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會用「太君」來稱呼日本兵?

為何會用「太君」來稱呼日本兵?

文 | 楊津濤

國產抗戰劇中,敵占區的民眾,尤其是基層漢奸們,普遍稱呼日軍官兵為「太君」。

這裡的「太君」,是什麼意思?從何而來?

「太君」是古詞新用

說起來,「太君」一詞在中國是名副其實的「古已有之」。

在唐代,三、四品官員的母親,被稱為「太君」;在宋代,對婦女有「郡太君」「縣太君」等封號。楊家將系列小說中,老令公楊業的夫人「佘太君」,應該是中國人了解最多的一位「太君」。

圖:北京百望山上的佘太君廟

當然,日軍官兵被稱為「太君」,和該詞的歷史用法——尊稱有地位的女性,並無關聯。相關例證,大都見於各種回憶資料中。比如,1938年,一小股日軍路過湖北浠水的洗馬畈,翻譯周賓是當地人,和日軍軍官關係不錯。他藉機說:

「太君,這地方是我的家鄉,父老鄉親都很淳良,請求皇軍在十里之內不要行動,周某感激不盡。」

讓人意外的是,日軍軍官答應了他的要求,果然在洗馬畈附近沒有行動。

又如,1942年,在江西彭澤,日軍士兵和村民見面,場景是這樣的:

「……領頭是紅臉鬼,這傢伙是駐在小望夫山的小隊長。他腰挎手槍,一副凶神惡煞面孔……紅臉鬼一人向公屋這邊走過來。機會來了!五個人見紅臉鬼進來,都笑嘻嘻地打招呼:『太君來的好!』紅臉鬼意想不到,這裡競遇上了這幾個難以找到的大大的苦力,也得意地獰笑著。高叫:『苦力大大的有,你們統統的上山幹活!』大個子王興槐隨手拖來一把椅子,指著說:『太君的請坐,農民上山幹活的好』……」

有關「太君」詞源的猜測

對於抗戰時期「太君」這一稱呼的由來,研究者們先後提出過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太君」是日語「大人」(讀音taijin)一詞的音譯。

在日本,「大人」通常被用來指稱「德高望重的人」「地位高的人」,及父母、老師等。

第二種說法:「太君」來自日語「大君」(讀音taikun)。

在日本,「大君」常常被用來稱呼外國將軍,因此有人推測,

「日軍侵華,對侵略者來說是在國外,中國又有『太君』一詞,讀音又相似,有人遂在翻譯時將『大君』翻成『太君』,馬屁拍得恰到好處。」

第三種說法:「太君」譯自日軍中「隊長」一詞。

持此觀點的人認為,一般漢奸只能接觸到日軍基層官兵,如隊長、軍曹等。其中,日語「隊長」(讀音taichou)的發音和「太君」相近,而中文裡,「太」和「君」兩個字又常用於尊稱,因此漢奸們「為表阿諛奉承」,「拼湊組成一個新造詞」,即「太君」。

以上幾種說法各有其道理,但「真相只有一個」。

圖:連環畫《雞毛信》插圖

首先,從讀音來看,日語「大人」無疑比「大君」、「隊長」更接近漢語「太君」的讀法。尤其「隊長」的讀音taichou,與「太君」taijun,可以說相差甚遠。

其次,再來看合理性問題。說漢奸故意將「大君」翻譯為「太君」,以取悅日軍的說法,完全無法成立,因為「太君」在漢語中並非常見敬稱,日軍官兵不會知道「太君」的含義,那如此翻譯,又怎麼會有「拍馬屁」的效果呢?

更何況,「大君」一詞,在日本曾用來指代天皇,後來幕府將軍對外自稱「大君」,侵華日軍使用這個詞的機會微乎其微,不可能是常用詞「太君」的來源。

相比之下,日語「大人」和漢語「太君」的對應關係,無疑更讓人信服。

「太君」就是日語「大人」

為證明此種關係的存在,學者孫雪梅進行了深入研究。她翻閱大量史料後發現,「日方資料中所記載的中國人對日軍及日本人所使用的稱呼,出現較多的是『大人』二字。」

有意思的是,日本軍人在使用「大兵中國話」(一種雜糅了中、日兩國辭彙的語言)時,認為自己發taijin音,說的是漢語「大人」;中國人聽日本軍人以此尊稱地位較高者,則以為他們說的是日語,並有意識地模仿,「用『taijin』來稱呼對方」。

久而久之,即如孫雪梅推斷的那樣,

「中國人就取其諧音,將『taijin』一詞以古已有之的『太君』二字讀之、用之,並理解為代表『長官』之意。」

在孫雪梅研究的基礎上,張守祥等分別採訪了能夠熟練使用漢語的日本人、國內資深日語教師,及曾在偽滿上學的老幹部,證實「太君」的日語發音非常接近taijin。由此推知:

「大量日方回憶錄中提及的『大人』稱呼並非他物,就是當時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太君』。二者儘管形式不同,但表述對象相同,主要都是特指那些『高高在上』的『日本鬼子』。」

對於「太君」一詞的真實含義,當時的侵華日軍的確能大致理解。如關屋宏行的回憶錄中寫道,「老人稱我為太君。這是在恭維我,是對地位遠高於自己的人的敬稱。」

圖:1937年,日軍在上海附近搜查過路的中國百姓

甚至在某些時候,日本軍人自己也用「太君」這個詞(中國人聽來是漢語「太君」,日本人說的也許是日語「大人」)。

陳錫聯在蟠武戰役中,曾抓獲一名只有十六七歲的日軍士兵,名叫山田——「當時他藏在柴草堆里,被發現後用不太熟悉的漢語連說『太君饒命』」

另據北京海淀區的一些村民回憶,1945年抗戰勝利前,「日本人自知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每逢中國人叫他們『太君』時,就說,『以後我們該管你們叫太君了。』」

綜而言之,抗戰時期被漢奸用來稱呼日軍官兵的「太君」一詞,與日語「大人」有著密切的對應關係。在戰爭後期,「太君」成了中、日兩國人都能聽懂、同時使用的一個詞。


注釋:

周正藩整理:《日軍路過洗馬畈》,《浠水文史 第18輯》,第182頁。

魏自克:《活捉日軍小隊長》,《彭澤縣文史資料 第3輯》,第26頁。

蘇明順:《對「太君」一詞的考證》,《日語知識》2000年第2期。

袁穎華:《對「太君」一詞的再考證》,《日語知識》2000年第5期。

金星:《由抗日影視劇中「太君」一詞引起的語言學思考》,《文教資料》2012年第25期。

孫雪梅:《為何稱「鬼子」為「太君」?》,《抗日戰爭研究》2015年第4期。

張守祥、王鳳莉、於湘泳:《從中日史料的角度再考日偽時期的「太君」用法》,《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年第5期。

陳再方:《陳錫聯:在太行山與日軍鬥智斗勇》,張鐵柱等主編《父輩的抗戰》,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第253頁。

嚴寬:《日偽西郊機往事談》, 《海淀文史選編 第6輯》,第215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在用人與管理上留給後世的教訓
圓明園「萬園之園」的稱號從何而來?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