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三親嬰兒」,生育的權利誰說了算?

「三親嬰兒」,生育的權利誰說了算?

三親嬰兒,又稱3P嬰兒(3P,即英文three parents的縮寫),遺傳了「三親」的DNA,分別是父親精子的細胞核DNA、母親卵子的細胞核DNA以及母親卵子中獨立於細胞核的線粒體DNA(來自第三方捐卵志願者的去核卵細胞),也就是說這個孩子有兩個媽媽,一個爸爸。

「三親嬰兒」,生育的權利誰說了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2016年4月全球首例三親嬰兒誕生。其母親1/4的線粒體攜帶亞急性壞死性腦病基因,曾經4次流產,生下的兩個孩子也早夭。紐約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的華人醫學博士John Zhang採用線粒體替代療法、PGS和NGS技術,成功幫其誕下健康後代。

時隔三年,2019年4月,又一名三親嬰兒誕生。值得注意的是,這名嬰兒的母親並沒有已知的線粒體疾病。她也成為了世界上首位沒有確診線粒體缺陷,就使用這種療法的女性。儘管母親沒有已知的線粒體疾病,但其生育能力有限,此前曾經歷多次體外受精均未成功,希臘的研究人員們懷疑,她的卵子中某些未知成分讓受精後產生的胚胎無法存活。這背後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由於線粒體異常所致,正如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生育專家Jonathan Tilly教授說的「無論是臨床前的動物研究,還是人類臨床數據,從歷史上看,許多因素會導致不育或者較差的卵子和胚胎質量。而大部分數據都指向了線粒體缺陷或線粒體失去功能。」

何為線粒體疾病?

線粒體疾病是一類因線粒體功能異常而導致大腦、肌肉等器官嚴重受損的遺傳性疾病,平均每5000-10000個新生兒中就至少有一個患有線粒體疾病。它屬於母性遺傳疾病,通俗點講就是「攜帶致病線粒體的母親會將線粒體病遺傳給她所有的孩子」。

線粒體的遺傳物質存在於胞質中。受精卵形成過程,子代的線粒體幾乎完全來源於卵子,因此如果卵子存在線粒體缺陷,那麼子代無法有效避免缺陷的傳遞。

技術手段

目前報道的人線粒體替代療法研究中,主要技術有紡錘體移植、原核移植以及極體移植術。

母系紡錘體移植術(maternal spindle transfer),即把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植入捐獻者已被清除細胞核的卵細胞中,再進行受精。

原核移植術(pronuclear transfer),即首先使卵細胞受精,然後將胚胎的細胞核植入捐獻者已被清除細胞核的卵細胞中。

極體移植術(polarbody transfer,PBT),即將受體母親卵細胞分裂中形成的小細胞極體植入捐獻者的卵細胞中,受精在此之前或之後進行均可,極體只含極少量細胞質,幾乎不含有線粒體,所以也更為簡便,更為安全。

倫理安全

在英國,政府允許科學家們使用這一技術,幫助那些由於線粒體疾病而無法生育的家庭。新加坡有望成為繼英國之後第二個「三親嬰兒」合法的國家。而在美國,由於涉及對胚胎基因的修改,這一研究方向是個禁區。

同時也有一個重大問題尚不明朗,即孩子的健康是否會受到他攜帶的來自母親的微量線粒體DNA的影響,這些DNA可能會導致他的線粒體功能異常。受影響的線粒體的百分比根據組織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從2016年的三親嬰兒數據來看,該男嬰尿液的細胞中,只有2%的線粒體DNA來自母親,但從切割下來的包皮中的細胞來看,這一比例高達9%。時間尚短,長期安全性未探明的情況下,大規模應用恐怕還為時尚早。

但從一定程度上講,這項研究有望讓更多不孕不育的夫婦順利產下後代,讓他們享受為人父母的喜悅。希臘科學家也表示,該研究突破遺傳帶來的瓶頸,這名女性想成為母親的權利得到了滿足。同時,這也是輔助生殖領域的一場革新。

結語

當疾病剝奪了一位女性當母親的權利時,科學技術讓她們看到了曙光,這種生育的權利到底是誰說了算,是疾病?主觀意願?還是技術?確實值得思考。

但是,對於攜帶線粒體疾病的女性而言,線粒體替代療法是幫助她們生育健康寶寶的強有力的輔助生殖技術,只是科研工作者要嚴格恪守道德底線。

End

參考資料:

[1] 專訪山東大學生殖醫學團隊:人卵線粒體移植,攻克「三親試管嬰兒」技術難關

[2] 美國「三親寶寶」更多細節被披露,但父母拒絕了長期觀察的請求

[3] Greece achieves birth of the world』s first babythrough the Institute of Life』s and Embryotools implementation of Maternal Spindle Transfer in awoman suffering from multiple IVF failures, Retrieved April 9, 2019,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2018年最暢銷的抗癌藥物TOP10,全球市場3年內將達2000億美元
從專利信息追蹤CAR-T細胞免疫療法的演變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