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聯紅軍41年7月遭到諸多失敗,但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

蘇聯紅軍41年7月遭到諸多失敗,但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

原著 :戴維·M. 格蘭茨

譯者 :小小冰人

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和中央集團軍群(這是第三帝國在東線的首要作戰力量)司令費多爾·馮·博克,完全有理由為博克集團軍群在蘇德戰爭頭五周贏得的勝利感到自豪。1941年6月開始的「巴巴羅薩行動」在頭十天取得了驚人的勝利,進入7月份後中央集團軍群似乎重演了這番「壯舉」。「巴巴羅薩行動」初期階段殲滅了蘇軍三個集團軍(第3、第4、第10集團軍),7月份頭兩周,博克集團軍群又輕而易舉地突破了蘇軍五個集團軍(第13、第19、第20、第21、第22集團軍)沿西德維納河和第聶伯河部署的防禦。爾後,博克麾下部隊並未停下腳步,而是大膽地向東進擊,推開蘇軍另一個集團軍(第16 集團軍),攻佔斯摩棱斯克,將蘇軍第16、第19、第20集團軍殘部包圍在該城北面和東北面。

7月份最後兩周,中央集團軍群第4、第9集團軍轄內步兵力量,在少量裝甲師和摩托化師支援下,遏制并力圖殲滅被困於斯摩棱斯克及其周邊的蘇軍部隊之際,霍特和古德里安第3、第2裝甲集群之主力沿集團軍群「東線」, 斯摩棱斯克城東北面和東南面,阻擋蘇軍新組建的四個集團軍(第29、第30、第19、第24集團軍)。與此同時,施特勞斯第9集團軍和霍特裝甲集群一部奪得涅韋爾,以此掩護集團軍群北翼。而魏克斯第2集團軍和古德里安第2裝甲集群一部,迫使部署在集團軍群南翼的蘇軍部隊退往羅加喬夫、日洛賓地域和索日河。

因此,在短短三周多時間裡,博克麾下力量沿德維納河和第聶伯河粉碎了紅軍第二戰略梯隊的防禦,奪得了斯摩棱斯克這座通往莫斯科的歷史性門戶。在此期間,他們俘虜了30萬名紅軍士兵,給鐵木辛哥西方面軍造成嚴重損失。無論以何種標準看,這的確是一場巨大的勝利。此時,就算不能說整個世界都有這樣的認識,至少德軍統帥部對此深信不疑:進攻莫斯科不過是一場快速推進,即一場閃電戰風格的輝煌勝利而已。

中央集團軍群的作戰態勢,1941年7月17日

但事情的表面往往具有欺騙性,1941年7月下旬的情況就是如此。雖說「巴巴羅薩行動」最初一個月充滿了勝利,但德國人也有些失望,其中有的遠非微不足道。德國人審視他們最初對戰爭性質和後續進程做的幾個重要預測,結果對先前的判斷產生了懷疑。最初,德國人堅信,一旦德軍殲滅西德維納河和第聶伯河西面的紅軍主力,蘇聯和蘇聯紅軍必然崩潰。可是,雖然博克集團軍群以壯觀的形式完成了這一目標,但事實證明,這個假設明顯不成立。7月份第一周結束時,殲滅蘇軍三個集團軍和第四個集團軍部分力量後,博克麾下部隊到達本應代表徹底勝利的兩條河流,可他們卻遭遇到蘇軍另外五個願意並能夠從事戰鬥的集團軍。很自然地,德國人稍稍更改他們的預測,辯稱在斯摩棱斯克地域擊敗並殲滅「這排集團軍」就將贏得承諾中的勝利。但情況顯然並非如此。實際上,沿西德維納河和第聶伯河部署一排集團軍,在斯摩棱斯克以東部署另一排集團軍後,紅軍將於1941年夏季和秋季沿莫斯科方向投入另外三排集團軍。1 德國人沉溺於被證明是錯誤的假設中,他們從事戰鬥,1941年10月和11月擊敗其中兩排集團軍,直到12月初才在莫斯科門前被蘇軍第三排集團軍擊敗。

德國人對東線戰爭的另一個重要假設是,在西線輕鬆贏得勝利的閃電戰,在東線同樣能取得蔚為壯觀的勝利。但這一假設並不成立,主要因為「東線千米」與「西線千米」截然不同。事實證明,德國軍隊無法在如此龐大、如此落後的戰區實施持續不停的閃電戰。具體說來,到7月中旬,德軍被迫以臨時性舉措遂行幾乎所有的作戰行動,在不同的進攻中實施迅猛推進後必然需要長時間休整和補充。

德國人最後一個錯誤假設是關於蘇聯紅軍的戰鬥力,特別是關於其指揮員和士兵的意志和素質的。這個假設牢牢紮根於納粹的意識形態和種族理論,根深蒂固地認為紅軍官兵不能或不會以同其德國對手相稱的水平從事戰鬥。到7月下旬,相關戰事證明這個假設純屬無稽之談。雖說的確有大批紅軍士兵投降或投敵,但即便沒有數十萬,也有數萬名紅軍士兵英勇奮戰——通常是以近乎自殺的方式,並在抗擊德國入侵的戰鬥中犧牲。因此,到1941年7月下旬, 伴隨多次重大勝利催生的熱情,「聰明」而又「敏銳」的德軍官兵有充分的理由對此加以反思並為之沮喪不已。

儘管紅軍作戰英勇,可是1941年7月,蘇聯政治和軍事領導人,以及紅軍指戰員們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艱巨考驗。以各種標準衡量,7月份的戰鬥都給蘇軍造成了接連不斷的災難和看似永無止境的重大危機。很顯然,戰爭頭五周,蘇聯紅軍和平時期的兵力折損三分之一,可能多達150萬名官兵。到1941 年8月底,這個數字將攀升到約300萬。因此,隨著訓練有素的士兵在夏季的損失越來越大,紅軍只能以僅受過部分訓練的預備役人員和從蘇聯遼闊國境內徵召的、基本未受過訓練的新兵從事戰鬥。這使紅軍別無選擇,只能在戰鬥過程中教育、鍛煉其官兵。隨著時間的推移,鳳凰涅槃般出現的新集團軍替代了被德軍殲滅的集團軍,長長的新集團軍列表只是強調了這些災難的規模而已。

此外,紅軍還面臨著另外一個嚴峻問題,那就是軍官團里充斥著「政治」將領和在三十年代後期大清洗中僥倖生還的將軍,他們發現自己所從事的這場戰爭遠遠超出他們的指揮能力,因而經歷了一場不折不扣的「戰鬥清洗」。在這場優勝劣汰的過程中,這些缺乏能力的指揮員率領他們的部下一同走向死亡。但反過來看,7月份的戰鬥也表明,這個規模龐大、水準參差不齊的軍官團中,的確有許多高級指揮員在戰鬥中展現出自己的能力,他們知道如何戰鬥、如何生存,這一點也許並不令人驚訝。有趣的是,除了著名的朱可夫,另一些紅軍將領,例如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和庫羅奇金,也在七月的交戰中生還下來,從而率領整個方面軍在1945年4月和5月勝利征服了柏林。

簡言之,儘管紅軍1941年7月經受了諸多失敗、危機和問題,但到月底時,斯大林已能夠識別並任用一批堪稱鬥士的將領組成堅定的指揮核心。通過這些高級指揮員付出的巨大努力,再加上數十萬紅軍士兵的堅韌耐力,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得以從失敗和後撤轉入堅決防禦和猛烈反攻。

本文摘自《巴巴羅薩脫軌.第一卷, 斯摩棱斯克交戰 :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大凌河血戰之後明帝國邊防線的全面潰敗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他們為戰爭而生,戰爭是他們僅有的消遣,希臘城邦斯巴達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