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溥儀還沒退位,宜春就出現選民證,專家經研究說:證書不是假的

溥儀還沒退位,宜春就出現選民證,專家經研究說:證書不是假的

2017年3月,在江西省宜春市,一張特殊的「選民證書」橫空出世,並引起了當地媒體的「特別關注」,甚至還吸引了眾多業內專家的大討論。這張被大多數專家斷定為「贗品」的證件,到底是一張什麼樣的選民證呢?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溥儀還沒退位,宜春就出現選民證,專家經研究說:證書不是假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溥儀還沒退位,宜春就出現選民證,專家經研究說:證書不是假的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春節剛過,宜春市博物館的專家們就忙碌了起來,因為上一年的文物普查工作還沒完成。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博物館的幾位專家一起,驅車來到了宜春市的一個鄉鎮,對當地群眾做文物知識的普及。就在這期間,文物專家們發現了一件「寶貝」……

當時有位村民,在聽完專家所講的文物知識後,就悄悄地走到專家們面前,壓低了聲音說他家有個清朝的紙條,想讓專家們過去看看是不是文物。專家們聽村民這樣說,雖然有些不相信,但本著有棗沒棗,打三竿子的原則,便在村民的帶領下來到了他家。

溥儀還沒退位,宜春就出現選民證,專家經研究說:證書不是假的

溥儀還沒退位,宜春就出現選民證,專家經研究說:證書不是假的

溥儀還沒退位,宜春就出現選民證,專家經研究說:證書不是假的

這位村民從床頭拿出了一本厚書,然後翻了幾下,找出一張夾在書頁中的泛黃的紙,並說這是他前些年在在舊書市場淘來的。這紙是疊在一起的,專家打開後才發現還不小,足足有一張A4紙那麼大,雖然很薄很破舊,但是拿在手裡感覺還比較有韌性。

專家定睛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選民證書」四個繁體字,然後再看落款,「宣統三年五月」,並且還有個朱紅方印,但可惜印文看不清楚了。專家們感到很不可思議,因為宣統三年也就是公元1911年,距離清朝滅亡還有一年時間呢,如果按理來說,當時還處於封建帝王專制的社會,是不可能會有選民制度的。因此,在場的大多數專家,就懷疑這「選民證書」是假的,但是考慮到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專家們決定,將這張「選民證書」帶回博物館,準備做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

溥儀還沒退位,宜春就出現選民證,專家經研究說:證書不是假的

專家們在查閱了大量的清史文獻後,得出了一個科學的結論,這張「選民證書」不是假的,它上面記載的,正是一百多年前該地區舉行的一次選舉活動,正如選民證書上寫的那樣:

「清江縣正堂地方自治監督郭,為給與證書事,今據調查員查明北一區聶懷祥具有選民資格,合給證書,以憑持赴投票所投票須至證書者,右給予聶懷祥,收執,宣統三年五月日(有朱紅印方章)」。

其中的「清江縣」,也就是現在宜春市境內的樟樹市。可問題是,專家們在查閱樟樹市當地的縣誌時,卻沒有找到對當年這次選舉的記載,這又是為什麼呢?專家經過和當地文物部門的溝通,原來當地的縣誌曾多次被毀,現存的也只是後來修訂的一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縣誌都遺失了。

雖然沒有找到那次選舉的記載,但是專家們卻在文獻中,發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選舉資料,即1907年6月的天津選舉,由當地的一群知識分子發起,隨後並迅速向周邊省份擴散。因為根據《清史稿》記載,在1906年,清政府受到西方憲政思想的影響,並在一群睜眼看世界的進步青年的推動下,宣布了預備立憲。

溥儀還沒退位,宜春就出現選民證,專家經研究說:證書不是假的

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全國各地的知識分子,也都開始投入到爭取立憲的運動中,因此「選舉思想」也就逐漸開始替代「封建帝王專制思想」,當年宜春的那場選舉,也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這件意外發現的「選民證書」也就成了個「寶貝」,被收藏到了博物館,同時還被當地媒體所廣泛報道,稱之為「最早的實物選民證」,這件文物,就是當時人民爭取選舉權利的最好見證。

歷史總能在不經意間給我們帶來驚喜,並向我們講述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只要肯於潛心研究,慷慨的歷史,總能回饋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厚」禮……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店 的精彩文章:

閩南發現外型奇特的「虎舌銀幣」,專家研究後,才揭開它身上謎團
海昏侯的陵墓里,專家發現「神秘」珠子,它們是計算工具的零件

TAG:歷史小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