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艦聞雜談:從053H型護衛艦的建造看中國海軍的裝備發展之路

艦聞雜談:從053H型護衛艦的建造看中國海軍的裝備發展之路

小編在《為什麼說海軍的小步快跑造艦方針是正確的》一文中已經說到,因為當時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及上層違背科學規律的指揮與蠻幹,使得海軍的裝備發展一再受挫。

上世紀70年代初,海軍的十幾艘老、舊、雜型護衛艦船體腐蝕嚴重,發動機故障頻出,幾乎到了無艦可用的地步。海軍領導向上級提出,希望能撥款對這些老舊護衛艦輪番大修一遍。但要落實這一任務還是相當困難的,因為護衛艦的大修周期至少2年左右,1艘要花費300萬元(按當時物價),總費用估計要數千萬元。

當時,海軍裝備部的林真同志調任六機部軍管會副主任,分管生產和科研工作。他認為,老舊護衛艦沒有大修的價值,主機型號都是雜牌的,花大錢維修,修好了也達不到原來的指標。他提出「以造代修」的設想,以解決海軍護衛艦的長遠問題。

於是,林部長親自組織六機部有關局及滬東造船廠進行調研。認為滬東造船廠通過建造01型護衛艦,己經初步形成了一支艦艇設計和生產的隊伍,但關鍵是必須提出切合實際的戰術技術要求。

六機部向海軍提出如下方案建議:艦體主尺度和結構可大部分參考正在研製的「江東」級艦,其線型在702所已做過各項船模性能試驗,證明是可取的;動力採用滬東廠研製多年的12E390V中速柴油機,主機功率有5880千瓦,比較有把握,曲軸毛坯等也可在上海地區協作供應;當時正研製的雙100炮尚沒過關,主炮只能先拆下老艦的蘇式高、平兩用單100或130炮代用,海軍庫存還有一些,共約30座,可裝備整整一個支隊;副炮採用國內己批量生產的雙37炮;導彈採用「上游一號」反艦彈,01型護衛艦已改裝成功迴轉式發射架,林部長認為要利用01型改裝的技術成果,還要加配雷達、指揮儀等。

1974年4月,林部長親自寫出了《關於建造一批對海導彈火炮護衛艦的建議》報六機部,並附上包括兩個建造方案在內的一整套文件資料。這種「以造代修」的方針走的是一條研製–生產–改進–提高–再研製–再生產,一步一步提高發展的道路。如果單純追求技術先進,國產新一代護衛艦非要搞個全新的艦型,這樣勢必會陷入研製–攻關–研製–再攻關的惡性循環怪圈。

1974年5月,六機部正式向海軍發文,並附上了以林真同志個人署名的建議和方案全文。同年9月,海軍正式同意了這一建議。

1974年10月,高層給海軍和六機部的批複件下發。

1975年2月,首艦開工,當年就實現了開工3艘,完工2艘的高速度。從此自行研製批量生產的053H型陸續裝備海軍,對海軍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975年12月 ,053H型首艦(516)成功地進行反艦導彈發射試驗。

1979年2月和1980年1月,六號艦(512艦)先後進行了5級海情耐波性試驗和4級海情導彈發射試驗,從而完成了該艦研製和批量生產交叉進行的全過程。

從1975年2月首艦開工到1980年12月最後1艘交船, 053H型共建造14餘艘,歷時6年。該型艦實事求是的戰術技術要求和預做安排落實的配套與設計,是保證短期內完成設計建造任務的可靠基礎。053H型技術起點立足現有條件,特別是在做好準備工作下造艦,不冒進,保證每艘艦都形成戰鬥力。同時充分考慮改進需要,為將來改進做好準備。「研製–生產–改進–提高–再研製–再生產」,實際上就是我們後來說的小步快跑。

其實,不只是中國海軍,我們隔壁的海上自衛隊也是靠著「小步快跑」一路跑到了常規力量世界第三的水平。

上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復甦,但日本海軍的發展水平已經落後於時代了。精明的日本人選擇了一套滾動發展的道路,從70年代起,海軍的主力艦基本為通用驅逐艦、防空驅逐艦、直升機驅逐艦三種,通用驅逐艦從初雪級、朝霧級、村雨級、高波級,到現在的秋月級、朝日級,防空驅逐艦從太刀風級、旗風級到現在的金剛級、愛宕級、摩耶級,直升機驅逐艦從榛名級、白根級,到現在的日向級、出雲級,每批建造數量有限,整體水平並不是很高,但級級有提高,型型有亮點。長期不間斷的滾動發展,到金剛、秋月、出雲等級別時,海自的整體水平已經達到世界一流,燃機技術、電力驅動應用等方面甚至超越了我國海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錄談 的精彩文章:

再見,老兵—第一代航天測量船遠望2號退出歷史舞台
向海圖強—全球最大靜音科考船東方紅3號完成專項試航

TAG:牛錄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