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秘密立儲制度來看雍正的智慧

從秘密立儲制度來看雍正的智慧

1723年八月十七日,雍正寫了一道傳位詔書,確定了下一代皇帝的人選。

與以往不同的是,雍正寫好這道詔書後,並沒有將其公之於眾,而是將它密封在一個小盒子內,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這就是清朝的一次制度創新:秘密立儲。雍正為什麼要秘密立儲呢?

雍正

秘密立儲的淵源

這個制度在中國是首創,但是在國外卻古已有之,《舊唐書·波斯傳》裡面記載:

「波斯王初即位,密選諸子中才堪承統者,書其名字,封而藏之。王死後,大臣與王子共發封而視之。」

意思就是說,波斯國王上位後,從各位皇子中選擇一位才能出類拔萃的,秘密地寫上他的名字。等到國王去世後,大臣與皇子共同打開秘詔,確定下一任國王。

這是波斯版的秘密立儲,記載於中國歷史。雍正熟讀歷史,很有可能從中受到啟迪。

雍正


雍正面對的教訓與現實

清朝自立國以來,皇位傳承問題始終沒有解決。

努爾哈赤去世,幾位貝勒表面上是公推,實際上爭論不休,最後才選出皇太極;

皇太極

等到皇太極去世,各路人馬又開始你爭我奪,多爾袞與豪格甚至要兵戎相見了,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各方達成妥協,擁立福臨;

入關前,滿清貴族的每一次公推,其實就是一次內部鬥爭。由於公推的王公貴族都是實力派,一旦處理不好,還會引起分裂。隨著大清入關,皇權的確立,原來關外游牧民族的公推制度也隨之變化。

福臨去世後,康熙雖然繼位,但四大輔政大臣把持朝綱,一度出現皇權旁落,最後還是玄燁用非常手段奪回大權;

康熙

等到康熙晚年,就更不用說,九子奪嫡讓老皇帝頭疼不已,也給大清帶來相當大的隱患。雍正是那場鬥爭的勝利鎮,但也是慘勝。

雍正參與了九子奪嫡的全部過程,他能夠體會其中的殘酷性。為了避免歷史重演,雍正有必要對皇位繼承製度做出一番調整。

公開立儲的弊端與秘密立儲的優點

自西周以來的嫡長子繼承製,符合禮法,有說服力,能從很大程度上避免兄弟之爭,卻不能保證繼位人的優秀。皇帝的個人素質能夠左右朝廷的方向,萬一嫡長子是個庸人,會把江山社稷引入深淵。

如果公開立最賢的皇子為太子,但太子又不是嫡長子,這就會引起同室操戈。賢是一個沒法定義的標準,所有皇子都覺得自己賢。沒當上太子的皇子就會想,是不是把所謂最賢的太子扳倒,我就是最賢的。

胤礽

在公開立儲的情況下,誰當太子,誰就是靶子。不僅有人給其「穿小鞋」,還有人會提前投靠。時間久了,朝廷上會出現一批反對太子的團伙,也會出現一批圍繞太子轉的團伙,兩方勢力會相互傾軋。

皇帝一旦公開立了太子,父子關係就會轉變為儲與君的關係。儲君與君是一脈相承,卻又有競爭關係,一旦儲君變強,雙方就會相互猜忌。胤礽就是活生生的案例,雍正親眼所見,不會不注意。

秘密立儲制,讓所有的皇子都能看到希望,但又沒有明確的競爭目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兄弟相爭,也能避免以皇子為中心的勢力團伙。皇子會想,萬一詔書上寫的是我,帝王夢實現了呢,所以我要努力學習,多讀書,練騎射。

皇子

皇儲制度不管多麼完善,皇位繼承問題總是難以按照正常的程序進行。直到秘密立儲制的出現,既彰顯了皇帝的權威,也摒棄了不問愚賢、只立嫡長的傳統做法,使皇帝可以在諸皇子中進行優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秋媚 的精彩文章:

上官婉兒是唐代巾幗宰相,為何會遭受「墨刑」之苦?
從歷史淵源來看元朝行省制度的形成

TAG:陳秋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