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文了解「副高」及其影響的那些事兒

一文了解「副高」及其影響的那些事兒

本文由地理蹊傾情首發編輯整理製作

1

初識副高

副熱帶高壓是指位於副熱帶地區的暖性高壓系統,它對中、高緯度地區和低緯度地區之間的水汽、熱量、能量的輸送和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大氣環流的一個重要系統。

從出生地來看,副熱帶高壓的老家在南北半球的副熱帶地區,受海陸影響,它的身體常斷裂成若干個高壓單體,形成沿緯圈分布不均的高壓帶,而對我國天氣和氣候產生重要影響的就是預報員口中常說的「副高」特指對我國影響較大的位於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它常年存在。在高壓東部,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持續晴好,高壓西部是低層暖濕空氣輻合上升運動區,容易形成雷雨

在氣象學中,通常使用500百帕圖上的588位勢等高線來指示它的動向和強度,而脊點和脊線則是用來標記其具體移動路徑。其中,等高線上最西邊的一個點被稱作為西脊點,可以反映影響東亞地區副高位置的東西變化,脊線位置反映影響東亞地區副高位置的南北變化。

某階段副熱帶高壓位置以及我國高溫、降水分布示意圖 作者:李慧 丁茜

一般來說,「副熱帶高壓夏季主要活躍在東經130°至180°、北緯20°至30°之間。但它個性極不安分,喜歡到處「遛彎兒」。歷史監測資料顯示,副高在夏季的平均脊線位置最北可控制北緯35°附近地區,最南可至北緯15°;夏季平均西伸脊點最西可到東經80°,最東可縮至東經150°。

它長得有點兒像「海帶」,呈東西扁長形狀。有時它的主體出現斷裂,在東亞地區則呈現「塊狀」特徵;有時還會一不留神兒向西跑遠,與非洲副高相連以「帶狀」現身。進入夏季,副高主要盤踞在我國華南、江南、江淮、黃淮等東部季風區。鼎盛時期,勢力還擴張到西南地區東部和西北地區東南部。

翻開副高這位「網紅」的「簡歷」,高溫、暴雨和颱風可謂它職業生涯的三大「代表作」。地球的中高緯度地區富含充沛的水汽、熱量與能量,副高在其中充當的角色相當於「傳送帶」,是大氣環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統。

本圖來自中國天氣網

副高所到之處往往以晴朗少雲的高溫天氣為主。這是因為在它的系統內部,氣流呈下沉趨勢,且氣壓梯度有所減小,風力也微乎其微,在這種狀態下,太陽輻射可以更多地到達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氣獲得更多的熱量,大氣溫度明顯攀升。

2

副高的影響

在南北半球的副熱帶地區,出現的暖性高壓系統,籠統地稱為副熱帶高壓。它對中、高緯度地區和低緯度地區之間的水汽、熱量、能量的輸送和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影響中國大陸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

對高溫的影響

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區域,天氣晴朗,高溫少雨。

圖:副熱帶高壓影響天氣示意圖

對颱風的影響

颱風路徑受副熱帶高壓位置影響,高壓南側的東南氣流是其引導氣流。

3

副高與我國的降雨

副熱帶高壓常年存在,但隨著季節的更迭,其強度和位置會發生變化,但其不規律的變化,就造成了不同地區的旱與澇。

副熱帶高壓與我國雨帶位置移動

副高北抬西伸會帶來豐沛降水。它的身上長有一條纖細的「馬甲線」——西太平洋高壓脊線,其季節性的變化對應著我國東部地區主要雨帶的位移。

脊線北側的西風帶中,其西部偏南氣流從海面上帶來充沛的水汽後輸送至鋒區的低層,向副高北側的鋒區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溫高濕的氣流。這個時候,當西風帶一旦有低槽或低渦移經過鋒區上空時,在系統性上升運動和不穩定能量釋放的共同作用下,充沛的水汽遇冷便會凝結產生大範圍的降水,嚴重時通常還伴有暴雨。

而在脊線南側的東風帶地區,常伴有東風波和颱風活動,也會產生大量降水。颱風強度不強時,副高指引颱風移動。比如脊線呈東西向時,颱風穩定西行;當呈西北—東南向時,颱風容易向西北移動,有可能在我國登陸;若副高示弱或斷裂,颱風則很可能一路北上。

總而言之,西太平洋副高的強弱及位置,與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天氣氣候以及旱澇等關係極其密切,決定了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雨帶分布。它向北挪一步,所在區域便風雨交加,「管轄區域」連綿陰雨也被「掐斷」進入伏旱期。因此,預報員便可根據它的「北進南退」來大致確定我國主雨帶的位置。

圖解我國雨季進程。張永策劃 劉佳製作

隨著季節轉暖,夏季副高一般會出現三次明顯的「北跳」階段性變化特徵,分別對應著梅雨期和華北雨季的開始。

例如6月中旬,脊線出現第一次北跳,越過北緯20°,極鋒雨帶到達長江流域,形成梅雨,此時華南轉入晴熱乾旱的盛夏;

7月中下旬脊線出現第二次北跳,迅速跳過北緯25°,長江中下游梅雨結束,高溫伏旱天氣開始,黃淮地區受極鋒雨帶影響進入雨季,華南地區則因為赤道輻合帶的北上,熱帶氣旋、颱風明顯活躍,進入第二汛期,即「後汛期」;

7月底至8月初,脊線出現第三次北跳,跨過北緯30°到達最北位置並在此停留,華北、東北地區由此進入「七下八上」的多雨季。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強度和位置有明顯的季節變化。

華南前汛期:5月中旬-6月上旬,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比較偏南(20°N以南),我國雨帶維持在華南地區;

江淮梅雨:6月中旬-7月上旬,副熱帶高壓北跳到長江流域,脊線維持在22-25°N,雨帶隨之北移,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雨季;

華北、東北雨季:7月中旬-8月下旬,副熱帶高壓達到最北位置,脊線維持在30-35°N,雨帶隨之北移,華北北部、東北地區進入雨季。

按理說,西太平洋副高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高壓系統,是什麼原因致使其出現季節性階段位置變化?原來,它的變化不僅受到其內部大氣動力過程影響,青藏高原積雪、熱帶太平洋海溫變化等外力因素的催化作用也不可忽視。

圖片來自百度搜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地理 的精彩文章:

日本悄悄拆開華為手機,爆出了一個真相!
中國唯一掛在瀑布上的古鎮

TAG:我們都愛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