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唐為何一再要打高句麗?

隋唐為何一再要打高句麗?

高句麗是滿洲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從公元前37年建國到公元668年滅亡,持續時間長達705年。而中原集中一統的封建王朝,一般到200多年就算不錯了,可以說高句麗的歷史悠久,國基穩固。

從歷史上,朝鮮早期是沒把渤海國視為其國歷史,但高句麗一直是被視為其國歷史,並命名為朝鮮的三國時期。中國早期的講世界史,講朝鮮史時候也會講這個朝鮮的三國時期。但近代,因為擔心韓國對滿洲地區提出主權要求,又開始把高句麗說是與朝鮮沒有血緣關係,並把高句麗說成是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權。

如果從中原王朝把周圍都看做藩屬國,那所謂藩屬國都可以說是地方政權。但這些地方政權不僅根本不聽中原王朝的,而且還經常來騷擾中原王朝。

要問隋唐為什麼拼了老命也要打高句麗?而且隋朝就是因為拼了命地打,結果給自己拚死的。這唐朝還不長記性,接著還要打?

這高句麗,雖主要建國在滿洲地區,但跟其他在此起家的北方民族不同,基本沒有大舉進入中原,最多只是軍事騷擾中原王朝的邊境。既然現在說高句麗是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權,怎麼還分出邊境了?也許應該是內部邊境嗎?

通過幾次和中原王朝正面衝突,也說明高句麗的軍事力量不夠強大,還達不到其他北方民族那樣強盛。

中原王朝在隋唐之前,就跟高句麗交手幾次。最早先說曹魏的時候,以前中原王朝在遼東地區有一些據點,而且出現過一段時間公孫氏軍閥政權,高句麗協助曹魏把公孫氏政權消滅。其後曹魏忙於與南方交戰,這邊也就沒什麼兵力。於是高句麗來侵佔了曹魏在遼東土地。等曹魏結束南方戰爭後,騰出手,就派大軍來剿滅高句麗。具體一打,就知道還是很難打的,打了很多苦戰,甚至魏國的大將王欣也死於高句麗之手。但高句麗的軍事實力還是弱於魏國,最後魏國攻下高句麗都城。

但以前我寫的文章就分析過,中原王朝不具備長期佔領滿洲蒙古的條件,軍需根不上,也無法長期駐軍及派人員治理,更大原因在清朝人口暴漲之前,也沒有中原人願意移民那裡。所以魏國最後撤軍。

另外就是慕容鮮卑也多次與高句麗交手,也曾攻下高句麗首都。

如果把魏國和慕容鮮卑都算在中原王朝範圍,這就是隋唐之前就打過高句麗。

魏國和慕容鮮卑以及隋唐這四個政權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統治者都有鮮卑血統。曹操,經過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課題組破解了曹操家族基因密碼,專家推測曹操可能是滿族人。具體可以見《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課題組:曹操是滿族人 曹雪芹是曹操後裔》,主要內容最早是2013年中新網報道的。

但曹操那時,滿族沒入關,還沒大氣候。我認為曹操可能是鮮卑人後裔,雖鮮卑後來才打進中原,但那時候已經有一定實力,其中一些人可能遷移到中原居住,遷移來的鮮卑人可能就包括曹操祖先。最後因為鮮卑人很大一部分融入滿族,故才認為曹操可能是滿族人。

慕容鮮卑就不用說了,那是百分百如假包換的鮮卑。

隋唐兩朝皇室的母系是來自鮮卑,也是沒有爭論的。有爭論的只是他們父系是否是來自鮮卑,現在研究李世民祖上有鮮卑姓氏大野氏。而且其祖先經歷基本是和鮮卑人經歷一致的。現在考證文章很多,而且網上很容易找到。有興趣可以查看。

打過高句麗的四個朝代有一共性就是皇室的鮮卑血統,所以他們對滿洲地區土地有感情,這或許是他們打高句麗一大原因。

而其他原因,基本就是表面的,也可以說雙方直接衝突原因,那就是一邊高句麗要想繼續擴大領土,經常騷擾中原王朝邊疆地區。另一方面,就是這些中原王朝當時是比較穩定時期,有中央財力來支持打。但經過都是非常困難的,而且付出很大代價,隋朝就是因對高句麗戰爭,不僅軍事上大敗,死傷甚眾,還鬧得國內財力緊張,引起農民起義。李世民對高句麗戰爭基本也是如此,沒得一點便宜,而且死傷很多。根據一些專家研究推測,連李世民都可能受傷,才不得不草草收兵。最後到唐高宗的時候之所以能滅高句麗,完全是因為高句麗的內亂。但結局對中原王朝並沒有什麼好處,因為中原王朝沒能控制原高句麗地區,最後還是撤出。真正的收益者是朝鮮半島上的新羅,高句麗在朝鮮半島上的土地大多被新羅所佔。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老北京的天寧寺塔
馬是東北滿族人的夥伴和朋友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