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爭時期,為何敵方飛行員墜機,並遭到俘獲,不能將其擊斃?

戰爭時期,為何敵方飛行員墜機,並遭到俘獲,不能將其擊斃?

戰爭中的規則非常多,有些讓人無法理解。譬如交戰國中,大家都遵守著一種約定俗成的行事作風,假如敵方飛行員已經墜機遭到俘獲,不能將其開槍擊斃。照理說戰爭是殘酷的,飛行員價值較高,假如今後放回,肯定對自己不利,可為什麼還要遵循這條規則呢?

原來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飛機作為新生事物剛剛出現在戰場,它的駕馭難度極高,一名飛行員往往需要有很高的科學素養,同時也是高素質人才。這對戰爭雙方來說都不可多得,而且一戰時士兵的文化素質普遍都不高,能夠駕馭飛機,說明擁有著高學歷,甚至有可能是該國的老貴族。因為貴族往往具有騎士精神,對方放下刀劍就絕不斬盡殺絕,所以墜機的飛行員生命安全,會得到另一方的保障。

當然,由於並不是以協議的形式來維持這條規則,意外情況經常會出現。假如飛行員在戰鬥中遭到擊落,而地面卻是游擊隊控制,那麼問題就嚴重了,普通民間武裝出於對敵方的憎恨,往往不會遵守正規軍才遵守的交戰規則,某些國家在戰爭中也不會遵守不殺飛行員的條例,比如日本。

從飛機誕生至今,飛行員都是萬里挑一,一名有豐富經驗的飛行員,需要數萬小時的培養,甚至還要有實戰經驗。有人說過,培養一名王牌飛行員的價值,相當於等同他體重的黃金,由此可見,如果飛行員被俘後遭到殺死,這對己方是極大的損失,所以不論從人道主義因素考慮,還是從經濟角度考慮,戰爭雙方總會達成默契,遵從既定的規則。

飛機出現的歷史不過百年,可如今想掌握戰爭的天平,沒有空中優勢幾乎是不可想像的,飛行員的重要性非但沒有下降,反而還上升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志哥想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期的德國有多強?三大強國共同挑戰,卻花了幾年才終有結果
宋美齡的一生,讓所有女性都羨慕,死前卻說出了最大遺憾,讓人不禁流淚

TAG:志哥想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