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類人身份卑微,但權力大,皇帝都不放在眼裡,掌握國家經濟命脈

這類人身份卑微,但權力大,皇帝都不放在眼裡,掌握國家經濟命脈

明朝朱元璋上位以後嚴苛法度,懲治官員貪污,禁止宦官干政,不過在他死後曾經制定的規章制度也隨之倒塌,朱棣以靖難之名奪取皇位,此後大明王朝統治者,忘卻了朱元璋曾經的規定,出現了許多權勢滔天的宦官。

這些大太監對明帝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洪武年間官員俸祿極低,江山初定,明朝統治者為了穩固統治,發展基層建設,決定降低賦稅標準,據統計,明朝初年的稅收要遠低於宋代,然而政府的開支卻沒有減少,這些錢財只能從官員們的俸祿中扣除,而明初也是公認的官員薪水最低的時期,

明帝國皇室的開銷並不見得比宋代皇室少,而且政府運營開支、國防支出等也不會減少,於是除了正常規定的稅收外,實際上各級官府都不同程度增加了額外稅賦,這是「公開的秘密」,從地方到帝國中央都心照不宣。

明朝自洪武年間開始廣封皇族子孫,這些人不用勞作每年還能領到巨額俸祿,成了明朝財政的巨大負擔,自中後期開始皇室成員鋪張浪費,同時放鬆政權,放任宦官做大,聽信宦官讒言,宦官就這樣開始染指帝國大權,而且一些宦官「下訪」時,打著朝廷名號搜刮民脂民膏,影響到明王朝的經濟建設。

當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也有一些能力出色的太監,例如鄭和等人,曾經幫助朱棣靖難成功,後來歷經艱險遠渡重洋,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壯舉,但是絕大多數太監存在心理缺陷,作為皇帝身邊的人,有時候比大臣還有受寵,這些人長期接觸權力,慢慢發生了改變。

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宦官當政,嚴重影響了明朝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就是身為「皇帝代言人」,宦官能撈油水的地方實在太多,關稅、鹽鐵稅務,等等都成了太監們嚴重的肥肉,而這些重要的稅收關乎著一個王朝的生死存亡。

針對宦官發展,明朝設置了許多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就是所謂的二十四衙門,並且宦官當中也許多分級,只有勢力最大管制最高的人能被稱作「太監」,明朝出現了許多專管經濟的太監,許多稅收跳過當地政府部門,直接由皇帝指派太監前往徵收,這些人權力極大,除了皇帝以外,誰都不放在眼裡。

例如魏忠賢,年少時浪跡街頭,整日以賭博為生,萬曆年間入宮做了太監,魏忠賢謹小慎微,步步為營,終於成了全勤朝野,「青史留名」的大奸臣,據說鼎盛時期,閹黨竟把文官集團逼到絕路,暗自處死了許多忠臣良將,作為從小奉孔孟之道為經典的學者來說,魏忠賢何德何能,不過他們也沒有任何辦法,只能說是明朝的畸形政治催生了「魏忠賢們」的誕生。

15世紀之後,宦官們已經不僅滿足於經濟權利,開始把手伸向軍事方面,宦官開始把持軍隊採購大權,控制進出貿易,甚至是皇宮、陵墓建造所需的材料,都是宦官一手操縱,也就在這個時候,宦官成了一個特殊的政治群體,這些有殘缺的人滲透到了帝國的每一個方面,把持著各種經濟來源,歷史記載此時宦官分為主管稅務的稅監、掌管鹽業的鹽監等等。

這些殘缺的人慾望卻得不到滿足,尤其是嘗到了甜頭之後,太監的斂財能力令人髮指,朝廷不會用人,派出去的太監都是貪婪狡猾之備,這些搜冠而來的錢財大部分都是一級一級向上「貢獻」,一個個富得流油,在宦官集團內部各個肥差明碼標價,有錢就能變得「更有錢」,上任之後為了彌補自己的「貢獻」,只會加大搜刮力度。

歷史上不乏一些太監魚肉百信的例子,「谷大用者,(劉)瑾掌司禮監時提督西廠……建鷹房草場於安州,奪民田無數」,他們為所欲為,不把文武群臣與百姓放在眼裡,手中把持著帝國大權,肆意玩樂,大小太監無一不貪,當然搜颳得來的錢財經常入了自己的腰包,不過歷史總歸會制裁這些禍亂朝綱的蛀蟲。

明朝另一位巨監劉瑾,是曾經的「八虎」之首,鼎盛時期被人稱作「立皇帝」,與大明帝國的掌控者平起平坐,後來劉瑾被抓,從他家中搜出了上百萬兩白銀,加上眾多珍貴的寶物,還有私自打造的龍袍,玉璽,這些就足夠死罪了,歷史記載從劉瑾家中搜到了「金共一千二百五萬七千八百兩,銀共二萬五千九百五十八萬三千八百兩」,從這也能看出宦官手中的權力有多大。

當然劉瑾的財富也是下面的小太監孝敬來的,等到明朝末期,宦官集團對經濟的掌控力度加大,宦官楊榮曾到地方開礦,名義上還是為了給皇帝打工,但是私下擾亂地方,搜刮財物,導致邊境動蕩,加劇了朝廷危機。

其實像楊榮這樣的人數不勝數,一些文人對此無可奈何,只能用筆進行控訴,替百姓申冤,總之太監的存在本來是宮裡的下人,源頭上還是皇帝的縱容讓他們嘗到了權力的滋味,讓一個本來對生活不抱任何「慾望」的人看到了曙光,正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那樣,一發不可收拾。

皇帝派宦官掌管地方經濟,卻成了宦官從中獲利的源泉,最後受苦的還是無權無勢的百姓,說宦官不適當政是不變的真理,無論是作為皇帝的走狗控制地方經濟,還是獨攬大權危害朝廷,尤其是明朝,因為宦官帝國經濟損失嚴重,最終導致朝廷敗落,慘遭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劉備死後,諸葛亮只懼一人,熬到此人死後,諸葛亮才敢去北伐
此人靠一己之力,讓北宋續命100年,否則早成南宋了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