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航母和轟炸機逼近伊朗,美為何還要部署「愛國者」和登陸艦

航母和轟炸機逼近伊朗,美為何還要部署「愛國者」和登陸艦

過去一周,美國身上的火藥味很重。為應對來自伊朗的威脅,美國「林肯」號航母戰鬥群已穿越蘇伊士運河,向海灣地區挺進;白宮下令部署到波斯灣的多架B-52轟炸機已抵達卡達;五角大樓10日還宣布,將向中東派遣一個「愛國者」導彈連和一艘「阿靈頓」號兩棲登陸艦。

「大張旗鼓」的行動不僅局限於中東。在9日朝鮮再次發射兩枚飛行物不到10分鐘後,美國空軍和海軍分別從加州和佛州試射洲際導彈。不過,按照美國軍方的說法,美朝測試時間如此接近,只是「純粹的巧合」。

美國近來為何動作頻頻?「極限施壓」政策真能屢試不爽?

敏感部署

就在5天前,五角大樓剛剛宣布將向中東緊急派遣航母戰鬥群和多架轟炸機,以應對來自伊朗的威脅。法新社稱,「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9日已穿越蘇伊士運河;多架B-52轟炸機群已抵達卡達一處美軍基地。5天後,五角大樓又宣布,代理防長沙納漢已同意向中東派遣一個「愛國者」導彈連和「阿靈頓」號兩棲登陸艦。

伊朗究竟對美國構成何種威脅,以至於五角大樓如此頻繁地用艦船「標記」伊朗?特朗普政府沒有給出詳細信息。美聯社稱,美方擔憂德黑蘭可能計劃襲擊美國在中東駐軍或利益——有情報顯示,伊朗已將軍事裝備和導彈裝載到伊斯蘭革命衛隊控制的小型艦船上。

「美國將在與伊朗的衝突中向中東調動更多武器。」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11日指出,據說歷史上每位「體面的」美國總統都發動過軍事衝突,特朗普似乎也想這樣做。在與伊朗的爭端中,他點燃了局勢升級的下一個階段。

有分析稱,打壓伊朗是美國中東政策的主要方向,特朗普上台以來一直這樣做,其目標是逼伊朗就範。自去年5月退出伊核協議以來,美國已對伊朗實施三輪制裁。不過最近幾天,美國對伊朗的打壓力度明顯加大,火藥味明顯加重。美國與伊朗之間制裁——反制裁、對抗——反對抗的激烈程度正在升級。

「美國層層加碼,在中東地區推動更多軍事部署,主要有兩層涵義,」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表示,其一,這是特朗普政府慣用的極限施壓政策的一種手段;其二,說明隨著重重施壓,美國自己也感覺到了危險,擔心伊朗可能出現反彈。「值得一提的是,和航母、轟炸機相比,10日宣布的『阿靈頓』號兩棲登陸艦和『愛國者』導彈連的部署更加敏感。」

為什麼這麼說?一來,登陸艦的用途就是運送登陸人員和登陸裝備,屬於發動艦隊戰的進攻工具,美國在這個緊張時刻宣布這項部署意味深長。二來,美國去年曾撤走部署在當地的「愛國者」導彈,如今又捲土重來,也是不尋常的舉動。美國在波斯灣周邊擁有很多軍事基地,都暴露在伊朗導彈的威脅之下,部署「愛國者」導彈的目的就是起到保護作用。

故技重施

有評論稱,無論是處理伊核問題、朝核問題還是委內瑞拉問題,特朗普政府都嚴重依賴同一項政策:極限施壓。「在特朗普看來,極限施壓政策屢屢得手。」李紹先說,他認為正是壓力和制裁促使金正恩回到談判桌前,也是這一政策讓他和墨西哥、加拿大等國談下了貿易協議。

8日「商人總統」在白宮記者會上「故伎重施」:他先放下狠話(不排除軍事對抗),然後給出一條答案(希望伊朗人給他打電話,達成一份公平協議)。

「施壓的同時,又說漂亮話,主要是為了佔據道義制高點。」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征指出。有評論稱,去年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的做法,在法理上透支了美國的國際信譽,因此特朗普擺出希望談判的「套路」。事實上,美國去年已就啟動與伊朗的談判提出12項要求,涉及從導彈開發到支持代理集團再到核問題等方方面面。這些要求可謂是刀刀見血、步步驚心,相當於要求伊朗放棄利益、作繭自縛,伊朗方面又豈會同意?「美朝談判的例子表明,美國追求的是單方面施壓,從而簽訂城下之盟,這又有什麼誠意可言?」袁征指出。

美國《大西洋月刊》認為,極限施壓政策對伊朗來說,效果有限。原因有幾點:其一,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希望通過與美國總統進行一對一的會晤,提升朝鮮在國際上的地位。對於伊朗領導人來說,與美國總統會面無助於他們的執政,反而會傷害他們的合法性。其二,伊朗人會借鑒朝鮮的教訓——金正恩的接觸意願迄今沒有讓他得到任何制裁緩解的消息。其三,美國指責伊朗攪擾其在中東地區的存在,這可能會促使伊朗把局勢升級視為其施加影響力的唯一槓桿。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伊朗問題專家卡利姆·薩迪加布指出,金正恩的目標之一是與美國保持正常關係……而伊朗最高領導人認為,與美國關係正常化比持續的敵對狀態對伊朗的生存威脅更大。

「儘管伊朗內部的一些派系主張與美國接觸,」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法茲·納迪米指出,核協議的命運削弱了他們的影響力。伊朗主流觀點認為,現在不是與美國開始談判的合適時機。

不過,「極限施壓對伊朗經濟的影響可能比對朝鮮更大。」美國布蘭迪斯大學教授加里·薩莫雷指出,伊朗經濟比朝鮮更容易受到貿易和金融制裁的傷害。袁征認為,伊朗手中的牌要比一些人想像得多,它在阿富汗、伊拉克等美軍駐紮國擁有的影響力仍不容小覷。

對抗升級

有消息稱,美國本月起開始在海灣地區攔截伊朗油船。這是伊朗很難接受的激進做法,也讓兩國在海上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提升。有海灣國家的媒體擔心,一場新的海灣戰爭似乎正在醞釀。

不過,美國《外交政策》網站10日刊文稱,衝突似乎並未迫在眉睫,美伊雙方仍有外交接觸的可能。原因有兩點:

其一,特朗普沒興趣在中東再打一場戰爭。他一直批評前任在中東的過多投入。以色列人當然樂見伊朗挨打,同樣特朗普也支持以色列打擊伊朗核設施,但他會設法避免讓美國陷入另一個戰爭泥潭。

其二,伊朗也沒有興趣與美國展開一場常規戰爭。雖然伊朗通過支持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等國武裝代理人來突破界限,但它仍在避免與美國爆發重大衝突,因為將給自身帶來嚴重後果。

「美國沒有意願與伊朗發生衝突,」李紹先說,「再加上美軍目前在中東的部署並不足以支撐一場戰爭。」當年海灣戰爭前,美國籌劃半年,出動50萬兵力;科索沃戰爭時期,美軍調集40多艘艦船。如今,美軍在地中海的艦隻總計10多艘,從這方面數據看,軍事對抗並非特朗普的意願。

「但也必須看到,特朗普的訛詐政策具有很高的冒險性。眼下形勢已經相當緊張,美國已將伊朗逼到牆角。伊朗總統魯哈尼這樣的溫和派、務實派已經陷入極為被動的境地,後退空間相當有限。美國如果繼續施壓,魯哈尼政權可能都要動搖。」李紹先說。袁征認為,雙方都不想打仗,但緊張局勢升級的可能性很大,雙方都不會輕易讓步。

「任何人都不能對形勢掉以輕心,」《外交政策》網站稱,衝突風險無疑增加了。美伊雙方均有強硬派人物認為一場直接軍事衝突不可避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長期以來一直支持實現伊朗政權更迭。更重要的是,當前局勢極易引爆。美國咄咄逼人的政策,讓伊朗核計劃受到的限制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為止,伊朗方面的表現總體較為克制。「伊朗仍在理性對抗美國的施壓,基本做到了有理有利有節。」李紹先指出。首先,它強調這不意味著伊朗退出伊核協議。其次,它也沒有真的採取違反協議的鈾濃縮活動。

「可以說,5月是伊核問題的一個轉折點,緊張升級,充滿不確定性。美伊對抗將成為今年下半年中東局勢的主線,未來如何發展取決於美國的態度。」

多線較量

無獨有偶,正當美伊交鋒升級之時,美朝也正以先後試射炮彈的方式相互「問候」。據福克斯新聞台等美媒報道,在朝鮮9日試射短程導彈不到10分鐘後,美國也在本土「耀武揚威」。美國空軍從加州基地成功試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射程約6760公里;隨後,美國空軍從佛州發射未攜帶彈頭的「三叉戟II」洲際彈道導彈。

儘管美國空軍高官強調,美朝測試時間並不相關,「撞車」純屬「巧合」。但美國科技網站Gizmodo指出,朝鮮可不會這麼看。美國某導彈聯隊指揮官說,這些發射旨在證明美國用洲際彈道導彈「威脅敵人、保護盟友」的能力。

「朝鮮、伊朗、委內瑞拉這三個長期以來自我定義為美國死對頭的國家,本周決定與特朗普展開較量。」《紐約時報》11日報道稱,每個人都在打賭,特朗普既不像他聲稱的那樣精於談判,也不像他所說的那樣準備好動武。對於一位在處理國際危機方面經驗不足、前後矛盾的總統來說,上述兩種情況已構成截然不同的挑戰。

美聯社指出,特朗普在全球面臨的外交政策挑戰越來越多,這顯示出他所吹噓的「美國優先」——將主要精力放在國內關切上——可能難以為繼。儘管他自稱,已經在上屆失敗的外交政策基礎上取得決定性突破。但事實上,他仍有一堆爛攤子:一方面,他繼承了上屆政府留下的一些外交政策問題,如朝鮮、敘利亞和阿富汗;另一方面,他在其他領域挑起新問題,如伊朗、貿易糾紛等。

支持者表示,特朗普兌現了打破外交政策規範的承諾。批評者則認為,他是一股不可靠的力量,自上任以來,擅長在公開場合威嚇夥伴、擁抱敵人,拒絕過多建議。「特朗普承諾的破壞性外交政策會帶來成果,但相反,他做出的衝動和反覆無常的決定讓美國人感到擔憂,這讓我們更不安全,更不受尊重。」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主管傑弗里·普雷斯科特說。

歐亞集團主席克利夫·庫普坎稱,他可能在一些問題上(如伊朗)表現得像一位非常可預測的總統;但在處理另一些挑戰(如委內瑞拉、中東和平進程等)時,只是在「邊走邊嚼口香糖」。

「在朝鮮、伊朗和委內瑞拉問題上,特朗普政府用了同一套公式,」《紐約時報》指出,它在沒有明確實施計劃的情況下,採取咄咄逼人、極端主義的立場;隨後究竟應該更多、還是更少地捲入這場衝突,政府內部根本沒有共識。而且總統自己的觀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會使對手出現動搖,同樣也會在盟友和政府內部帶來相同效果。

外界普遍認為,在伊核問題上,歐盟與美國這對長期盟友的分歧一覽無遺。歐盟、英、法、德9日發表聲明稱,儘管受到美國制裁威脅,仍打算繼續與伊朗進行貿易。德國安全問題專家奧利弗·邁爾指出,歐洲應向華盛頓發出強烈信號:歐洲人不會支持背離國際法的軍事行動。

「美國資深戰略界一直有一種觀點,」袁征指出,認為特朗普在外交上全面出擊、沒有章法,無異於自找麻煩。事實上,特朗普的很多做法都是帶有國內政治考量的策略性舉動,並沒有戰略上的規劃。這不僅會破壞美國與歐盟之間的協調一致,也會讓自己陷入危險。「如果美伊之間真的擦搶走火,外界可能並不會十分奇怪。到時候特朗普會發現,美國陷入了多麼困難的境地。」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每屆政府都可能面臨外交危機加劇時期,這些問題往往是無法預見的(如「9·11」恐襲事件,以及2001年和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可能將政府的注意力、資源和政治資本從就業和經濟等國內問題上轉移開去;與此同時,它們可能影響總統連任,並對美國社會產生更為長期的影響。

伊朗、朝鮮、委內瑞拉、貿易糾紛……無論如何,白宮外交危機的清單正在越拉越長,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正面臨多條戰線、非同尋常的挑戰。現在的問題是,主動權真的還在美國手裡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城會玩」又出新花樣,這次是把經典老遊戲搬上牆
四款新能源車首秀 DS開啟汽車「高定」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