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際減災科學聯盟在北京成立

國際減災科學聯盟在北京成立

中國日報5月13日電(記者 張之豪) 5月12日,從剛剛閉幕的「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大會上獲悉,由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四川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發起的國際減災科學聯盟(以下簡稱「減災聯盟」)正式成立。

該聯盟以「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風險防範與綜合減災為核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減災機制、可持續發展與人才培養等議題,致力於建設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集「技術交流、合作研究、試驗示範、培訓推廣」於一體的國際科技聯盟,促進防災減災技術創新、數據共享和技術轉移「走出去」,推動國際先進減災理論和技術「引進來」,提升沿線國家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目前,該聯盟已吸引了來自中國、義大利、比利時、尼泊爾、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家的近30個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以及國際水土保持學會、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國際科學理事會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防災減災知識服務分中心等組織的共同參與,深入開展科技合作、攜手應對共同挑戰、促進民心相通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未來十年,聯盟將依託「國際科學理事會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未來地球計劃」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平台,落實 「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風險研究計劃。依託減災聯盟建立多國聯動的綜合減災新機制和數據共享新平台,構建國際減災專家庫。爭取儘早將減災聯盟列入國家戰略計劃和相關國家的行動計劃,爭取國內外更多的研究機構、大學、公司企業、聯合國機構參與,成為具有國際重要國際影響力國際減災科技組織,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做出具有重要顯示度的貢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一帶一路」沿線自然環境差異大,災害類型多樣(地震、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洪旱災害和海洋災害等)、分布廣泛、活動頻繁、危害嚴重,且沿線大部分國家經濟欠發達、防災抗災能力弱,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嚴重影響民生安全,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和民生安全保障能力是沿線各國共同面臨的迫切需求。防災減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是各國間合作的「最大公約數」,也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的重要切入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李克強出席中克文化和旅遊年開幕式
機場不為人知的秘密 驅鳥員:什麼設備都無法解決,只有這朵小花才是關鍵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