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佛經中有糟粕嗎?

佛經中有糟粕嗎?

現在人做學問,缺乏謙卑心和真誠心,自以為是,疑心重重,瞧不起古人,尤其是對古人的經典,總是用懷疑的眼光、抱著批判的心理去研究,美其名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那到底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粕?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但只要他能看懂的,和他觀點一致的,就認為是精華;他看不懂的,理解不了的,和他觀念不一樣的,就認為是糟粕。

那佛經之中,有沒有糟粕呢?沒有糟粕。為什麼說沒有糟粕,因為它什麼東西都沒有。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說的很清楚,他這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句佛法,那他還有什麼糟粕?他要是有東西,你可以挑出來糟粕,他什麼都沒有,你還怎麼挑?佛在《金剛經》上說的很明白:「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管你說佛法是精華還是糟粕,都是謗佛。為什麼?因為你不能理解佛所說的話。

那佛這四十九年講的都是什麼?是幫助我們恢復自性,引發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是幫助我們開啟智慧的一套方法。佛已經證悟自性了,他什麼都沒有,更沒有什麼佛法,他身心都不執著,他還能有什麼東西?佛經之所以難懂,就難在這個地方,必須做到無心,才能讀懂佛經,只要你還有念想,就一定看不懂。為什麼?因為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思,佛所講的法都是從真心自性里自然流露出來的,而我們現在讀經用的是妄心,妄心和真心不能相應,不能產生共鳴,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你的心念和佛經不在一個頻道上,所以就讀不懂了。

如果你能把真心找到,你自性本具的智慧就會自然流露出來,然後再去讀經,就會恍然大悟,都能看懂了。因為眾生的真心自性都是一樣的,我們自性流露出來的智慧和佛自性流露出來的智慧完全一樣,這就和佛在一個頻道上了。這時候你會發現,你的這些智慧,根本不是跟佛學的,而是你自性本具的。佛教我們戒、定、慧三學,這只是教給我們方法,不是目的,不能執著,我們一旦開了智慧,和佛其實並沒有兩樣。

所以我們現在人的錯誤在於,把佛法當知識了,咬文嚼字,斷章取義,用的都是妄心,無法了解佛講法的真實意思。佛很慈悲,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應機說法,對症下藥,佛根據眾生的不同根性,教給不同的方法,哪個適合你,就用哪個。方法雖然不同,但目的地都一樣,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幫助眾生恢復真心自性。現在總有人質疑這部經典,質疑那部經典的,其實都是無知的表現,經典沒有對不對,只有應不應機,對你來說,可能無效,對別人來說,就可能有效。

所以說佛經中沒有糟粕,只是不應你的機,你沒看懂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論語》讀後感:現實中的孔子,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
什麼是修行?修行究竟是修什麼?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