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陀的「人間行」,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佛陀的「人間行」,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浴佛節法會,是漢傳佛教一年中最隆重的法會。三千多年前,當佛陀從兜率陀天降臨人間的時候,天上天下,都以種種的吉祥來迎接佛陀。乃至在三千年後的今天,每年四月初八日都是人間最美的時候,花團錦簇,鳥語香風,彷彿這世界的上上下下,都在迎接佛陀聖誕的到來。

我們想一想,為什麼會這麼隆重?這是因為,佛陀來人間不是隨意的,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佛陀是有備而來的,為了這次「人間行」準備了無比豐盛的禮物、無量的功德。

四月初八是佛陀聖誕,四月初四,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聖誕。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智慧開發,本覺就能現前,乃至究竟圓滿成佛。對於眾生來說,有了智慧,才能知道黑白,知道好壞,知道凡聖,才能認識佛陀。這樣的因緣成熟了,佛陀降生人間才有意義。

所以從自身的修行上說,先開智慧,才能圓滿成佛;從社會的現象上說,佛陀降臨人間,需要這個社會的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那怎樣達到這個高度呢?實際上就是諸佛菩薩「預先就位」,在佛陀降臨之前,以「配角」的身份提早來到人間,與我們同業、同語、同事、同行,默默陪伴我們成長,幫助這個社會的進步。

佛陀能降臨人間示現八相成道,這是人類文明非常重要的標誌。人類作為地球上的一個物種,與其它動物的主要區別就在於人能思維生命的意義,能探索宇宙的真相,能解決長久的危機,能樹立比較究竟的個體生命的價值、社會觀的價值和長治久安的終極價值,這就成為我們人類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佛陀來到人間,把這期人類文明的終極答案都告訴了我們。不管時代怎麼變遷,科技怎麼進步,人類怎麼發展,我們也無法超越佛陀為我們建立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佛陀在人類歷史上是不可取代和無法超越的。

三千多年過去,佛陀的思想與世俗社會沒有發生衝撞。佛教的和平來自於它根本的教義,它所給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不一樣的,與世俗的價值觀不在同一維度上。

佛教的生命觀是非常龐大的生命觀,胎卵濕化都是一個大家庭。我們生命的主體叫正報,外在的事物叫依報,人和環境息息相關。

佛教的觀念特別符合這個時代,乃至不僅符合這個時代,只要人類想進步,都能在佛教的觀念中找到參照,找到啟迪,找到進步的動力。因為佛教本身是終極的,在終極的點上等著每個時代的人。

三千多年過去了,我們還在紀念佛陀,還在給佛過生日。今年的佛誕日又正好是母親節,父母給了我們身體和生命,但佛陀給予了我們法身慧命。我們感謝父母的愛,也要感念佛恩。佛陀對人類的恩德不可思議,這個恩德,甚至超過我們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愛是凡夫的愛,能力也有限,但佛菩薩的愛超越時空,無邊無際。

我們紀念佛陀的聖誕,以佛的莊嚴而自莊嚴;我們向佛獻甘露水沐浴,以佛的功德力沐浴眾生。這是因和果的關係——我們恭敬佛,我們的心就會開放給佛;心開放給佛,因為佛是圓滿的,他就會讓我們也變得圓滿。

—摘自2019慧日寺四月初八浴佛節法會開示

迴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聲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公眾號:fojiaohuiri6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喜法師 的精彩文章:

修行路上護法神的重要性
念珠,不離!

TAG:傳喜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