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你的消費行為,可能正在影響中國城市化!

你的消費行為,可能正在影響中國城市化!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從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形態等共6個方面22個項促進新型城鎮化進程,戶籍改革作為其中重要內容力度加大。「十三五」期間中國城市化率突破60%之後,人口的城市之間流動成為常態,城市集聚不再是工業化時期初級勞動力要素的粗放式使用,而是以共享、協調的新理念,重塑增長新動能。

原文 :《以消費需求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

作者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 袁富華 上海研究院 林盼

圖片 |網路

「十四五」將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發改委在「十三五」尾聲階段推出城市化新布局,是落實協調和共享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中國發展階段變化的要求、以需求端調整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與工業化時期產出最大化和數量型的發展理念不同,城市化時期的發展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這個理念的轉變意味著觀察問題的視角發生了變化,即從供給端轉向了需求端。

從國際經驗看,發達國家無不把生活質量持續提高作為城市化時期高質量發展的最綜合的評估指標,在消費結構升級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支持下,上世紀70年代以後,這些國家完成了由產品生產向要素升級的轉換,形成了人力資本高端化、公共服務支出高水平與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

從發展階段對比來看,後工業化的中國經濟新常態,類似於發達國家上世紀中葉公共服務支出水平迅速提高的那段時期,當供給側發展潛力由於市場飽和受到削弱時,有必要挖掘需求支出端的潛力,從需求端潛力提升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效率的動態改進支持公共服務支出的提高是共享發展理念的要義。

城市化階段及其特徵。工業化時期以生產為中心的理念和政策措施,是基於物質匱乏問題解決和低收入陷阱突破的目標。中國大致在上世紀末實現了這一物質發展目標,並進入城市化的第一個階段。第一階段城市化以第一代和第二代農民工的城鄉流動為主要動力,其間,重化工業化加速伴隨著造城運動加速,直到2010年城市化率達到50%的水平,以初級勞動力要素集聚促進工業化是其顯著特徵。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1-2020年是城市化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里公共支出結構發生較大變化,科教文衛等公共服務支出比重顯著增加、支出水平快速提高,預計「十四五」時期,中國仍會處於公共服務水平加速提升階段。原因在於,「十三五」期間中國城市化率突破60%之後,人口的城市之間流動成為常態。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城市化條件適逢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推動時期,城市集聚不再是工業化時期初級勞動力要素的粗放式使用,而是以共享、協調的新理念,重塑增長新動能。

發改委城市化新布局的推出,正是認識到了中國城市化的這個客觀進程。為此,需要以城市化理念而不是工業化理念重新審視未來發展。發達國家經驗表明,城市化率突破60%以後,結構服務化主導了發展。城市化的可持續建立在服務業結構升級、消費結構升級和公共服務支出可持續的基礎上,這在本質上是一個基於需求支出端展開的發展故事。其中的核心邏輯是,既然服務業和消費主導了城市化,那麼這兩個因素必須具有效率的補償效應。否則,以服務業和消費替代工業化路徑就沒有進步和發展的根據了。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抓住了高端城市化賴以運行的一個要點,也就是說,為了向結構服務化過程要效率,必須推動經濟過程從單純的工業品生產向高端生產要素積累的升級,作為知識和創新引擎的人力資本積累,則是消費結構高端化和公共服務支出的結果。

城市化使得經濟運行機制發生了根本變化。我們之所以強調從消費角度看待發展,或者從需求端去理解生產,涉及到城市化時期經濟運行機制的一個重要變化。科教文衛公共服務支出的增加,以及消費支出結構中這些高端項目比重的提升,將從根本上改變消費的特徵。科教文衛的消費以人力資本的積累和風險預防為主,無論是教育、健康支出還是社會保障支出,對於個人和家庭而言,這些需求端因素均具有長期性和未來獲益性特徵。因此,這些高端消費支出項目具有跨期投資性質。從長期角度來看,消費和公共服務支出不再是單純的成本負擔,而是包含了動態的效率因素,這也是發達國家城市化階段實現了高質量消費和效率改進雙贏的內在邏輯,由此建立了如下的良性循環:公共服務支出水平提高-消費結構高端化-高端人力資本積累-效率和高質量發展。

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義。只有放在中國城市化深度推進的背景下,才能正確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本質。「三去一降一補」是短期措施,是針對工業化向城市化轉型過程中供求失衡和效率低下的重要舉措。但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育中國城市化持續發展的新動能,不同於以產品生產供給為中心的老動能,新動能注重產品生產向高端生產要素積累的升級。「以人民為中心」的戰略抓住了城市化機制的本質,即通過消費質量的提升促進生產要素升級,實現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56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范恆山:改革剩下的硬骨頭,三個角度「啃」
「熠熠千年:中國貨幣史中的白銀」特展開幕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