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當第一次聽到「母親節快樂」時,有百萬中國媽媽並不快樂

當第一次聽到「母親節快樂」時,有百萬中國媽媽並不快樂

5月12日,母親節,當大家都在說「母親節快樂」時,事實上,對於一些新媽媽們而言,不快樂可能是一種常態。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介紹,目前,全球大概每10萬名孕產婦就會有216人因分娩所帶來的疾病或併發症而付出生命的代價。而即使新媽媽們勇敢地闖過了「產房」這一關,仍有10%-15%的人因「母親」新角色的轉變,而飽受精神問題困擾。

在中國,新媽媽的不快樂更多來自產後生活的挑戰,平均每7個新媽媽就有一個正受抑鬱症折磨。

「當媽媽」的挑戰從產房開始,無人替代

產房幾乎是每個孕媽都會去的地方,但孕媽們和所有人一樣對它很陌生,卻要在此獨自面對很多潛在危險,產房外任何人都無法代替承受。在妊娠期和產後的一段時間內,諸如產科出血、妊娠高血壓疾病、產褥感染、內科合併症、羊水栓塞等,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危及媽媽的生命。

當第一次聽到「母親節快樂」時,有百萬中國媽媽並不快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雖然從數據看,生孩子的危險已比以前降低了很多,無痛分娩也已試行,但不幸還是發生在了一些孕媽身上。以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計算,當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18.3/10萬人,中國2018年約有2700多位女性因孕育新生命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具體到中國的小城市看,一些地區的孕媽們在生產過程中仍面臨著很大的風險挑戰。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去年曾發表過一份中國2852個區縣1996-2015年的孕產婦死亡率研究。2015年,浙江省的南湖區孕產婦死亡率最低,為3.4/10萬人;孕產婦死亡率最高的仍然是西藏札達縣,為830.5/10萬人,比20年前減少了76.3%。

當第一次聽到「母親節快樂」時,有百萬中國媽媽並不快樂

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較快,然而,西部一些縣城的產婦死亡率水平仍然很高,孕產婦死亡率較低的區縣幾乎都集中分布在中國的東部和東南部。「當媽媽」這件事兒,媽媽在產房就獨自面對了巨大的生理挑戰。

不快樂的新媽媽,中國超百萬人

醫療條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孕產婦在妊娠期間面臨的疾病負擔,但在條件更好的發達國家日本,那裡的孕媽們正面臨著另一種問題困擾。

日本產婦死亡率僅3.8/10萬人,但在不幸離開人間的孕產婦中,自殺的佔比頗高。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網站去年9月曾發布該國首個全國性孕產婦死因調查,結果顯示,2015-2016年有102名女性在懷孕期至產後一年期間自殺,這其中有92人在產後一年內自殺,在所有孕產婦死因中排第一位。

當第一次聽到「母親節快樂」時,有百萬中國媽媽並不快樂

該研究小組指出,這其中很多孕產婦由於產後抑鬱症等心理健康狀況惡化而導致自殺。日本孕產婦的這種精神狀況不穩定可能不是少數。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介紹,全球大約有10%的孕婦和13%剛剛分娩的母親患有精神障礙,主要是抑鬱症。

精神病學專家Pitt.B在1968年的《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雜誌上首次提出了產後抑鬱症這一概念。目前醫學上認為產後抑鬱症屬普通抑鬱症的一種,均為情感性精神障礙疾病,常伴有焦慮發生。

但它和普通抑鬱症又有明顯的不同,差異就在於發生率上。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2017)數據顯示,全球15-45歲育齡女性的抑鬱症患病率在3.2%-5.6%之間,而孕產婦的產後抑鬱症風險要明顯高於這一數值,新媽媽們的「不快樂」比一般人更多。

當第一次聽到「母親節快樂」時,有百萬中國媽媽並不快樂

目前尚無針對產後抑鬱症流行病學的大規模調查結果,大部分是小規模的地區性調研。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婦幼保健院牽頭,組織多個領域的20多位專家,歷經2年時間,經多次調研和論證完成的《產後抑鬱防治指南的專家共識》籠統地概括為:我國報道的患病率為1.1%-52.1%,平均為14.7%,與目前國際上比較公認的產後抑鬱症10%-15%的患病率基本一致。

可以肯定的是,絕大部分對於我國產後抑鬱症患病率的研究,其最後結果都在10%以上,均遠高於一般人群的抑鬱症患病率。如果按國際通用計算方法,「孕產婦總數」以「活產數」代替計算,以中國每年千萬以上的出生人口,每年受產後抑鬱症困擾的新媽媽則在百萬人以上。

孩子哭、哺乳、換尿布……時間和精力被瑣碎的事情分割成碎片,勞累、休息不足再加上生理變化等,抑鬱的情緒被激發,一些新媽媽未能及時走出情緒困擾,最終發展為臨床抑鬱症。

而對於中國新媽媽們抑鬱情緒產生影響的還有一些典型的中國特色因素。有調查報告專門討論了中國式產後抑鬱的文化因素,婆婆、隔代養育、坐月子這些在中國家庭看來司空見慣的因素卻可能成為中國新媽媽抑鬱情緒的「加速器」。

新媽媽的痛苦和窘境若無人知曉,則「母親節快樂!」無效

現實中,大多數有抑鬱情緒困擾的中國新媽媽卻選擇了沉默,這無疑對走出困境不利。2018年底,Momself曾聯合多家媒體發起一項中國產後抑鬱症線上調查,最終收集樣本21040份。

有48%的被調查新媽媽認為自己產後3個月生活沒有了色彩和希望,47%的人曾經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媽媽,可是她們不約而同地選擇藏起了這種不安。62%的新媽媽出現消極情緒時會跟身邊的親朋好友訴說或發泄,尋求安慰和陪伴。然而,當問及家人的支持時,只有16%的新媽媽表示家人都非常支持自己。48%的媽媽說:「家人不能理解我的感受,跟我說『別瞎想』或者『高興點』」。

調研報告指出,在中國,以「沒有激烈的情緒」看作是更成熟、更有修養的個人特質,不鼓勵情緒表達的文化環境,影響了新媽媽們直接表達心理感受。

因此,當今年的中國新媽媽們第一次聽到那句「母親節快樂」時,她們中有多少人正在獨自面對情緒低落、喪失興趣、失眠、疲憊……摸索著、努力著消化情緒?不得而知。對於她們,需要地不僅僅是一句「母親節快樂!」。

數據新聞編輯:湯子帥

新媒體設計:許驍

實習生:王子薇

校對:危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