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心理學:童年的經歷構建一個人的情緒人格,做父母的要知道

心理學:童年的經歷構建一個人的情緒人格,做父母的要知道

心理學:童年的經歷構建一個人的情緒人格,做父母的要知道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冰山理論」,該理論將人的全部精神活動比喻成一座浮在海面的冰山,浮在水下面的部分被稱為無意識,佔到了總體的百分之九十九,浮在水上面的部分被稱為意識,僅佔到總體的百分之十左右。

於是相對應的,近年來心理學家也很喜歡將人的情感模式比喻成一座浮在海面的冰山。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自己意識可以察覺的部分,只是海面上那個冰山的一角;在那個冰山下面還有一大塊,就是我們本能運作或內建情緒人格的部分,這是我們自己可能也沒有察覺或無法察覺的更大一塊。

那麼對於孩子的教養來說,父母要做的就是幫他構建冰山下面的那一塊,因為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冰山下面的那一塊很難改變,而對於一個童年時期的孩子而言,培養或塑造他們的底層情緒邏輯,使得他們有一個更好的成長和發展是完全可能的。

心理學:童年的經歷構建一個人的情緒人格,做父母的要知道


一、童年時期的經驗,構建一生的情緒人格。

著名心理學家,心理學界的開山鼻祖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習得的情緒經驗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就拿自卑這件事來說,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他總是會在不同場合莫名其妙的感到自卑,這可能就與他童年時期遭受的經歷有關。

在心理學名著《溫暖的孩子》一書中作者認為,個體在童年時期被父母或其他大人這樣對待,可能會在潛意識裡留下更多自卑:1、語言上的貶低;2、情感上的忽視,甚至漠視;3、行為上的體罰。這三種經歷分別來自語言上、情感上、行為上,會給一個人埋下一顆自卑的種子。

說到這裡,不得不附上弗洛伊德的學生阿德勒說過的那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阿德勒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總之童年時期的經驗,大都會彙集到冰山下面,成為一個人情緒人格的一部分,在日後的感受和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被愛的孩子更獨立,也更容易建立自己的關係世界。

談到被愛的孩子更獨立,我們就必須說到一個心理學名詞——依戀。

依戀,一般被定義為幼兒和他的照顧者(一般為母親)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是一種感情上的聯結和紐帶。

心理學家MaryAinsworth將依戀類型分為三種,分別是:安全型依戀、焦慮-迴避型依戀、焦慮-反抗型依戀。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在母親在場的時候,他可以去探索遊戲,自己去玩,他不會擔心母親離開;焦慮-迴避型依戀的孩子在母親在場的時候,他會去玩遊戲,對於母親離不離開,他都感覺無所謂;焦慮-反抗型依戀的孩子會守在母親旁邊,不敢去玩遊戲,因為他怕母親會拋下自己離開。

為什麼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會出現這樣的類型呢,就是因為這三種孩子的安全感建立的有所差別,在生命最開始的時候,比如一歲之前,孩子沒有從母親那裡體驗到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在他稍微大一些的時候,就不敢輕易離開母親,去探索世界,因此會發展出不健康的依戀類型,如焦慮-迴避型依戀。

當然如果在生命的早期,完全沒有體驗到來自母親的安全感,孩子就會變得情感淡漠,發展出焦慮-迴避型依戀,即完全不對人產生依戀,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很難與人親密,很難與他人建立關係。

所以心理學家認為只有在生命的早期被充分給予愛的孩子才會發展出更加健康的依戀,長大後也會更加獨立,也會更容易建立自己的關係世界。

三、家庭溫暖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最重要。

最新的腦科學研究表明,家庭溫暖對孩子的腦部發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腦神經的科學家專門對受虐孩子,即,經常被父母或其他人打罵,遭受語言和肢體上傷害的孩子做過腦部掃描,發現他們的腦部發育跟正常情況下的孩子有很大差別。


這些受虐的孩童因為受虐過程中情緒上承受過高的壓力,促使他的大腦裡面分泌出過高的壓力荷爾蒙,一個叫做皮質醇(cortisol)的荷爾蒙。

在這種荷爾蒙的刺激下,他們管理注意力和學習技能的腦部區域受到創傷,難以集中注意力,難以學習新的技能,由此看來,在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期,給孩子情緒上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心理學家還發現,不要說使孩子受虐,即使讓孩子經常目睹家裡人爭吵或者動手打架,也會給孩子的腦部發育造成與上述後果一樣的創傷形態。

心理學:童年的經歷構建一個人的情緒人格,做父母的要知道

童年的經歷構建一個人的情緒人格,所以作為一個成年人,或許改變我們自身的情緒人格比較困難,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但是如果你要為人父母,或者已經在為人父母的路上,看了今天的文章。


希望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好好去愛你的另一半,有意識地給你的孩子一個健康溫暖的家庭,因為童年時期的經歷就在建構孩子的大腦迴路,建構他的情緒人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