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不請客不送禮不求人,堅持四條「土經驗」,領導不得不重用你

不請客不送禮不求人,堅持四條「土經驗」,領導不得不重用你

【本文長達2500字,都是「土經驗」,實話實說,若有不適,歡迎吐槽】

職場有句負能爆棚、土得掉渣的話:不跑不送,原地踏步。職場成功,不可否認,有一部分人是靠特殊關係上去的;但也不可否認,領導總要重用一批能幹的人。有人總把不成功的鍋甩給「人際」。其實,你不是那種「拍馬溜須」的人,沒必要強求自己「邯鄲學步」,緣木求魚、適得其反。不跑不送不巴結,不請客不送禮不求人,堅持這四條「土經驗」、「土規矩」,領導照樣主動提拔你,即使他不情願,也不得不重用你。

【一】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

有人肯定跳出來反駁,這不就是「討好巴結」領導嘛?!如果這麼想,格局就太小了。換句話說就好聽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其實道理一樣。

領導對單位經營管理和隊伍建設負總責,他不是代表他個人,他想的是中心工作,著急的是關鍵環節。不要片面理解成為「想領導之所想的私事、急領導之所急的私利」。

作為下屬,如果能提前站到領導的高度和角度,去思考本職工作,把領導著急的關鍵環節超前做好,你不引起領導的注意都不可能。領導最喜歡「知音型」人才,不是「推動型」人才。

行走職場,不要學別人拍馬溜須,靜下心來,深入思考領導想做的大事,你雖然是一個小角色,但提出的思路,做出的本職,都是緊緊圍繞如何解決領導的痛點。首先能引起他的注意,進入他培養的視野,進而重用成他的左膀右臂。

那些想幹事的領導,不需要你巴結討好他,只需要你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因為想巴結討好他的人有的是,他更需要解決問題的前鋒。

如果你個性強、有能力、不屑巴結領導,那麼,就不要「邯鄲學步」隨大溜。你可以不彎腰、不低頭,保持不亢不卑,但也同時要克服另外一個極端:抱著叛逆情緒,領導想做的事偏不做,偏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忠誠單位整體利益,正確踐行「識時務者為俊傑」。

忠誠,是影響職場成長的第一要素。但不能片面理解「忠誠」,不能局限於忠誠領導個人,這不是長久的「忠誠」,而是被拔高了、美化了的江湖義氣。

有人總把「牆頭草、勢利眼」,美化提拔到了「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高度,其實,這是黑化「審時度勢」。

換個角度理解,你忠誠於單位的主體事業和整體利益,就是忠誠這個階段的在任領導,即使換一個領導,你依然保持自己,而不是轉變風向,既保持了自我,也贏得了尊重。

相反,你把忠誠局限於忠誠領導個人,這位領導退了,就會出現兩個不利情況:你繼續忠誠原領導,你在損害整體利益,新任領導也會排斥你;你馬上變臉,向新領導表忠心,也為眾人不齒,新任領導雖然會繼續利用你,但心裡不會尊重你。

保持正確的忠誠,忠誠於單位主體事業,把個人事業融入集體事業;忠誠於整體利益,即使換了新領導,也會尊敬你。為什麼有些職場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是因為他片面忠誠於現任領導,變成個人身依附關係,早晚要吃大虧。

【三】樹立「知恩圖報」形象,懂感恩的人會被領導「反投資」。

感恩不是掛在嘴上,要體現在行為。嘴上抹蜜誰都會,行為卻暴露一切。

感恩不帶有「功利性」,否則,「感恩」的價值大打折扣,功利性的感恩,很少得到「雪中送炭」式的回報。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層次越高的人越聰明,站高一層向下看,看人性,如同看清水池裡的金魚。

有一位公司領導選了一位接任者,此人並非自己的親信,平時也不巴結領導。這位領導私下說,通過觀察,知道此人「知恩圖報」。為何不選那些圍著轉的人?領導說,這些人只是想撈便宜,提拔他們不放心。

這位領導卸任後,新任領導勇於擔當,新官理舊賬,把前任領導遺留問題擦乾淨,讓前任領導平穩退出。相反,另外一位領導挑選了一位身邊「紅人」,這位「小人」上位後,為了自己輕裝前進,把所有「爛底子」都翻出來,把責任全部推給前任,打造自己成為「救世主」。

行走職場,不要怨天尤人,保持好感恩心態,樹立「知恩圖報」形象。聰明的領導,反過來願意投資這樣的人。培養你、提攜你,這些都是領導投資你。投資總要回報。這個回報, 就是提拔重用你之後,讓他感到真實的放心。

【四】堅持長期打造自身價值,利益串換才是人脈根本。

當今流行「人脈學」,有人脈就有資源。有些人行走職場,總想走捷徑,認為「人脈決定前途,貴人決定機遇」。大海撒網,廣交人脈。如果職場不成功,不反思自己,甩鍋給「沒貴人提攜」。你有什麼利用價值?無非是想從人脈身上撈取利益罷了。貴人比你精明一萬倍,憑什麼白白送給你利益?

最受世人尊敬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也是英國的外交原則。行走職場,也適用這條規則,自己有價值,貴人找上門。你若無價值,還想「強融」貴人圈,狗都嫌棄你。

有一句話說得好,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砍柴的遇到放羊的,想抓住任何人脈,陪他聊到天黑。放羊的說,我的羊吃飽了,咱們回家吧。砍柴的空手回家,挨了一頓暴揍。職場上也是如此,有個寫材料的同事,生怕自己丟掉人脈,積极參加各種聚餐,人家搞銷售的喝著酒拿到了訂單,他喝壞腸胃,第二天還被領導臭罵。

行走職場,要減少無效社交,杜絕消耗社交,把時間和精力用於打造自己的身價。人脈不是山脈,你沒有「利用價值」,人脈就是人名。山峰之間,峰頂之間距離最短。

而且,這個社會,職場如商場,「人情」發展遇到嚴峻挑戰,越來越多的貴人擔心「斗米恩、生米仇」。你越是巴結領導,雖然他暫時聽起來很受用,其實他夜裡反思時要遠離你。

當然,不是說「不需要人脈」。人脈,更多是利益的相互吸引,正如「花香蝶自來」。前提是你首先要有身價,才有資格慢慢經營、持續滋養「人脈」。即使你有價值,也不能求人時「臨時抱佛腳」。別怪貴人無情無義,只怪你自己高估了交情的價值,現上花轎現扎耳朵眼,可能是自取其辱。

職場上,沒有利益等價交換,所有的人脈情誼,都將是曇花一現。當你和別人利益權重越來越大的時候,你們之間的友情才能長久牢固,因為只有經過利益考驗和捆綁的「人脈」才值得信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火鍋 的精彩文章:

人到中年遇酒局,「三去三不去」,男人也要對自己好一點!
大清首輔張廷玉教你「外圓內方」,做人做到這三點,連皇帝都服

TAG:職場火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