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史札記:滿族宗教信仰和柳條邊

讀史札記:滿族宗教信仰和柳條邊

編者註:滿族民俗專家趙福祿先生曾出版書籍《讀史札記》、《民間笑話》等,但當時交付出版後就沒留電子版,最近趙福祿先生將已經出版的書籍文章重新整理,授權我們在這裡陸續發表,在此表示感謝。

讀史札記

—趙福祿著

4月30日發文章第一部分《滿族的歷史名稱有哪些?》,

5月2日發文章第二部分《滿族文化中的滿族八旗》,

5月3日發文章第三部分《讀史札記:創立滿族文字的始末》,

5月5日發文章第四部分《讀史札記:滿族的姓氏與名字》,

今天發文章第五部分。

四、滿族的宗教信仰

滿族在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外,信奉薩滿教。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教。薩滿教把宇宙分成三界,上界為天,神居上界,即天宮;中界為人,即人間;下界為地,魔居下屆,即地獄。也就是說薩滿教認為萬物有靈。世界上的一切物類,都有自己的靈魂。而人則有數個靈魂,第一個靈魂是生命之魂,它是跟人的生命共始終的,人死亡後,生命之魂也就消失不見了。而第二個靈魂是思想之魂,思想之魂人死後不會消失,而且還會在地上作祟,得請巫師把他送進陰間。這個就是人們常說的鬼;第三個呢,是轉生之魂,轉生之魂則會讓人重新轉世,投生為各種各樣的動物。

薩滿(嚓瑪)原意是激動不安和狂怒的人,薩滿,漢族人:叫巫師,女薩滿為巫婆,能為別人司儀祭祀,能借天神附體,替人問吉凶禍福,能請善神,撫慰惡神,為人治病。就是人們說的「大神」。

薩滿平時和普通人一樣參加勞動和過家庭生活,穿衣打扮也沒什麼兩樣。但在跳大神時頗有:特色。頭戴神帽,一般是用鐵制的帽圈和帽架,上面加各種裝飾,有飄帶神像、羽毛等;腰圍神裙,用布或獸皮製作,上綉崇拜圖騰圖案。前胸後背佩戴銅鏡,腰系腰鈴;手執法器,主要是神鼓圓形,直徑一尺以上,木製鼓圈,皮製鼓面,下安鼓柄,俗稱太平鼓。有木製的擊鼓鼓鞭,薩滿跳神時:基本形式是一邊擊鼓唱神詞,一邊舞蹈,表現內容十分複雜,神帽、神裙的飄帶飄擺,銅鏡閃閃發光,腰鈴、神鼓叮咚作響。,,即顯氣勢又具有神秘感。

五、柳條邊

《柳邊紀略》載:「古來邊塞種榆古曰榆塞。今遼東皆插條為邊,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若中土(中原)之竹籬,而掘壕於其外,人稱柳條邊,又曰「條子邊。」就是用土堆成寬、高各三尺的土堤,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條三株,各株間再用繩子連橫條柳枝,即所謂「插柳結繩。」土堤外側,挖掘深八尺、底寬五尺,口寬八尺的邊壕,以禁行人和車馬逾越。《奉天通志:》記載:「明之築牆,清之植柳,蓋隨宜而制也。」

清代的柳條邊是在順治年間在盛京(今瀋陽)周邊修築的,至康熙年間完成。東段從鳳凰城(今遼寧鳳城),到開原東北的威遠堡;西段從威遠堡到山海關。它的走向是:南起鳳凰城東南至海,向東北經興京(今遼寧新賓),折向西北至開原北的威遠堡,又從威遠堡折向西南至山海關銜接長城,周長約一千九百餘里,當時名為「老邊」,也叫「盛京邊牆」。有邊門十二個,(現今義縣北清河門)就是因邊門地處清河而得名。「老邊」到了康熙年間又擴了三次,被叫做『三展皇邊』。第一次是1675年(康熙十四年)廢水口邊門,向西外展到高台邊門;第二次是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廢寬邦邊門,向北外展到石嘴邊門,同年廢黑山口邊門,向西外展到梨樹溝,設梨樹溝邊門。三次共展出約一百七十公里,邊總長達到約二千O六十公里,有邊門二十個。

那麼清王朝為什麼要修築柳條邊呢?

其一、是保護『龍興之地』。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定名盛京,清朝不但認為長白山是滿族先世的發祥地,還認為盛京也是滿族的發祥地。其二、是行圍狩獵,保持「國語騎射」,清太宗皇太極在位時不止一次要以歷史上的金人為漢族同化的事例為戒。他說:「金世宗即位,奮圖祖法,勤求治理,惟恐子孫仿效漢俗,預為禁約,屢以無妄祖宗為戒,衣服語言,悉遵舊制,時時練習騎射,以備武力。雖垂訓如此,後世之君漸至懈廢,忘其騎射。至於哀宗社稷傾危,國逐滅亡。乃知凡為君者,耽於酒色,末有不忘者也……。朕發此言,為子孫萬世之計也,在朕身豈有變更之理,恐日後子孫忘舊制,廢騎射以效漢俗,故嘗切慮耳。』(《太宗聖喻》.卷三)『其熙宗循漢俗,服漢衣冠,盡忘本國言語,太祖、太宗之業遂衰。夫弓矢我之長技,今不視騎射惟耽宴樂,則武備浸馳。朕每出獵,亦不忘騎射,勤練士卒。諸王、貝勒務轉相告誡,使後世無變祖宗之制。』(《清史稿》卷二,太宗本紀)。其三、是嚴禁八旗以外的漢人或其它民族成員入內墾耕種植、採集放牧。並規定:凡是在禁河內來捕蛤蜊及采蜂蜜、捕水獺,偷采東珠者,參照偷挖人蔘例,為首者擬絞監候,為從者枷兩月,鞭一百。』『僱人偷刨人蔘,不分旗民俱發雲南等省充軍』;一個人去偷刨,得參一兩以下杖六十,徒一年。至五兩,杖一百,流三千里。跟著去的和沒挖著的,各減一等。如果各項采捕人,將本身印票轉賣他人者,買賣之人各枷兩月,鞭一百。凡通過邊門的車馬,都得交錢,出邊門交二百文,進邊門交四百文,死人出葬經過邊門也要交錢,行人要不從邊門走,叫做「犯邊」,也要受罰。據《清史稿》地理志載,清王朝時期,除了「老邊」外,還有兩處:一是吉林境內「周長六百二十二里,東北接舒蘭,西南至雙陽,柵高四尺五寸,壕寬深各一丈,插柳結繩以定內外,「亦新邊」;二是……承德北壩上圍場,曰木蘭,滿語「哨鹿」。周一千三百里,東西三百里,南北二百餘里,四界表識,曰「柳條邊」。

關於明之邊牆,是明王朝為了低抵禦蒙古族女貞族的侵擾而修築的邊牆。共是三段:一是遼西邊牆,西接萬里長城,從綏中鐵場堡起經興城、錦西,到義縣清河門,黑山的白土廠門,轉向東南北鎮;二是遼河套邊牆,從北鎮經台安、盤山,過三叉河和遼河經遼陽、瀋陽、鐵嶺、開原至威遠堡;三是遼東邊牆,從威遠堡,南折過鐵嶺,經撫順,轉向本溪清河城、鹼廠,又轉向西南鳳凰城到九連城江沿台堡。曲折迂迴,略似凹字形,全長1760餘里,設邊堡98座,

墩台849個。

明代邊牆是「長牆以土或以石築之」。見長牆之界,川溪則以木石交構,作溝牆,高六尺、廣四尺;平地則以木交置,廣百餘尺南距十餘里,高峰築煙台,用木交積,高八尺,四面各十三尺,台上造板屋,高五尺,煙台相距或十餘里或十五餘里《全遼志》。

作者趙福祿

滿族文化網原創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錫伯族「喜利媽媽」與滿族「佛托媽媽」信仰
滿族沒家譜的人可以這樣尋找自己祖先的足跡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