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買菜」兇猛,入局「三」思

「買菜」兇猛,入局「三」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註: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iFeng科技(ID:ifeng_tech),作者:孫洪,編輯:於浩,微信編輯:楊倩,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互聯網「買菜」業務因為巨頭的湧入再一次燃起戰火,而原本在這一賽道里的創業公司也突然變得炙手可熱,一場關於買菜風口的討論席捲而來。

「我們也沒搞懂為什麼突然買菜這塊就得到關注,包括投資機構、互聯網巨頭,突然對買菜非常關注。」菜老包合伙人何建庭對鳳凰網科技(id:ifeng_tech)表示。

互聯網買菜是他們一直在做的業務,已經三年多時間,雖然理解菜市場跟互聯網之間的關聯性,勢必會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緊密,但突如其來的火爆仍然讓包括菜老包在內的買菜O2O平台公司有些驚訝。

阿里、京東、美團、蘇寧等互聯網巨頭扎堆擠進這一賽道,今日資本、高榕資本、紅杉資本中國、老虎基金等投資機構也紛紛將眼光聚焦到買菜上。據多家買菜平台向鳳凰網科技透露,2019年開年以來,不僅與巨頭之間的合作變得更緊密,投資機構主動找上門的情況也變得多了起來。

市場和資本雙雙升溫,買菜是2019年第一個風口,成為近幾個月來最多的討論。但買菜是否能夠成為真的風口?會不會是巨頭布局新零售的又一步關鍵落子?兇猛的買菜,尚需要參與其中的玩家三「思」而後定。


一思:湧入

2019年,傳統菜市場和原有的買菜O2O行業迎來了一系列變化,更重要的是迎來了一群新的參與者,它們荷槍實彈,每個人看著買菜兩個字都會兩眼放光。

買菜之所以能夠在近兩個月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也與這群新的參與者有著很重要的關係。在這群參與者中,有阿里、京東、蘇寧這樣纏鬥多年的電商巨頭,還有美團、餓了么這樣的外賣宿敵。

2019年1月,美團在上海低調上線了新業務「美團買菜」,在試水兩個月後進軍北京,駐紮在北五環外的天通苑和北苑兩個區域。餓了么繼2018年12月26日宣布重啟面向B端的有菜業務後,又發力C端買菜業務,在今年4月建立生鮮開放平台。據鳳凰網科技了解,截至4月底,餓了么平台買菜業務整體訂單量環比增長20%,業務覆蓋超過200個城市。

3月28日,新零售平台盒馬鮮生也推出專門面向買菜業務的盒馬菜市,第一家店選址上海五月花廣場。蘇寧則在4月下旬在全國近萬個蘇寧小店逐漸上線菜場項目。而京東也並沒有缺席這場買菜的搶灘,鳳凰網科技從接近京東到家的消息人士處獲悉,京東到家一直都在布局買菜業務,只不過模式上不像盒馬和蘇寧一樣以門店為主。

4個月時間,5大巨頭企業入局,足以引起整個互聯網領域的關注。也正是巨頭的湧入,讓買菜再次成為市場和資本關注的焦點。

一時間,熱鬧傳遍了整個行業,把此前比較低調或默不作聲的中小玩家也推到了鎂光燈前,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誼品生鮮、朴朴超市、小區快點、菜老包、優鮮菜場、噠令買菜等平台備受關注。與此同時,資本也向買菜傾注了更多注意力。

近幾個月,發生在買菜領域的投融資事件也逐漸增多。3月27日,朴朴超市獲得5500萬美元融資;3月29日,誼品生鮮宣布完成騰訊、今日資本、美團龍珠資本等投資的20億人民幣B輪融資。而叮咚買菜則更早接受了資本的注資,在2018年10月完成了今日資本、紅杉等機構投資的A輪。

何建庭對鳳凰網科技透露,菜老包最近幾個月除了繼續拓展業務和試點門店外,也有一些資本上的動態。「有幾家投資機構有過接觸,也進行了兩三輪接洽。」此前,菜老包運營了近四年時間,都沒有接受過融資,如今隨著行業的火熱,其自身的態勢和在行業中的地位也讓它得到更多資本的青睞。

據鳳凰網科技(id:ifeng_tech)了解,包括菜老包在內的多家買菜平台都受到了資本的追捧。「資本向來追逐高頻次、高增速和規模效應,而買菜恰好是在現階段同時具備多個要素的業務。」一位長期關注生鮮電商的投資人告訴鳳凰網科技。

而鳳凰網科技(id:ifeng_tech)從相關消息人士處獲得的一份數據,也能側面證明生鮮需求的高頻。僅僅是以水果為主的典型百果園,2018年線上訂單滲透率就超過了30%。這一數據暫未得到百果園官方確認。

餓了么新零售KA負責人高繼磊在推進新業務一段時間後,對買菜行業也有不少觀察,他對鳳凰網科技表示,「今年是生鮮元年,會得到大家更多的關注。」

然而,這種趨勢也帶來了買菜賽道里眾多玩家必須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越來越多公司或平台的進入,勢必會使得原本就參與者眾多的賽道變得更加擁擠,競爭也會越發激烈。


二思:本質

與第一個問題相伴而生的第二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買菜業務的本質。

實際上,買菜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甚至還帶有很接地氣的生活氣息,與幾乎所有人都息息相關。這一點也決定了買菜註定會成為一個有前景的市場,因此在2013年O2O高速發展的時期,互聯網與傳統菜市場發生了化學反應,買菜也就成了很多人與互聯網結合的一個重要選擇。

「三年多以前,我們就考慮買菜跟互聯網的結合,可能是O2O的最後一篇藍海,也是當時跟互聯網關聯最不強的一塊。」何建庭對鳳凰網科技(id:ifeng_tech)表示。與何建庭有類似想法的人還有很多,因此可以看到在2013年前後行業里出現了上千家從事與互聯網買菜相關業務的公司。

然而,好景不長。2014年開始,互聯網買菜或生鮮O2O領域相繼有企業開始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資本遇冷、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損耗高等等問題層出不窮。一直持續到2016年,這一市場的整體情況沒有明顯好轉。但市場的機會仍然存在,也就會有一部分平台在堅持前行,美團也是在3年前開始試水生鮮業務。

也就是說,早在五六年前甚至更早以前,互聯網買菜就已經走進過人們的生活,資本也曾經對其充滿信心。這就是為什麼文章開始部分寫的是「再一次燃起戰火」。

此前,從事買菜業務的平台很難存活的原因有多重。「生鮮的陣亡率比較高,是因為這個行業本身非標準化的商品就存在很大局限性,而且物流配送當時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何建庭告訴鳳凰網科技。

另外,生鮮面對的最大難點是損耗,3年前的生鮮解決方案是一倉發全國,但生鮮品類的儲藏屬性、新鮮速達屬性當時都無法滿足。加上難以預估的盈利時間表,很多創業平台在誕生之後一兩年時間裡就倒閉、停運。

那麼,時隔數年,互聯網買菜再一次爆發,究其根本有什麼變化嗎?難點是否都已解決?

對於本質,何建庭認為,「買菜業務的本質跟三年多以前是一樣的,只是模式、問題發生了變化。」高繼磊也給出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本質沒有區別,買菜的本質或者消費者的訴求就是新鮮、平價。無非是今天發生了一些變化。」

也就是說,如今的買菜和幾年前的買菜,本質都是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做到菜品新鮮和價格合理。只不過,在買菜的模式和難點上,發生了一些變化,才會讓越來越多玩家加入。

事易時移,高繼磊總結了現今買菜業務的兩大變化:一是消費場景變化,從單一的線下消費(菜市場、大賣場、生鮮門店),變的多元化,可以線上下單;二是消費群體變化,一線城市的白領消費者,也成為年輕的買菜「大媽」,因為不需要早起趕菜市場,隨時下單、隨時新鮮。在高繼磊看來,這兩大變化,也是促使這一次買菜爆發的基礎因素之一。

總體來看,目前根據買菜行業內的主要玩家情況,可以大體分為三種商業模式:第一種是單純的平台與企業合作模式,以餓了么與叮咚買菜、錢大媽、菜老包等公司為例;第二種是社區前置倉模式,以美團買菜、朴朴超市為代表,提供到家服務;第三種是社區門店形式,例如盒馬菜場、誼品生鮮、生鮮傳奇等,可以提供到店或到店 到家結合的服務。(社區拼團因模式區別,未算在內。)


三思:風口

由於巨頭的關注,讓買菜熱了起來,甚至有人判定買菜就是2019年的第一個風口。事情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

一方面,生鮮電商仍然存在一定問題。雖然,如今在運力、流量、商品端和平台端的鏈路關係上,讓生鮮電商的大部分難題得到破解,但這並不代表如今的買菜就不需要平台經營者謹慎思考,尤其是關於基礎設施也就是物流能力的搭建,仍是一大重點,而產品建設中也存在需要補足的地方。

另一方面,整個生鮮電商在國內的市場滲透率仍然很低。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雖有萬億級市場規模,但目前國內有超過4000個玩家,但其中有88%虧損,市場滲透率僅3%,每周產生4.28次線上蔬菜消費,生鮮行業呈現出「高頻需求 低滲透」特點。

僅上述兩個方面,就暫時很難斷定買菜業務會成為新風口。而且,如此高的虧損,即使是巨頭也需要慎之又慎。

不過,反過來看,如此低的滲透率也預示著用戶需求遠未得到滿足,因此這樣一個萬億規模的市場也勢必會吸引大量玩家加入。小玩家致力於尋求更大的增長,而巨頭在新零售概念盛行了近三年之後,買菜對於它們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得益於過去幾年老玩家對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培養,以及手機等移動方式的滲透,消費者上網買菜的門檻大大降低。加上外賣行業的不斷發展,同城配送能夠做到30分鐘左右,完全滿足買菜的時效需求。對巨頭來說,買菜的剛需屬性和高頻次,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更深入一層,買菜是一個近場零售場景,對於不同巨頭也具有不同的使命,尤其是對發力新零售的企業,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表示,買菜的高頻可以幫助平台提高粘性,留住用戶。

以餓了么為例,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側重點。2018年主要方向集中在水果,因為比較偏向於餐飲,用戶群體又是女性為主,所以是第一個發力的新品類。2019年,生鮮會是下一個爆發的品類。可以理解為,餓了么正在逐漸擴展自己業務的覆蓋面,關注到餐飲以外的更多業務,提升市場認可度。

而其他巨頭布局買菜的原因,也無外乎衣食住行幾個方向。從零售行業的消費頻率來看,集中在4大品類,生鮮、日百、服裝、3C,日百、服裝、3C已經被京東和淘寶改變。目前來看,生鮮暫時還算是一塊空白的賽道,體量大、滲透低、暫無寡頭,這就形成了資本方 行業巨頭願意發力的原因。

因此,買菜行業目前稱作風口有點心急,更多的是其所具備的市場空間和前景。至於買菜到底能不能成為風口,需要其市場規模、競爭環境和用戶需求等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在風口確定到來之前,賽道里的玩家需要思考的問題可能遠不止三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幣安遭黑客入侵,價值4100萬美元比特幣被盜;傳Uber擬將IPO發行價設定在目標區間中低端
微軟Xbox訂閱服務邁入第三年,它正在深刻影響主機遊戲產業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