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博物館裡的母親節,東漢哺乳俑里藏著母愛

博物館裡的母親節,東漢哺乳俑里藏著母愛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5月12日,恰逢母親節,不少網友曬出媽媽年輕時候的照片感恩偉大的母愛。其實,如果你走進博物館,就會從一些有趣的文物裡頭找到深沉的母愛。

川博館藏東漢哺乳俑

在四川博物院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陶俑,刻畫了女性哺乳的形象,叫做東漢哺乳俑。這件哺乳俑在1972年出土於四川資陽的一座崖墓,高21厘米。該俑身著交襟長袖,盤坐,高梳髮髻,頭戴巾。她敞開衣襟,左臂斜抱嬰兒,右手作哺乳狀,表現出一位母親的慈愛形象。

川博講解員張若微介紹,慈祥的少婦正托著乳房給嬰兒餵奶,顯得十分溫馨、安詳。雖然人物面龐雖已模糊,但仍能看出浮泛在母親臉上的幸福笑容。「這是一件歌頌母愛的藝術佳作,這種題材的漢代陶塑作品非常珍稀,能夠讓觀眾由衷地感覺到母愛的偉大以及東漢人的孝順。」

值得一提的是,哺乳俑並非川博獨有。成都博物館有一座東漢陶哺乳持瓢俑,正在義大利參加「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此外,忠州博物館藏有東漢紅陶哺乳俑,故宮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都收藏有東漢哺乳俑。

故宮館藏東漢哺乳俑

忠州博物館藏東漢紅陶哺乳俑

俑是我國古代喪葬中最為普遍使用的隨葬明器。有關於俑的起源研究認為,商周時期流行人殉,隨著奴隸制度的崩潰和封建制度的興起,用大量奴隸殉葬的習俗逐漸減少,而用模擬的人形——俑來代替殉葬的現象逐漸增多並漸漸流行。在川博漢代陶石館裡,大量栩栩如生的東漢陶石俑,都面帶微笑,表情安詳,刻畫了東漢時候四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漢代厚葬之風盛行,崇尚「事死如事生」,陶俑的刻畫忠於現實,又超乎想像,庖廚俑、執鏡俑、說唱俑等形形色色的陶俑層出不窮。例如這座哺乳俑,可以看出工匠的巧奪天工。漢代工匠以簡練利落的手法為人們展示了一位慈愛的母親給孩子餵奶的瞬間,她盤腿端坐的安詳、撫乳哺喂的溫馨、低眉微笑的柔美,把一位典型的中國母親形象塑造的淋漓盡致,洋溢著的人性之光熠熠生輝。

黃庭堅《孝母圖軸》

蘇州桃花塢木刻《四郎探母》年畫

此外,記者從川博獲悉,古人表達母愛的主題,並非局限於這一座陶俑,黃庭堅孝母圖軸、蘇州桃花塢木刻四郎探母年畫、2013年感恩母親郵票等藏品,都能讓觀眾在博物館裡感受到母愛的深沉雋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川籍女星劉亦淳搭戲彭于晏 主演中國首部海上大片《緊急救援》
名人大講堂開啟「諸葛亮月」 梅錚錚解析諸葛亮四大管理智慧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