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真正有價值的旅行,從不忽視這兩件事,成就更好的自己

真正有價值的旅行,從不忽視這兩件事,成就更好的自己

1

又一個網紅景點,欺騙了大眾。

鏡頭下的魚骨沙洲是這樣的:

夏日的海邊,浪花一朵朵。伴著藍天白雲,彷彿置身珍珠般閃耀的夢境。

然而,遊客看到的真實畫面卻是這樣的:

許多打卡過網友直呼:如果沒有航拍機,大家就不要到這裡了,因為一定會失望而歸。

另一個網紅景點摩洛哥。

照片上,這個國家隨處充滿了藝術氣息與人文情懷。然而,打卡過的網友卻直言:全程一個大寫的「坑」。

當地人過著非洲的生活水平,遊客卻支付著歐洲的消費價格。

照片中的美景是這樣的:

但遊客的視角卻是這樣的:

還有之前火爆的網紅景點「紙片岩石」:

從照片上可以看出它是在陡峭的山坡側面裂變出來了一塊薄如蟬翼的岩石。

岩石下面深不見底,彷彿是萬丈深淵。這讓許多愛冒險的遊客心之嚮往。

然而,如此奇幻驚險的石頭現實卻是這樣的:

據說這個岩石到地面的垂直高度只有5米,如果從側面拍照角度選的好的話,就會呈現出高聳不見底的效果,愣是欺騙了全世界。

這讓很多網友對此直言不諱:這真是個地地道道的世界級謊言。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網紅景點的線下旅客流量增長迅猛。

其中,35歲以下的遊客成了打卡網紅景點的主力軍。

中國年輕人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旅行?

攜程網曾做過相關調查,結果發現:除了旅行自帶的觀光屬性,最為關鍵的理由便是為了逃離生活。

然而,一場場漫無目的的旅行,並不能讓一個人的生活有所改觀,更有甚者,淪為了許多景點的受騙者,生活徒增了許多煩惱。

2

永遠不要奢望旅行能讓你掙脫現實的枷鎖。

事實上,越是渴望出逃的人,往往越難在一段旅程中愉悅自己。

知乎上有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曾經環遊世界的人們,現在過著怎樣的生活?」

結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只有少數人認為旅行有正面影響。多數人認為生活沒有什麼變化,甚至個別人在旅行結束後換上抑鬱症,因為接受不了旅行生活和現實生活的巨大落差。

《遊客的凝視》一書中指出:

你對旅遊的期待也好,體驗也好,都不是天然的,而是被建構出來的。旅行的整個過程,都是想像大過於真實。那些值得看的景觀,也都是圍繞這種想像才成為景觀的。

這是因為:我們在看特定的景觀時,會受制於個人的經驗和記憶,各種潛在的規則和風格,還是四處流傳的影像和文本等等。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中指導著我們看什麼東西,如何去看。

所以,說到底,在你開始一段旅程之前,在你潛意識裡,你的想像和期待就已經形成了。

你越是慌亂逃離,你的心境越是難以平靜,越是難以全身心的投入。

3

保羅?柯艾略在《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所說的:

一個牧羊人喜歡旅行,但永遠不要忘記他的羊群。

旅行的意義,不在於出逃,相反的,而是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矽谷著名投資人吳軍曾說過一段話:

我自從聽了世界上近乎所有音樂大師的表演,才知道音樂的聖堂有多高。我看了全世界400-500幅最著名繪畫中大約80%的真跡,才知道繪畫藝術的發展歷程,以及每一位名家成為名家的原因。類似地,只有當我到了苦寒之地,世界上極為貧困匱乏的地區,才知道有多少人需要我們幫助。從此,在做事情的時候,我才能跳出固有的思維。

旅行的其中一個重要意義就在於,能夠讓我們從僵化的思維走出來。

熱衷旅行的劉詩詩也說過類似的話:旅行,能滋潤眼睛對於美景的渴望,更能豐盈內心之於世界的理解。

因為置身一個全新的環境,旅行,讓我們更易於重新審視自己。

4

俞敏洪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老俞閑話中,描述過自己的一次海外旅行見聞。

他去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寬的瀑布伊瓜蘇瀑布,位於阿根廷和巴西邊界的伊瓜蘇河上。

他決定坐船去河上看瀑布。有兩種選擇擺在他面前:

一種是坐船在河上,離遠一點看;

另一種是直接開到瀑布下面去,船也變成了結實的大橡皮艇。

俞敏洪選擇了第二種。

和他在一條船上的,有一對老外帶著兩個小孩,小女孩3歲左右,小男孩1歲多的樣子。橡皮艇開到瀑布下面時,老外夫妻一人抱一個小孩,渾身濕透,承受著水的衝擊。

回程中,船還遇到大浪,水一度淹沒整個船,俞敏洪也深深嗆了一口水。

上岸之後,俞敏洪看到老外父母把兩個孩子放下,幫助他們脫下救生衣,孩子也露出了笑容。

這一幕讓俞敏洪深感觸動:

這樣的孩子成長起來,抗打擊能力和冒險能力也會水到渠成。老外這樣培養訓練孩子的背後,其實是讓孩子養成獨立、自由、勇敢的習慣,不僅是身體的健康,更加是精神的強大。

俞敏洪還說:

反觀中國人帶孩子,完全是溫室模式,各種寵愛和對危險的屏蔽,到最後孩子只要吹個風就感冒,沾點水就發燒,風吹草動就進醫院,長大後個個弱不禁風的樣子。中國人帶孩子,表面上愛護了孩子,實際上傷害了孩子,我們用愛的名義,把孩子們本來面對世界應該擁有的強大和獨立剝奪了。

這就是旅行的另一個意義所在,它為我們提供思考的契機。

畢淑敏曾說過:

遠方是魔術師。你在熟悉的地方,很少能發生新奇的思索。大的思考需要大的舞台,大的背景。旅行會逼著我們看名山大川,看萬米高空上的雄闊景緻,看奔涌不息的大海……這都將強有力地刺激我們的思維。

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309:旅行》也強調過:旅行最重要、最有可能實現、最能體現旅行價值的是,刻意進行視角切換,提高思維水平,因為這是一個人能力的核心部分。

張小硯有一句名言: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再遠的遠方,雖然拯救不了你眼前的苟且,但卻能讓你看得更遠,變得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小伙逆行被抓,接電話後崩潰爆哭:10個成年人里有7個是這樣的
營養專家:多吃這4物,堪稱「天然增高葯」,讓身高「節節攀升」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