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探洞:穿越一部浩瀚的「百科全書」

探洞:穿越一部浩瀚的「百科全書」

先鋒組組長末路進入雲龍洞豎井。圖/瀟湘晨報 唐兵兵

雲龍洞豎井內景。圖/瀟湘晨報 楊翌斌

5月1日,湘西洞穴探險隊進入八面山涼風洞,來自永州的探險隊員小鹿被涼風洞「大會堂」吸引。 圖/瀟湘晨報 楊翌斌

八面山上,燕子洞最有名,三千土匪曾經佔據燕子洞,並與剿匪的解放軍長期拉鋸。所以,燕子洞在節假日里遊人如織,因為,燕子洞會講關於戰爭的故事。其實,洞穴所能講的故事,遠比那場戰爭寬廣、久遠。五一假期,湖湘地理跟隨湘西洞穴探險隊,在八面山探洞。洞穴就是一部浩瀚的百科全書,歷史學、植物學、地質學,無所不包,你甚至還要學會鑒別一副骸骨。我們撫摸一塊苔蘚蟲化石,彷彿捧起幾億年前的海浪,我們在一個發黑的熬硝池前發獃,土家人的歷史就在身旁。這個黑暗世界,值得我們用好奇的眼光仔細打量。

探索八面山的滄海桑田,感受時間的力量

八面山,因為有八個面而得名,橫亘在湖南與重慶之間,南北長約50公里,寬10餘公里,最窄地區僅3公里,像一條兩頭尖尖的船。平均海拔1200餘米,最高峰1414.5米,稱得上是一艘巨輪,八面懸崖峭立,台地之上卻是高山草場。我們的營地在天堂村,風景十分秀麗,多長滿青草的小山丘,身居其間,很難想像自己處於岩溶台地之上。

遊客多來八面山體驗高山草場的豪邁,但是溶洞、陰河、絕壁、天坑、天斬、天橋、石林才是八面山更為真實的樣子,它們靜默無言,它們的故事卻要從數億年前講起。彼時此處還是一片汪洋,大量海洋生物的鈣質骨骼以及其他碳酸鹽類物質不斷沉積,形成厚達10千米的碳酸鹽岩地層。滄海桑田,汪洋成陸,碳酸鹽岩從海底抬升為陸地,湘西多降雨,水中的二氧化碳與碳酸鹽發生化學反應,碳酸鹽被溶解並隨著流水流走,塑造了溶洞、天坑,也鍛造了石林、天橋、天塹的獨特景觀,這是八面山的滄海桑田。

在這樣的地方探洞,最能體驗到時間的力量。

珊瑚、腕足化石,見證一場生物大滅絕

探洞最大的樂趣或許在於,你不知道你將遇見什麼,就像我們在雲龍洞中意外遇見化石一樣。在一處豎井,湘西洞穴探險隊發現了諸多珊瑚、腕足、頭足化石,如果單獨看,只能說明這裡曾經是海洋,生活著無數的海洋生物。而結合三疊紀地層,我們就會發現,它們曾經遭遇了一場滅頂之災。

這次生物滅絕,是著名的「二疊紀滅絕」,地史稱為「第三次生物滅絕」。它導致地球上96%的生物,其中包括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關於這次事件的起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二疊紀大陸漂移成了盤古大陸,是地質活動和氣候變化導致生物滅絕;有人認為是隕石撞擊導致生物滅絕,這種說法的證據是,四川廣元、重慶、浙江長興二疊/三疊界線中有隕石撞擊造成的銥異常,較界限上下岩層中含量高出約10到20倍;還有人認為是缺氧,其證據是二疊紀地層中發現大量富含有機質的頁岩,有機物不能有效分解,證明當時的海洋已經嚴重缺氧。原因難以考證,但是湖南省上二疊統地層中的珊瑚、腕足、頭足在下三疊統地層中都沒有了,而出現了新的化石菊石類和瓣鰓類,說明這次生物滅絕在湖南省確實存在過。

湘西山洞中是否藏著遠古人類的秘密?

在八面山的洞穴里,其實不難尋見人類的遺迹,甚至時間並不久遠。在解放前,湘西還有不少人住在洞里。而熬硝更是土家族人曾經興盛一時的產業,歷史悠久,在明清時,土司就開始讓百姓在洞中熬硝,甚至私造銅錢,洞穴是土家族人避難、謀生之所。湘西洞穴探險隊,就不止一次在洞穴中發現熬硝池。而在戰亂時,逃避戰亂的百姓,佔山為王的土匪,都格外鍾愛遠離塵世的洞穴,他們在此生活,留下遺迹,最終成為洞穴故事的一個部分。

湖湘地理的地質顧問童潛明一直堅信,湘西的山洞中一定藏著遠古人類的秘密,「湖北有,與它交界的湘西,也一定有的」。

撰文/瀟湘晨報記者 唐兵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的舞者 的精彩文章:

火星探索傳來捷報!上面又發現了神奇物體,對人類幫助很大?

TAG:探索的舞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