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國展獲獎作品具有這些要素,你的作品缺啥?有對比才知道啥是傷害

國展獲獎作品具有這些要素,你的作品缺啥?有對比才知道啥是傷害

我們經常聽到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句話,其實用在書法上一樣成立,很多朋友苦於作品為什麼不能入選國展,請問你和國展獲獎作品有過對比嗎?既然被傷害過,為啥不對比呢?和國展獲獎作品對比後,才能知道你的作品缺少啥?有傷害就要學會抹平傷口,通過對比筆者發現國展獲獎作品都具有這些要素。

通過和歷屆國展作品對比,我們發現獲獎作品在構思上和其他作品有著千差萬別,主要體現在設計上,意在筆先,這一點一定要做到,設計就體現了什麼是業餘什麼是專業,通過設計的作品有明確的意味,應該說突出了「字眼」,設計也要體現高度,真正的高端作品一定是思維上努力創作而來的。

作品形式是門面學問,這一點直接決定第一印象,筆者認為通過和國展獲獎作品的對比,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形式,這種形式往往包含紙張的選擇、題跋、顏色、金銀粉、印章等等,要體現作品的完整性。

要想獲獎就要不斷地有針對性地臨摹,通過總結筆者發現臨摹和創作的時間比例可以高達9:1,這也是很多國展獲獎作者們都提到的一個問題,在書法創作中更要體現研究性學習,一般情況下國展獲獎作品中比較「雅」的作品基本上是長卷,並且比較矮,紙張的高度和字大小成比例,倘若是拼接作品的話,接紙之間有騎縫章屬於規矩,作品的拼接問題尤其要注意顏色上的反差,顏色儘可能接近,紙張儘可能用半生熟宣或者用熟宣,作品還要有場面,容量要大,格局要大,最重要的一點要符合古法。

總之,作品要想在國展中嶄露頭角,最起碼要具有上述要素,否則入選國展的道路很漫長,受過傷就要懂得如何去療傷。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推薦

寫書法,什麼時候快?什麼時候慢?

書法之妙,全在運筆,掌握了這些筆法,學習書法真的不難了!

這幅《愛蓮說》,行書精品!!

書法與人性格的關係,感覺很准!

田英章字帖和書法課程在書法界的普及程度就是實力最好的見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蘇軾《寒食帖》東渡:從「文物」到「神物」的流轉史
劉伯溫能掐會算,為何沒有算出自己被害?他的書法說出了答案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