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治療癌症,不能過度攻擊,「和平共處」或是生存之道

治療癌症,不能過度攻擊,「和平共處」或是生存之道

本刊記者/張旭

採訪專家/李忠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主任醫師 教授

治療癌症,不能盲目開展攻擊治療,讓癌症患者與癌「和平共處」,這便是現代醫學治療癌症觀念的一種根本轉變,帶癌生存不僅是可能的,也是現實的。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外治法專業委員會會長李忠教授是我國知名中醫腫瘤臨床專家,也是《中醫健康養生》的作者。他曾在雜誌上科普過癌症方面的知識。

李忠在癌症的臨床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多年來,他總結了自身對於癌症的認識:「癌」是種人與自然間失衡的狀態。

治療癌症以「誰」為本?

目前經典的癌症治癒概念認為:延長患者生存期的唯一條件是用各種治療手段所能達到的無癌程度。換句話說,治療癌症必須殺滅或清除最後一個癌細胞。

李忠曾遇見一位晚期肺癌患者,多次化療後效果欠佳,然後選擇中醫藥治療,各方面癥狀都得到改善。這時,患者聽說有一種新方法,又開始使用這種新化療方案,結果3個月後死亡,共花費30多萬元,家屬也十分後悔!

目前,清除癌細胞的治療手段所能達到的最高療效僅僅是臨床治癒。李忠指出,腫瘤的複發和轉移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因為無論手術、化療和放療,均是治標之法。這些攻擊性手段只是暫時從表面上殺傷癌細胞,同時,進一步導致體內環境的惡化,加劇「癌狀態」,從而為癌的轉移複發埋下了伏筆。而且有些患者治療後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因不能耐受治療而死亡。

李忠認為,之所以還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是因為面對殘酷現實,面對強烈的求生慾望與求治要求,很多患者和家屬都陷入過現代腫瘤臨床治療中的誤區——過度治療。大多數人沒有想清楚,治療癌症是以「癌」為本,還是以「人」為本。

治療癌症,不能過度攻擊,「和平共處」或是生存之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切莫過度開展攻擊性治療

要想開啟癌症治療大門,就必須改變「癌狀態」,改變產生「癌細胞」的「癌環境」。李忠說,中醫講天人相應,調節五臟六腑的功能狀態,恢復人體陰陽平衡、臟腑平衡,使氣血調和,達到人體內外部環境的協調,是杜絕「癌細胞」生存土壤的根本,也是控制癌細胞轉移和擴散的根本。

讓癌症患者與癌「和平共處」,這便是現代醫學治療癌症觀念的一種根本轉變,帶癌生存不僅是可能的,也是現實的。

李忠列舉了一個案例,美國波士頓癌症研究所曾對917名晚期癌症患者進行兩種治療——攻擊性治療和姑息性治療的對比研究,以便查驗哪種方法更好。

所謂攻擊性治療就是用化療、放療對癌細胞進行消滅性攻擊;所謂姑息性治療就是放棄實質性治療,如化、放療,僅給予對症性治療。簡單來說,就是發燒了打支退燒針,吃不下飯輸點營養液,疼痛時點止痛藥等。按說攻擊性治療屬於積極治療,效果應該好。可結果卻出人意料,選擇攻擊性治療的患者其生存時間比姑息治療者還要短,其死亡率比後者還要高出60%。

為什麼會這樣呢?李忠解釋說,這是因為患者只知道攻擊性治療能殺滅癌細胞,不知道還能殺死好細胞,最後,未死於癌,而死於攻擊性治療。而姑息性治療儘管不作為,但也未傷及人體,效果反而優於前者。

對於這些患者,去追求腫瘤的局部完全消退是不現實的。若過度開展攻擊性治療,患者則會難以承受毒副反應,縮短生存時間。

臨床上,李忠遇到過很多過度開展攻擊性治療的案例,如肝癌合併肝硬化腹水、黃疸仍然手術和化療藥物介入,導致肝功能衰竭而死;肺癌肺氣腫淋巴轉移,肺葉切除後再化療,患者呼吸衰竭更加嚴重和痛苦;白細胞過低仍然堅持高強度化療,患者骨髓衰竭合併感染高熱而死亡等情況。這樣治療做的越多,對患者損害越大,這也充分地證明了過度治療對癌症患者來說有可能是致命的。

面對現實,患者及家屬應冷靜下來認真考慮。任何一種療法、藥物的應用都有適應證。有的疾病治癒不了,但是可以去幫助患者減輕痛苦。李忠認為,治療的目的是控制和減小癌症對生命的危害,把癌症當做一種慢性病,讓患者與之長期安全的共存,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質量,而不是得了癌症一定要斬草除根,即便賠上「老本」也在所不惜。

來源:《中醫健康養生》雜誌2019年5月刊(轉載需獲授權,並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中醫也有解剖?而且幾千年前就已出現?是的!
小孩子生病,原因只有兩個:吃得過飽、穿得過暖!這是為什麼呢?

TAG: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