏有寇天師(謙之),劉宋有陸天師(修靜),唐有杜天師(光庭),宋有薩天師(守堅)等等。「天師」之號始稱張道陵的,最早見於《晉書·郝超傳》《傳》云:「愔事天師道,而超奉佛。即稱張陵之道為天師道。雖然明代朝廷不用天師之號,但後世仍稱天師,一直沿至今日。

張道陵為道教的創始人,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陣魔伏妖、神通廣大,白日飛升的仙人,故在道教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又為歷代神仙故事所烘染,其在民間的影響也十分顯著,奉祀一直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