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讓孩子學會一件樂器,到底有多麼美妙?

讓孩子學會一件樂器,到底有多麼美妙?

藝術可以提高人的想像力,創造力,鍛煉人的專註力,耐力和爆發力,以及共情他人的能力。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這樣一個美好的場景:

豪門或者小康之家,客廳里擺著一件闊大的鋼琴,房間里時常傳出行雲流水般優美的琴聲。那是女主人的愛寵,又或者是公子小姐的必修功課。

精通至少一樣樂器,是成功人士的優雅標配。

諾貝爾獎獲得者是鋼琴發燒友。量子物理學的開創者諾貝爾獎獲得者馬克斯·普朗克,自幼學習鋼琴,曾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劇擔任作曲。

國母宋慶齡、俄羅斯總統普京,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羽毛球運動員林丹,著名球星內馬爾,功夫硬漢甄子丹……鋼琴都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

讓孩子學會一件樂器,到底有多麼美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愛因斯坦喜歡小提琴,人們時常可以聽到他拉莫扎特的奏鳴曲。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航空航天領域業績非凡,對小提琴也很痴迷。

美國總統當場彈吉他。2005年8月30日,美國總統布希參觀了一座海軍基地並發表了二戰勝利日紀念講話,隨後,在後台鄉村歌手馬克·威爾斯(右)贈送給了布希一把吉他,布希當場彈了起來。

柯林頓,查韋斯,馬英九,王力宏也是吉他高手;

名人鍾情小巧美妙的尤克里里。股神巴菲特抱著它現身央視網路春晚。周杰倫以它為元素創作了歌曲《烏克麗麗》。奧巴馬,宋仲基,李易峰,陳柏霖等眾多名人為它著迷……

高曉松認為:「人就是要做許多沒用的事,比如琴棋書畫,比如愛與等待。」所以他的女兒滑雪、馬術、游泳、古箏樣樣在行。

讓孩子學會一件樂器,到底有多麼美妙?

樂器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到底有多大意義,使得無數家長,趨之若鶩送孩子去學習樂器?

一是,發展智力和能力。西方國家的孩子在初中前藝術門類的課程佔總課程的三分之一。因為藝術可以提高人的想像力,創造力,鍛煉人的專註里,耐力和爆發力,以及共情他人的能力。年幼的孩子學習樂器演奏,可以通過節奏和韻律,幫助身體協調,手眼協調,左右腦均衡發展,鍛煉孩子的感統能力,使孩子得到全面發展。

二是錘鍊性格。一門樂器從白丁到具備專業素養,是一個漫長枯燥的過程,需要孩子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單調,受得住艱辛,還要在進步緩慢時,不氣餒不放棄。學樂器不僅是一門技藝的精進,更是對孩子人格品質的磨鍊鍛造。

讓孩子學會一件樂器,到底有多麼美妙?

三是,探索學習方法的技巧。天下學問一個樣,都是通過激發興趣,打牢基礎,刻意練習,不斷深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過程才能掌握的。學會了一門樂器,等於對學習方法進行了一次透徹的專研總結和實踐。對於今後學習其他科學知識,有很大裨益。

四是,陶冶心靈,陪伴終生。音樂家海頓曾說過:當我坐在那架破舊古鋼琴旁邊的時候,我對最幸福的國王也不羨慕。田亮談到女兒學鋼琴小提琴說:「學一種樂器,不為學的多麼優秀,只為孤獨時給自己一種力量!」當孩子遠離家鄉和親人,獨自在異鄉打拚,遭遇痛苦困惑壓力時,也許那個熟悉的樂器和曲調,會陪伴他度過暗夜,迎來曙光。

五是一技傍身,人生加分。我們常常在年會上被貌不驚人的同事的一手樂器絕活驚艷,從此敬為男神(女神)。同等條件下,精通一件樂器,或許會比別人增加一些機會,多一些加分項。

讓孩子學會一件樂器,到底有多麼美妙?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學習一門樂器呢?

選好第一件樂器。如果孩子接觸到的第一件樂器太難,那麼他可能對音樂產生厭惡和反感。因此第一件樂器要選那些簡單明快好上手,適合啟蒙的樂器,例如打擊樂之架子鼓,非洲鼓,小巧可愛的尤克里里,以及優美的鋼琴。

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根本。一定不要用強力逼迫或者恫嚇,使孩子對樂器產生恐懼和逆反。要通過聽音樂會,講述音樂家成長故事,以及家長熏陶帶動等,激發孩子的興趣。由「要孩子學」變成「孩子哭著喊著要學。」

不要揠苗助長。要慢慢來,一個音符一個手法學起。不要圖快,急於求成,造成家長急躁,態度惡劣,讓孩子產生畏難情緒,影響親子關係。

讓孩子學會一件樂器,到底有多麼美妙?

鼓勵為主,過程為主。我們並不是要將孩子培養成職業演奏家,主要是通過學習,掌握一門技藝,鍛煉心智和品格。因此,不要貪慕虛榮,與別人的孩子攀比,或者心心念念要拿大獎。多鼓勵,注重過程。太過功利,對孩子的成長百害無一利。

讓我們靜下心,陪在孩子身旁,與他一同進入音樂的空靈奇妙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



作者:教育達人,頭條號簽約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