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大會在京開幕

「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大會在京開幕

中國日報5月13日電(記者 張之豪)為科學應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面對的減災需求,推動落實聯合國《2015-2030年仙台減少災害風險框架》、《巴黎氣候變化協議》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攜手國際夥伴共建科技協同減災機制,5月11日上午,「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大會在北京開幕。

此次大會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牽頭承辦。

中國科學院院長、「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主席白春禮,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聯合國環境署政策司災害管理處處長亨里克·斯洛特,聯合國減災署亞太區項目官員蒂莫西·威爾考克斯,國際地理聯合會副主席傅伯傑院士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聯合國助理秘書長、秘書長減災事務特別代表水鳥真美髮表視頻演講。大會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李寅主持。

白春禮在講話中指出,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攜手應對重大自然災害風險、保護生態環境安全和實現國際社會經濟繁榮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中國的科技國家隊,中國科學院有責任和義務為建設安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一帶一路」貢獻科技智慧和力量。他還表示,「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作為首個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運行的綜合性國際科技組織,將積極深化與沿線各國的科技合作、攜手應對共同挑戰、促進民心相通與人文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他希望,進一步匯聚國際智慧、凝聚國際力量,為有效應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面臨的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積極創新平台、創新機制,切實提高沿線各國防災減災與生態建設水平,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促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水鳥真美指出,防災減災是「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其核心是巨大的創新創造潛力。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快和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發,隨時都有可能引發新的災害風險,她非常高興看到中國政府為確保「一帶一路」建設的風險可控和可持續性而採取的積極措施。她表示,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很樂意在提高基礎設施防災減災能力和大規模減少災害風險方面促進國際合作、支持區域間交流,促進提升災害風險防範能力。她希望,各國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在深化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災害風險分析評估方法,積極提供減輕災害風險的解決方案,加快研究制定災後恢復新標準,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效的減災科技支撐。

黃潤秋表示,過去六年,中國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與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等的協同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中堅持綠色低碳,著力強調投資貿易中的生態文明,不斷加強在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合作,為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並將持續發揮積極作用。他強調,減少自然災害風險對於實現「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和安全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由於強烈的構造運動、脆弱的生態環境,加上頻繁的氣候極端,在「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地區,特別是天山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東部、南亞等地區,都受到各種地質災害的嚴重威脅,我們需要攜手並進,加強科技合作,分享不同國家的科技創新成果,構建更有效的減災平台。

亨里克·斯洛特表示,氣候變化和災害影響是當前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可能帶來的災害加劇、生態退化、環境破壞等影響,希望國際科學界攜手合作,共同應對災害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共享科技創新成果,切實減少各類災害風險,為實現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蒂莫西·威爾考克斯強調了減少災害風險中科學與政策對話的作用,並希望加強自然災害及風險管理中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為各國有效應對災害風險不斷創造新的解決方案,促進2030年全球減災目標的逐步實現。傅伯傑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希望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防災減災、災害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科技交流,深化合作研究,進一步發揮地理科學及學術組織的作用,幫助人們了解和應對災害及災害風險。

此次大會以「攜手共建安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絲路」為主題,共設有1個主會場、24個分會場,共同探討災害數據調查與共享、形成機理與物理過程、風險分析與管理、監測及早期預警、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災後恢復重建、跨境災害風險防範、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大會還就「『一帶一路』自然災害與風險防控」「將環境可持續性和抗災能力融入我們對基礎設施的構想中」「滑坡減災的進展及挑戰」「洪災風險計算的科學方法」「海洋與大氣的熱浪」「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滑坡災害易發性評估」「共建綠色絲綢之路」「可持續及生態工程斜坡的理論及機制」等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了15場大會特邀報告。

會議期間,還將舉辦絲路文化與發展主題論壇,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焯芬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大道研究員、「北斗女神」徐穎研究員、「火星叔叔」鄭永春研究員與青年學子和社會公眾一同探討「一帶一路」的歷史與展望、當代中國的全球觀念與創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暢想、北斗與「一帶一路」、 人類面臨的重大天文災難與地球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據悉,此次大會還將倡議成立國際減災科學聯盟,並推動發表《「一帶一路」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北京宣言》。

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減災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巴基斯坦國家科學院院長穆罕默德·卡西姆·詹,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科學院院長朱馬塔耶夫·穆拉特,塔吉克國家科學院副院長阿普杜賽特·薩多瓦、基克馬特·穆米諾,國際山地綜合開發中心理事長大衛·莫爾登,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長代表陳德亮,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協會、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國際土力學與岩土工程學會、世界水土保持協會等國際組織負責人、中外高校與研究機構負責人、有關國家科學院院士,以及來自全球4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78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大會。

此次大會從有效應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共同面臨的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需求出發,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聚焦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充分凝聚國際共識,謀劃減災科技合作新路徑,搭建國際協同減災新平台,致力於促進各國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的應對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為推動沿線國家可持續發展、增進各國民生福祉給出科技方案,為共建「一帶一路」和促進各國共同繁榮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天涯之國」不再遙遠 智利駐華參贊貝安之:「一帶一路」讓中智關係日益緊密
2019環崇明島女子世巡賽收官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