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正史里是怎麼描述妲己的?

正史里是怎麼描述妲己的?

日暮歸途

安九

安九;清漪

00:00/04:01

作者:劉宏宇

(《封神英雄榜》張馨予扮演的蘇妲己)

實在講,不能說沒有這麼個人。但她是不是叫妲己,還真不好說。

就算她真的存在,也的確叫妲己,也完全可以肯定——她不姓蘇,不能稱呼她為蘇妲己。

還有,更加完全可以肯定的——她是人,跟九尾狐或者任何不是人的玩意兒,沒一毛錢關係!

(范冰冰版妲己 )

(一)不給女人立傳的正史留下疑點

關於傳說中的「妲己」所可能存在的歷史階段,古來近乎唯一具有權威式指導意義的史籍,莫過於《史記》。

《史記》,又稱《太史公書》,是至今發現的我國首部跨代的傳記體史籍,謂為詳細、相當生動地記述了從傳說時代的三皇五帝到編纂者兼最主要作者司馬遷其人所處當世大約兩千多年間的約略的歷史脈絡。其中涉及商(又稱殷、殷商)這個朝代的筆墨,主要見諸叫做《殷本紀》的篇章。為覆滅了商的「周」而作的《周本紀》里,也稍有提及。其中關於妲己的表述,潦草而斷續——

《史記·殷本紀》提到:

帝紂……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

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遂斬紂頭,縣之白旗。殺妲己……

很明顯而又很簡約地告訴讀者:帝紂喜愛叫做妲己的女人,妲己說的話,他都會信;妲己的要求,他都會答應……帝紂戰敗身死後,勝利者周武王殺了妲己。

(傅藝偉版妲己)

再看《史記·周本紀》:

武王乃作太誓,告於眾庶: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

武王至商國,商國百姓咸待於郊……遂入,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自殺。武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

注意到了么,《周本紀》並沒提到妲己的名字,而且,武王為炫耀勝利、代天示懲的辱屍對象,是「二女」,就是倆女人——文中講「二女皆經自殺」,所以說武王對其「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的行為,屬於辱屍。

倆女人,哪個是妲己?沒提。可能都不是。因為,周武王見到她們的時候,她們都已經自殺死去了。周文王只是辱了她們的屍身,而沒有能夠「殺」。

《殷本紀》中的「殺妲己」,為什麼《周本紀》沒有呼應?是遺漏了,還是怎麼?

《史記》緊後的《漢書》,是有皇后這一級女子的傳記的。但《史記》並沒給任何一個女人立傳。

(霍思燕版蘇妲己)

這種忽略,或說缺失,應該是由於重男輕女這類思想根源。

還有一節,跟後世史書不同,就是《史記》自編纂尚未完成時起,就有爭議,甚至可謂禁書,以至於《史記》的書名大行於世,都是「五四」以來的事;之前長大兩千多年的時光中,更多地被稱為《太史公書》,似乎「史」的屬性,沒那麼被權威認證似的。

筆者妄揣——由於《史記》在編纂當時的受爭議,且爭議、異議的源頭,來自最高權威的西漢皇室(或者乾脆說就是漢武帝本人),其成果本身,可能在一開始就存疑。存疑的「疑」,大概兩種「存」法:

一是客觀的硬體因素,就是由於種種原因,可能出現著錄不齊全、字跡含混甚至缺失,導致意思上有斷點或者明顯的歧義點。

二是主觀的刻意留白,就是對於一些難以確證、容易觸雷、明明不認可但為安全不得不表示一下的「點」,留下十分隱蔽的疑點——不仔細看基本發現不了;仔細看、不很走心也很難發現;就便發現也很難指摘出罪名;就便發現並且指摘出罪名也大有可辯……或者,提醒走心的後來人——這裡可能是不確切的,要想知道確切,須再考、深究,而不宜囫圇地去愚信。

上述《殷本紀》、《周本紀》中關於妲己的描述的對比差異,依筆者看,屬於主觀刻意留白。至於為什麼,只能猜。

我猜,年代久遠且身為女性的妲己,被留白,更可能是難以確考。

也就是說,有可能,嚴謹剛烈的司馬遷老爺爺,真的不敢說妲己確確實實怎樣怎樣了;甚至,都不是十分肯定,妲己到底何指。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或者一類人?

(李曉依版妲己)

(二)妲己的故鄉「有蘇」到底在哪兒?

很多資料(包括古代的和近現代的)都講,妲己,出身於叫做「蘇」、史稱「有蘇」、「有蘇氏」、「有蘇部」的邦國。

一說「蘇」,差不多所有人都會馬上想到江蘇、蘇州。

但遠古時代的「有蘇」、「有蘇氏」、「有蘇部」,卻跟今天的江蘇、蘇州,沒啥關係。

那是一個由很古老的「邦」也可以叫「部落聯盟」逐漸國家化而形成的古國,其地理位置,因無確切考古證據,從古至今,其說不一,近現代有兩種說法比較主流:

一為「冀地說」,是講「有蘇」地處太行山脈東麓偏北區域,向東直至海濱,西面是太行山,北面跟更北面的游牧民族共享燕山山脈,南面則是「商之故地」,即商帝國的發祥地,大致可以理解為今河北省北部及京津地區。

這個說法,很可能被《封神演義》參照了。所謂冀州,大抵就指這塊地方。

但應該在商末並無冀州的稱謂,更毋論冀州侯。

另一種說法,對應「冀地說」,可叫做「東鄰說」,認為有蘇地處今河北省東南部與山東省接壤的地帶,或者再向東南的山東省西北部地區。

從各類資料、說法顯示的印象來看,有蘇最早也是在商代中後期才完成國家化,甚或,一直到被周平滅、瓜分,都一直只是具有國家雛形的邦(部落聯盟),肯定不強大。

(林心如版妲己)

那時候,一個不強大的邦或者國,很可能會因天災人禍而舉國遷徙——佔據天下共主地位五百餘年的商,歷史可考就有至少九次遷都;戰勝了商取而代之的周,在國家化之前,見諸史冊的,至少也有兩次舉族遷徙;今天可以看到的三星堆遺址的那個文明,據考就是從中原地區舉族遷徙到現在的成都平原一帶的。消失了的古國「有蘇」,在其歷史上,是否就居於一個固定地方,很難說。所以,「冀地」也好,「東鄰」也罷,都其實並不十足確然。

另也不能十分確然,但多少靠譜的是,有蘇,跟相比強大很多且處於宗主地位的殷商,關係非同一般。

「冀地說」認為,有蘇本來就跟商是鄰居,相處久遠,多半時候和睦親近。商入主中原,成為天下共主後,有蘇一直對其故地多有維護、經營,屬諸侯中很溫順很親近的一支;其貴族多與殷商通婚,是古老傳統的延續。而傳說中的妲己,只不過是其中一例,並無多少特殊。

「東鄰說」則講,商代中期以來,其東部、東南部地區,直至沿海,有「東夷之亂」。其形成和發展,是另外話題。這裡要說的,是東鄰的有蘇,處在殷商帝國跟東夷之間,充當了緩衝帶、前哨戰,飽受擠壓、挫折,為求安寧,不停向殷商和東夷分別進貢,弄到民不聊生、奄奄一息。

殷商末世帝子辛(「子」為姓,「辛」是名號,可以認為就是名字),傳說中的紂、帝紂(不能叫紂王,更不能叫商王帝辛,那時候,「王」不是指代名詞,是動詞),面對國內深重的各類矛盾,下決心攘外以安內,窮盡國力,大力整飭東夷之亂,用心經營東南方化外之地。出於戰略需要,他刻意拉攏地理位置敏感的有蘇,與其聯姻。妲己,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嫁去了殷商。

(王麗坤版妲己)

(三)妲己到底是有多麼禍國殃民?

就便是明顯表明立場的《史記》,對大反派殷商帝子辛(帝紂),也有「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手格猛獸」的形容;更有一些多少具有些權威性的文獻講,帝紂的死敵、周文王姬昌,曾跟臣僚講帝紂是「天之驕子」。

大致可以參照著推測,帝紂、殷商末世帝子辛,是個狠角色。

《詩經》有「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詩句(見於《商頃·玄鳥》篇),其中提到的「武丁孫子」,據考,就應該指的是子辛。說他是戰無不勝的戰神,拓展了很不小的疆域,並且佔領區實施了良好的治政,其威望、讚譽,傳播很廣泛。

「亞聖」孟子在其著述中提到:「紂之去武丁末久也,其故家遺俗,風流善政,猶有存者……」(見於《孟子·公孫丑》)。直接、無歧義地指向紂,也就是子辛,說他在偉大的武丁大帝之後並沒多久遠,很保持了鼎盛的武丁時代的傳統。

這兩段中提到的「武丁」,是殷商帝國第22位帝,子辛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在位59年(紀年,公元前13世紀後期~公元前12世紀中葉),是殷商在位時間最長、最有建樹的帝。他孫子的孫子的孫子「子辛「,是殷商第30位也是最後一位帝,在位33年(紀年,公元前11世紀前葉~中葉)。

(溫碧霞版妲己)

別的先不提,僅從上述《詩經》和《孟子》的形容、評述看,史籍中帝紂荒淫殘暴、不遺餘力敗家的說法,就值得打上大大的問號。後世對「紂王」近乎變態惡魔的形容,則更要打上大大大的問號!

如果說,帝紂、子辛、殷商的末世帝,未必就很壞,更未必昏聵無能,那麼他身邊的女人,例如妲己,會能對他造成多大、多本質、多觸及國計民生的影響呢?

史籍所謂「妲己之言是從」、「乃用其婦人之言」,並沒說那些「言」是怎麼怎麼禍及了國家和天下啊!

最新的相關研究告訴我們,在位33年(紀年)的帝紂,是差不多30歲時候才即位的。也就是說,史籍所及「妲己之言是從」、「乃用其婦人之言」的時節,他已經五六十歲了。

今天,五六十歲的人,都貸不出房貸、買不了人壽險了,三千年前,這歲數,絕對算老人啦!

一個好生了得的英雄,偌大帝國的執牛耳者,恩寵自己心愛的女人,這個是有多大的不妥?那個被恩寵的女人,又是該有多嚴重的罪過?!

(穎兒版妲己)

也許,他就是滿足了女人一些可能比較昂貴、比較任性的要求。

也許,在被宗法制的周侵染了八百年後,西漢社會及其司馬遷,會認為,只要順從了女人,便是有罪,便是自絕於天。那時節,女人早被馴化得除了依附男人別的啥都不想,除了伺候男人別的啥都不會了。

可在商代,女人的地位和能力,卻未必那麼低下。

著名的「婦好墓」,揭出了武丁時代的女戰神婦好。焉知,百年後從有蘇走來的妲己,就一定不是一位女英雄?

對有蘇地理位置持「東鄰說」的,有個論調,是講妲己出自飽受東夷壓迫戕害的有蘇,嫁給比她年長很多甚至比她父親還年長的子辛後,極力主張戰神老公征伐東夷,爭取平滅其亂,極大可能暗合了子辛本來的打算;於是大興兵戈,形成窮兵黷武的局面。

(張馨予版妲己)

有些考證者說,就是在這樣曠日持久的戰爭過程中,西方崛起的周,聯合被過度征斂戰爭物資而對殷商不滿的一些邦國、部落以及大批化外小政權(史籍中將這些一律稱「諸侯」),興兵乘虛而入;帝紂回防不及,又不肯結城下之盟,力戰身死。

這個未必完全是今人的故意顛覆。古來就有相似說法——紂無得武之備,故殺。(見於《墨子·七患》)墨子說的。

如果墨子這話有影兒,那麼至少說明,紂的失敗,及連鎖反應的商的滅亡,最主要的直接原因,是軍事上的失利。

那就應該沒人家妲己什麼事兒!除非,她是軍中一員,甚至是重要的將領。

這種可能性,可以說微乎其微。但無論如何,還是大過被九尾狐附體。

(妲己三姐妹)

【作者簡介】劉宏宇,常用筆名毛穎、荊泓。實力派小說家、資深編劇、北京作協會員,「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獲獎者。

從邢岫煙的處境看《紅樓夢》里賈府上下有多勢利?

西施妲己皆為報仇進宮,為什麼同命不同運?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她一點兒也不害羞」,梅里美為何如此評價法國女作家喬治?桑?
從林黛玉進賈府談談步入職場第一步的注意事項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