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毅達資本應文祿:投資科技,從「可以擁有」到「必須擁有」

毅達資本應文祿:投資科技,從「可以擁有」到「必須擁有」

2019 年4月24日-26日,第二屆GIFT長三角經濟圈創新資本峰會在揚州成功舉辦,800多 位基金投資人、政府領導、企業家、科學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討科技與創新、投資與未來等共同關心的話題。

毅達資本董事長、創始合伙人應文祿在25日下午的主峰會上發表了題為《投資科技,從「可以擁有」到「必須擁有」》的主題演講,他認為:

科技必將改變現有產業,帶來新一輪產業變革甚至是革命,加大科技投資,成為投資機構和資產配置的必選項。

他還提出了未來科技發展的「四大趨勢」、投資科技的「毅達十問」以及投資科技的「三條核心」。

該文在2019年5月7日的《證券時報》首次發布。

以下為演講實錄精華,Enjoy: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下午好。

我在南京長大,每年一到農曆三月,腦海里最美的詩總也繞不過那句「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不到揚州,就像錯過了春天一樣。揚州就是春天。在這裡我要感謝謝書記,感謝揚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讓我們相聚揚州,相聚在春天。

毅達資本是春天的孩子,今年正好五周歲。五年來,江蘇高投集團內部混改點燃的點點星火,已經灼灼其華,成為國內國企混改的一面旗幟:我們團隊累計管理規模達到969億元,累計支持760家企業,其中166家企業通過IPO、借殼上市或者併購方式完成證券化,還有一大批成長型的企業正在培育之中。2018年,我們逆勢增長,新募基金規模達到135億元,比上年增長35%,實現了5家企業IPO;在最近幾年中資創投TOP10排名中,穩居前三甲。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大家的信任鑄就了毅達資本「春天的故事」。

今天,社會各界已經達成共識:科技必將改變現有產業,帶來新一輪產業變革甚至是革命。因此,本屆GIFT峰會我想送給大家的禮物,是關於科技投資。

PART 1

科技是塊吸鐵石,聚集人才、資本和產業

美國經濟學者泰勒·考恩在《大停滯》中曾指出,人口紅利、基礎設施建設等相對容易摘取的「低垂的果實」被逐步利用,經濟、社會要想獲取持續的增長動力和活力,必須要瞄準「高枝上的果實」,以美國為代表的強國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摘取高枝上的果實必須架起「科技的雲梯」。

科技是能夠讓經濟這塊大蛋糕指數級增加的核心引擎,同時科技像「吸鐵石」一樣,把人才、資本、產業緊緊地聚集在一起。

科技投資,自然也就成了未來大趨勢下的順勢而為,現在,產業鏈、人才鏈、制度鏈、創新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為科技投資營造了非常適宜的環境。

科創板,是一次不亞於股權分置改革的重要改革試驗田,是更加市場化的一次資本市場改革,也可以看作是雙軌制的開始。首先,科創板的政治定位很高,提出了3個重大「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同時,科創板是大智慧的「寵兒」,是綜合了政治智慧、處理問題的智慧、科技創新智慧和經驗智慧的結晶,可以說,科創板吹響了中國向科技強國發展的重要號角。

除了環境、政策的支持,科技投資最需要的是人、是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通過在科技領域一線的投資,我們發現:主動回國創業的科學家越來越多,層次越來越高;政府會和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各種形式的創新基金、轉型升級基金,不遺餘力地引才引智引產業;體制內、大公司的技術頂尖人才或團隊出來創業,或留在開明的大公司內持股創業;科技巨頭或產業龍頭企業紛紛搶灘布局或收購眾多中小型科技創業企業。

科技正在改變未來,大家都意識到不可錯失這場投資科技的盛宴。

PART 2

投資科技,從nice-to-have到have-to-have

未來,投資科技一定是have-to-have的必選項,錯過了這一次的投資科技,可能就錯過下一個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浪潮。

(一)對於科技的未來,以下幾個趨勢已經比較明顯。。

科技發展的四個趨勢

趨勢一: 進入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C端流量紅利已經遇到天花板,B端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工業互聯時代、物聯網時代和智能化時代來臨;

趨勢二: A(AI人工智慧)B(Big data大數據)C(Cloud雲)不再神秘化,將會成為科技領域發展的基礎設施;

趨勢三: 5G將會徹底改變社會,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5G 場景應用」將會改變和挑戰很多行業的現有模式;

趨勢四: 進口替代的機會不可忽視,貿易戰背景下自主創新、自力更生的「兩自精神」將會在進口替代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現。

不管是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科技領域的投資將會變成市場持續、反覆追逐的熱點。

而未來的科技投資,我們經過反覆調研和審慎討論,在今年毅達資本的年度經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未來14個科技發展和投資方向,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機器人、5G 、生命科學、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自動駕駛、半導體、工業互聯網、高端材料、消費升級等。這14個行業具體的發展,我不再一一贅述了,毅達資本今年3月邀請在投資一線的9位投資人錄製了有關上述領域的觀點,已經在愛奇藝成功上線。

(二)科技投資的「毅達十問」

對於投資來說,最難的部分就是控制風險,如果沒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完善的投資知識、嚴格的風控意識,很容易被市場誤導。對於科技企業的投資,毅達資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判斷標準,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投資科技的「毅達十問」,也是必問。

(三)科技投資有魅力,也要防止魅惑

科技浪潮雖然前景光明,科技投資熱情高漲,但這也有可能是一場「魅惑」,機遇與陷阱並存,必須保持十分的理性,避免成為科技變革下的「炮灰」。

科技投資要把握三條核心:

1.看清趨勢。 防止估值泡沫很重要,但趨勢比估值更重要,高估值必須有高成長的邏輯和高成長的表現去對沖,不然就是「偽趨勢」。

2.看透本質。 對人的了解、對公司的深入盡調、對科技前沿的把握、對產業周期的輪動,是避免掉入「偽科技」的重要方法論。

3.回歸商業。 不管是高科技、硬科技、黑科技還是深科技,無論是怎樣的說法,最後都必須回歸商業本質。科技是科學和技術的結合,再高深的技術,沒有大量的應用場景,沒有商業變現的可能,也只是鏡花水月。

PART 3

配置VC資產也必須是have-to-have

科技投資與各位LP的財富管理、資產配置同樣有很大的關係。這是一個科技創新的時代,是一個講求資產配置的時代,如何才能不落後於這個時代的發展,跟上知識更新、技術爆炸和財富增長的節奏,VC資產是資產配置的have-to-have,必選項。

VC資產可以說是整個資產配置皇冠上的明珠 ,皇冠的基座是銀行存款、保險產品;往上是債券、債券基金、信託;再往上就是房產、股票和股票基金;而VC資產因為收益高、周期長的特點,在整個大類資產中更加受到專業的機構投資人和富裕的高凈值人群青睞。

對比中美兩國的私募行業可以看到,國內私募行業的廣度和深度都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私募基金的規模與美國相差了一個人民幣匯率的距離;私募基金在GDP中的滲透就更低了。未來,整個私募行業面臨著發展、監管和分化的局面,頭部機構將強者恆強,未來中國也有望誕生像美國的凱雷、黑石、KKR等同等規模和專業化的資產管理機構。但是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我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去做單個科技項目的投入,因為缺少專業判斷和增值服務,投資風險巨大,並且沒有對沖手段。

相比之下,購置VC基金是最合適的,目前中國的高凈值人群對VC的配置比例仍然很低。而對於美國的高凈值人群來說,這個比例就比較高,凈資產超過2500萬美元的富裕家庭,他們對風險投資、資本市場等另類投資的佔比達到50%左右。

而以機構投資為代表的資產配置,對風險投資的佔比也是很高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一直是機構投資的常青樹,我們對他們的資產配置進行了研究,發現VC資產在他們的整體配置中佔比超過20%。

PART 4

摒棄熊市思維,大膽布局科技投資

去年12月,我在一次公開演講時說過「當前最大的風險是不投資的風險」,而現在,我更加堅定了這個觀點。

首先,營商環境在持續改善 ,突出反映在減稅降費,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第二,政策在轉向, 從過去金融去槓桿到現在的穩槓桿,體現的是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再加之積極的財政政策,全社會的流動性在增加,資金成本在下降。

第三,外資看好中國、看多中國。 從去年四季度以來,北上資金在大舉進入中國、A股也被納入到MSCI中,海外都希望把中國的資產作為標配、甚至超配,說明全球都看好中國投資潛力。

第四,民營經濟的發展得到充分認可和尊重。 一方面,從中央對民營經濟「五六七八九」作用的肯定,到下發大量支持民企的政策,以及最近反覆提出的競爭中性原則,都讓民營企業能夠不受所有制的限制去和國企、外資同台競爭。另一方面,「疑罪從有」到「疑罪從無」,讓民營企業家能夠更有勇氣放開手腳去搏殺,能夠充分發揮機制的力量、市場的力量。

第五,中國正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的開放。 負面清單越來越少,也就意味著開放的領域越來越多,深度越來越大,會極大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

今天的中國,科技成果已經現出了一座座的「小山包」,互聯網應用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今日頭條等一批互聯網企業,成為各自細分領域的領導者,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在傳統製造業領域,中國更是突飛猛進,高鐵技術、5G技術、部分航天技術都處於世界頂級水平。但是中國的製造業整體水平仍然處於中游,還沒有形成「高端群體效應」,許多尖端技術距離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比較大。

未來的中國,互聯網經濟將與實體經濟進一步深度融合,科技會成為這一切融合的催化劑,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有力臂膀,中國今後的十年將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定是追趕的十年。

因此,我今年峰會送給大家的禮物,是一輛順風車!邀請大家趕緊上車——中國的順風車,摒棄去年至暗時刻的熊市思維,培育牛市思維,大膽布局,一起投資科技,定義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周刊 的精彩文章:

毅達資本劉敏:尋找文化投資的柳暗花明處
毅達資本:第二屆GIFT長三角經濟圈創新資本峰會在揚州舉行

TAG:健康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