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蕭克為何沒能當上解放軍大將?

蕭克為何沒能當上解放軍大將?

作者:SOUL迪爾

關於蕭克,素有上將第一人的說法。

他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曾擔任過我軍戰區級軍事主官(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八路軍120師副師長、華北軍區副司令和第四野戰軍參謀長),故有不少人認為按資歷授大將軍銜都綽綽有餘。筆者今天就來聊聊蕭克的戰功與經歷。

上將蕭克

參軍與歷練

1907年蕭克出生於湖南省嘉禾縣的一個清貧書香門第,上過師範,文化水平較高。北伐戰爭開始後,蕭克南下廣州投考憲兵教練所二期,之後在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71團任連指導員,參與了1927年5月北伐軍與奉軍的臨潁大戰。

1927年8月1日,蕭克隨部隊參加了南昌起義,以及起義軍南下廣東途中的會昌與湯坑兩次惡戰。部隊被打散後,蕭克不幸被俘後被遣散回鄉。此時正值朱德率南昌起義余部發動轟轟烈烈的湘南起義,蕭克找到當地黨組織,被任命為宜章獨立營的指揮官。

青年時期的蕭克

宜章獨立營是一支地道的農民武裝,士兵大都沒受過什麼軍事訓練,裝備也很差。但這是蕭克第一次獨立地指揮一支部隊,他把自己在北伐軍中學到的帶兵經驗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很快把這支農民武裝訓練成一支紀律嚴明的部隊,並為之後的帶兵積累了豐富經驗。

1928年,宜章農軍與朱毛紅軍勝利會師,被改編為紅4軍第29團。在著名的著名的「八月失敗」事件中,第29團的湘南士兵在湘南特委的鼓動下紛紛脫離部隊返回家鄉,結果大部分遭到國民黨殺害,全團只有蕭克親自指揮的一個連紋絲未動,顯示了其較強的治軍能力。

朱毛紅軍

1930年6月,國民黨中原大戰爆發,贛南地區國軍守備力量空虛,工農紅軍趁機得到很大發展。蕭克因為有訓練農民武裝的經驗,先後被任命為由農民武裝升格成的紅4軍第3縱隊和獨立5師的指揮官,在他的帶領下這兩支部隊很快成長為能打仗能聽指揮的正規紅軍。

獨立經略湘贛蘇區

湘贛蘇區位於贛江以西、湖南省東南部,是中央蘇區的衛星蘇區之一,紅四軍的起家之地井岡山區就位於這一地區。由於當地主力紅軍兵力不足,為了加強當地紅軍的正規化建設,蕭克被派往當地任紅8軍軍長。

永新縣湘贛蘇區省委遺址

紅8軍由兩個獨立師改編,總兵力只有2200餘人,游擊習氣較重。此時正值國軍對湘贛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作戰,進佔及包圍封鎖蘇區的國軍共計10餘萬人。蕭克稍作整訓後,集中紅8軍與獨立第12師一共不到4000人的兵力,對國軍進行廣泛的騷擾性作戰。

1933年5月,國軍第63師陳光中部由於被圍困在蘇區中心地區,補給困難,不得不組織部隊運輸補給品,結果在路過茶陵九渡沖地區時,遭到蕭克指揮的紅8軍伏擊。此戰國軍兩個營被殲滅,被俘人槍千餘,第187旅旅長鍾中山也在戰鬥中被擊斃。

為穩定軍心,陳光中不得不再次組織起一支補給隊,並委託第15師43旅協助押運。結果在蓮花棠市地區再次遭到蕭克指揮的紅8軍伏擊。戰鬥一打響,第43旅見勢不妙就溜之大吉,剩下1000餘名國軍只好乖乖做了俘虜。

此戰紅軍繳獲軍衣、膠鞋各萬餘件,事後每個紅軍戰士都分到兩件新軍衣和一雙新膠鞋,大家都誇蔣介石這個運輸大隊長太大方。

國軍第63師長陳光中

北上與西征

1933年11月,福建的國軍第19路軍發起反蔣事變,打亂了蔣介石第五次圍剿的部署。此時在博古、李德等把持下的工農紅軍中央軍委,不去派兵支援19路軍,卻令蕭克率由紅8軍改編的紅17師趁機北渡袁水,配合紅16師破壞南昌到九江之間的南潯鐵路,來支援中央蘇區的反圍剿鬥爭。

南昌-九江地區是國軍統治核心地區,兵力雲集,交通便利,紅16師所在的湘鄂贛根據地又早已殘破不堪,紅17師以區區4000餘人規模的兵力殺進去無異於以卵擊石。

儘管任務艱巨,蕭克還是帶領部隊勝利完成了任務,兩個月的時間轉戰3000里,五次衝破了國軍的包圍圈,配合了中央蘇區的反圍剿鬥爭,並為之後的西征作戰積累了經驗。

紅軍

此時趁著紅軍主力的北上,國軍趁機侵佔了湘贛蘇區的大部分地區。1934年4月,聽說蕭克帶著紅17師轉戰回來了,國軍第15師師長王東原集中八個團企圖與紅軍決戰,結果在永新縣沙市地區遭到蕭克的伏擊。

沒等王東原回過神來,第43旅旅部連同一個直屬團就被紅軍全殲,旅長侯鵬飛與旅參謀長趙楚卿都乖乖做了俘虜。沙市伏擊戰是第五次反圍剿期間中央紅軍僅有的兩次成建制殲滅戰之一,另一次就是1934年9月由林彪指揮的溫坊戰鬥。

沙市伏擊戰的局部勝利無法掩護湘贛戰場的整體頹勢,由於中央軍委嚴令蕭克採取陣地戰的方式與國軍對峙,結果導致紅軍的控制區越來越小,最終不得不在1934年7月向西轉移,去和在黔東的賀龍部紅2軍團會和。

蕭克任軍團長的紅6軍團西征出發紀念廣場

西征部隊由紅17師與18師編成,由於第18師師長龍雲與蕭克存在矛盾,導致該師在貴州甘溪遭到桂軍截擊時未能迅速突圍,第52團被殲滅,龍雲被俘後也不幸遇害。

湘鄂川黔與長征途中

1934年10月,紅2、6軍團會師後,北上開闢湘鄂川黔根據地,蕭克在賀龍部的配合下,先後指揮龍家寨伏擊戰、陳家河戰鬥、忠堡戰鬥和板栗園戰鬥,殲滅國軍陳渠珍部、第41師、第58師和第85師,擊斃第85師師長謝彬,俘虜第41師師長張振漢,取得空前大捷。

國軍第41師師長張振漢

雖然這期間的戰鬥是由兩個軍團的領導集體做決策,但負責戰場指揮和戰後追擊的則都是蕭克。湘鄂川黔實際就是之前洪湖蘇區的衛星蘇區湘鄂邊,是賀龍1928 年建立紅四軍的起家之地,因此紅2、6軍團在這裡發展迅猛,短時間內擴張到兩萬餘人。

蔣介石對此十分緊張,不得不抽調追擊紅一方面軍的多個師前來圍剿。由於調動敵人的目的已經達到,國軍十幾萬大軍又逐漸逼近,1935年11月蕭克與賀龍率部撤出湘鄂川黔蘇區,走上長征之路。

擔任追擊任務的國軍都系川軍、黔軍和滇軍等雜牌部隊,擔心重蹈前幾次戰鬥全軍覆沒的覆轍,因此不敢追太緊,始終和紅軍保持30里的距離,使得紅軍能順利經雲南轉移到甘孜,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1936年7月,為了和張國燾分裂勢力進行鬥爭,紅2、6軍團與紅32軍組建第2方面軍,蕭克升級為方面軍副總指揮。但僅僅做了兩個月,因紅31軍軍長王樹聲生病,蕭克又被調去接替其職務。

蕭克沒離開多久,紅2方面軍就因4方面軍的突然離開而在甘南遭到國軍包圍,損失慘重,第17團被截斷後失散,這當然不能算是蕭克的責任。

長征途中蕭克(前排左五)、王震、夏曦和警衛員合影

抗戰與解放戰爭

抗戰初期,由於120師所處晉西北地區發展空間有限,蕭克被派往冀東地區援助八路軍第4縱隊。但第4縱隊很快就被日軍擊敗,蕭克轉而留在長城內外的冀熱察地區創建根據地。

1942年抗戰最艱苦時期,他又被派往晉察冀軍區協助聶榮臻堅持鬥爭。由於八路軍在抗戰期間以游擊戰為主,蕭克在這八年里自然也是大仗沒有小仗不斷。

抗戰結束後,由於晉察冀軍區某些領導人以為內戰不會爆發,將軍區20萬大軍複員一半,結果在1946年大同集寧張家口戰役中遭到國軍優勢兵力圍攻,不得不放棄張家口市。雖然同時期解放軍在全國各地的控制區都處於收縮狀態,但張家口畢竟是大城市,由此產生的影響還是很壞的。

抗戰初期蕭克與賀龍合影

1947年,由於國軍將主力都投送到山東、陝北和東北戰場,華北戰場呈現出相對的平靜狀態,以傅作義為首的國軍華北剿總集團兵力不足,不敢找解放軍主力決戰。

聶榮臻和蕭克得以逐漸蠶食國軍的華北控制區,連克石家莊等城市。解放戰爭最後階段,蕭克先是被派去組織成立華北軍政大學,後又擔任第四野戰軍參謀長,為林彪等在解放華南的過程中做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蕭克與陳毅合影

現在有些人以蕭克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沒有特別搶眼的表現為由來貶低其軍事指揮能力,這顯然有失公允。蕭克善於治軍帶兵,深得朱毛紅軍的軍事思想真諦,擅打運動戰和伏擊戰,如果說有什麼缺點,那恐怕就是大兵團作戰指揮經驗相對不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此弱小民族有多狠?同時向德國、蘇聯和波蘭開戰!
二戰時怎樣給士兵減壓?此國向包圍圈裡空投烈酒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