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中國「墨流」遇上土耳其「濕拓法」

當中國「墨流」遇上土耳其「濕拓法」

藍君 素描/琚理

本報記者 白波

文明雖有差異,但藝術卻可以是無國界的,更能夠成為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樑。

80後澤一乃柏·藍君出身於一個老北京藝術世家,在長輩影響下,她大學期間便早早走出國門,投身於文化交流事業。近20年來,她的足跡遍及十幾個亞洲國家,在亞洲各國舉辦了數十場個人作品展覽,幾百幅作品被各國藏家收藏。她和馬來西亞小朋友「切磋」書法和肚皮舞,遭遇過繪畫技法「墨流」和「濕拓法」的「碰撞」,在飽覽絢麗多彩亞洲文明的同時,也成為文化藝術交流的使者。

藍君的爺爺劉敬一是一位知名書法家,作品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經常在東南亞和中東國家舉辦書法展覽。大學期間,外語能力出眾的藍君就開始跟隨爺爺出國參展。

「雖然東南亞華人眾多,但其他族群對中國書法幾乎還是陌生的。」藍君說,東南亞和中東觀眾對爺爺的中阿雙語書法作品很感興趣,她用爺爺的名字成立了「敬一學社」,面向當地人進行書法培訓。「中東國家有句話:『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往而求之。』這既體現了他們對中國的嚮往,也說明中國在他們的印象里是很遙遠的。所以當很多中國人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會顯得很驚訝,而教他們的過程也很有趣。」

在馬來西亞,藍君最小的學生是一個當時只有六七歲的小女孩,她還記得小女孩的名字叫娜德拉。「你知道她是怎麼回饋我的嗎?」藍君教娜德拉書法,娜德拉則以給藍君表演一段肚皮舞並教她基本的肚皮舞動作作為回報。藍君說,娜德拉是一位「迷你版的成人舞蹈家」。她會定期來找藍君,指著藍君腹部的動作反覆糾正。她專註、可愛的樣子讓藍君至今難忘。

在馬來西亞、印尼、汶萊、阿聯酋、伊朗,敬一學社的書法課程總能吸引許多當地民眾參與。藍君和爺爺教他們怎樣用「軟筆」寫字。在當地人看來,用毛筆柔軟的筆頭寫字簡直是天方夜譚。

雖然認為自己更應該被界定為「藝術教育工作者」而非藝術家,藍君在藝術鑽研方面還是頗有自己的心得。她專攻當代水墨,便與從事對外藝術交流有關。「比起傳統水墨,當代水墨對外國觀眾來說更容易理解。文明的互鑒必須以一定的基礎和共性為前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彼此增進了解。」

2016年,藍君在阿聯酋沙迦舉辦畫展,一位土耳其觀眾指出藍君的作品採用了土耳其的傳統繪畫手法「濕拓法」,並略帶自豪地問她是不是有土耳其的留學經歷。實際上,藍君採用的是中國起源於宋代的繪畫裝飾手法「墨流」。土耳其觀眾對此將信將疑,之後藍君還進一步搜集相關文獻資料,寄給了對方。

踏足過的亞洲諸國,40多萬人口的小國汶萊最讓藍君流連。汶萊國家富庶,民眾熱情、受教育程度高。「汶萊被譽為『離天堂最近的國家』。汶萊人熱情到問個路都會請你上車,開車載你過去。」一次在汶萊首都斯里巴加灣,藍君就得到了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太太的「汶萊式」相助。「到了目的地,老人跟主人聊得很好,告別時又擁抱、親吻,讓我誤以為雙方原本就是朋友。她走後我才知道他們也是第一次見面。」

對藍君爺爺的書法作品,汶萊觀眾更是表現出很強的好奇心,頻頻向爺倆請教。藍君告訴記者,汶萊社會對中華文化的接受程度很高,政府鼓勵馬來族裔青少年學習華語,也鼓勵大規模舉行華人的節慶活動。她吃過最好吃的廣式點心,就是在斯里巴加灣。

藍君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也從事「一帶一路」的相關工作。對文化的交流互鑒,她還有很多的設想。尤其是中國文化在海外的推廣,藍君認為值得開拓的空間仍然十分廣闊。曾經在汶萊的一家書店,書籍語種的豐富程度令她感到驚訝,但在日文、德文、俄文以至烏爾都文的書籍中間,她竟沒有找到一本中文書籍。

「國際舞台上擁有龐大市場、強大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中國形象已經樹立起來了。希望借『一帶一路』倡議的契機,我們可以進一步型塑中華文化,通過中國價值的『文化化』,讓中華文化在亞洲、在全球引發更多的共鳴。」藍君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