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夏元瑜:我不過是太白粉而已

夏元瑜:我不過是太白粉而已

夏元瑜:我不過是太白粉而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關於夏元瑜,人們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是,他生前總愛說自己老,信口七十、八十隨他高興。

有一次到大學演講,那幾年裡正巧他都宣稱「八八高齡」(其實最後他「只」活了八十六歲),講台底下同學看到這麼一位發不蒼、視不茫而口齒流利,模樣肯定不夠老的老先生,臉上未免露出驚訝之色。「元老」心中有數,順水推舟,乾脆說:「我是夏元瑜的兒子,今天我爸爸不能來,由我代表。」

台下一片鬨堂,有人卻信以為真,輾轉相傳,竟有人急忙打電話問候他怎麼啦。——這是典型的老蓋仙式幽默,上個世紀七〇年代中期起的二十年里,「元老」縱橫台灣文壇,寫了二十多本書,百多萬言,算得上是著作等身了。

夏元瑜:我不過是太白粉而已

(夏元瑜)

夏元瑜是在北京出生的杭州人,父親夏曾佑中過進士,點過翰林,還跟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過,是位開明人士,如今大家還記得的,當是他所編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了。

夏元瑜是獨生子,沒有兄弟姊妹,僅有貓狗為伴。小時候家裡牆上掛了兩幅圖:《百美圖》跟《百獸圖》。他一哭,看美人無用,一看到野獸便止啼了。日後會念生物,學做標本,早有徵兆。此乃老蓋仙自述,真假無從考證。

但他確實自小與動物有緣,念高中時,為了自學做標本,一個暑假剝過上百隻鳥屍。大學念北師大生物系,如魚得水,畢業後,當上了北京動物園園長,成天與鳥獸為伍,其樂融融。

上個世紀六〇年代,來到台灣後的夏元瑜,躲在小小的新竹動物園裡任職,閑暇則為各博物館、大中小學製作標本賺外快,錢未必多,卻忙得起勁,自得其樂。

七〇年代後,他的老同學、老哥兒們,也是當時台灣文壇最受歡迎的何凡、林海音夫婦勸他到台北:「你就這麼窩在新竹,等著玩新竹動物園那幾頭死屍啦?北京人有句話:『人挪活,樹挪死』,憑你這兩下子,到台北折騰折騰,路子寬多了!」這一勸,竟把夏元瑜勸成了老蓋仙,舉家北遷,大大折騰了起來。

來到台北的夏元瑜,早已年過花甲,卻彷彿夢筆生花,突然文思泉湧,厚積了幾十年的存貨,一下子都噴薄出來,三天兩頭便在報紙發表文章。

當時台灣仍處戒嚴時代,報紙沒幾家,想在副刊上登文章,其難幾如上青天。但一來有老朋友推薦獎 掖,二來他那兩下子還真的很能折騰,舉凡天上飛的,地上爬的,地下挖出的,人間活著的,他都能談得頭頭是道,文體自成一格,輕鬆幽默,讀者大悅。

在「科普文章」相對匱乏的時代里,一整代的台灣年輕讀者經由他的文章啟蒙,甚至還有立志終身與動物為伍的。我的一位同學因此成了獸醫,九〇年代 大發利市之餘,猶念念不忘「老蓋仙惠我良多!」

人們多稱夏元瑜為「幽默作家」。他的幽默,來自西洋的少,北京產出的多。

「蓋仙」一詞,是六〇年代後逐漸出現的台灣流行語,「蓋」的意思,與其說「胡謅」,毋寧更接近大陸常用的「侃」字,也就是擺龍門陣,上天下地閑聊。

「仙」這個字,一般解成「赤腳大仙」的「仙」字,表示其道行高深。但在台灣,這字還是個尊稱,那是來自日語「先生」(せんせい,sen sei)的首音。年高德劭之人,往往被稱為「某某仙」。這個「仙」字用在曾留學日本,「侃」起「大山」來無遠弗屆無涯限的夏元瑜身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我百無一能,沒有專門的學問,可是東鱗西爪,竹頭木屑的雜學知道不少。東抓把雞絲,西抓把木耳,湊上幾片瘦肉和腰花,勾點太白粉,一炒就是盤『全家福』,不論哪位也能夾上兩筷子。談不上文藝,更扯不到作家。菜中原料全是別人的,我不過是太白粉而已。這就叫『蓋』,把若干不同的原料加上點太白粉『蓋』在一塊兒。」

老蓋仙是這樣自報家門的,謙虛中不無一絲得意。

讀夏元瑜的文章,不時可見類如北京傳統相聲段子的嬉笑自嘲,底層則有一種冬陽的溫暖,讓人感受到某種醇厚的遺韻。這種遺韻,儘管筆路大不相同,在張中行、唐魯孫等人的文章里也常閃現,大約就是逐漸消逝的一種北京人情吧。

有位朋友客居北京,某次夜裡在衚衕里迷了路。請教一位路過的大嬸路怎麼走,大嬸仔細說完路線,再三叮嚀怎麼轉如何繞。朋友感激地往前走,卻發覺大嬸佇立原地靜靜看著她,直到她轉對了方向,方才才安心地離開了。

——我想,老蓋仙夏元瑜一定也是屬於這一種的老派北京人吧!

本文選摘自《一心惟爾:生涯散蠹魚筆記》作者:傅月庵,出版:九州出版社2019年出版

內容簡介:

一心惟爾。愛在心裡口難開。愛什麼?愛這些書那些書、這些人那些人、這些事那些事,以及其他種種。

有人有書,還有貫穿其中的濃濃情義,從周夢蝶、唐德剛、李敖、張大春到竹久夢二、司馬遼太郎、陳舜臣、夢枕貘;從阿城、賈平凹、畢飛宇、劉震雲到泰勒、艾柯、卡里耶爾、本雅明……他朝雨鋤瓜夜讀書,邊讀邊寫,筆帶感情,語多溫暖,讓人看到了白紙黑字里一個廣闊無垠的天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底片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最大的敗筆:分析錯了明朝滅亡的原因
明朝滅亡的關節點:兩位皇帝的兩次錯殺

TAG: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