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純情即沉,入阿鼻獄」?

為什麼「純情即沉,入阿鼻獄」?

純情即沉,入阿鼻獄

宣化上人

【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

純情即沉,入阿鼻獄。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這九情一想,下洞火輪:「洞」,就是穿,洞穿了。要是九情一想的,死後向下墜落,把這個火輪又穿過去了。穿過到什麼地方呢?身入風火二交過地:這兒不單是水和火,還有風;這風一吹,這火就又更加猛烈,燒得更厲害。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那個輕者,就生到有間地獄;重者,就生到無間地獄──有這兩種地獄。

純情即沉,入阿鼻獄:要是「純情」,就是情重,沒有想了,「即沉」哪!沉到什麼地方去了?到阿鼻地獄裡去了。若沉心中:假設他這個純情,要是在心裡邊有謗大乘:他在心裡頭單單用這種情來用事,就是他毀謗大乘經典,說大乘佛法都是假的。他完全用他自己這種情來揣測,就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黑為白,以白為黑,就是橫不講道理。你說:「這是白的!」他說:「這是黑的嘛!」他一定要和你說一個相反的道理。你說:「不要做不好的事情!」他說:「那怕什麼呢?」就好像我方才聽果章說,在某一個party(宴會),有個人就說:「啊,什麼事情都沒有關係嘛!」那就是在心裡有這一種情感,以這種情來用事,所以他說:「什麼都沒有關係,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吃肉喝酒,這一過去就沒有了嘛!佛就坐在你心裡的嘛!你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所以就這麼邪知邪見,講這邪知邪見哪!

毀佛禁戒:說:「不要受戒!你受戒幹什麼?還要弄一個戒來管著你。若不受戒,多自由呢!何必要受戒?」其實,你不受戒是自由;很容易就墮地獄了,這真是自由!你若受戒,有戒來支持著你,有那個戒相、戒法、戒體,你受過了,不是那麼容易就墮地獄的;就是墮地獄,也很快就出來的。你要是聽你自由不受戒,那麼墮到地獄裡,什麼時候再出來,那是沒有人擔保的;要是受過戒,就是很長的時間,也會縮成很短。就好像你犯了很大一個法,你給詹遜總統或者做個護衛,或者做一個茶房,你犯罪被警察捉去了。詹遜那兒給寫幾個字,說:「你把他放出來吧!」他就被放出來了,很快的。若沒有呢?就很久也放不出來的,不知拖延多長!這是一個樣的道理。那麼有戒來保護著你,你該受很長罪的時間,就可以縮為很短;所以不要自作聰明,說是不要受戒好。你還是受戒好!我告訴你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眾生受了佛戒,就是入佛位了;所以不要毀佛禁戒!不要謗毀佛的戒律!

誑妄說法:不要說法說得誑妄,撥無因果,「啊,無因無果,人就是佛嘛!不必修行。吃肉喝酒,隨便你怎麼樣子都可以成佛的,佛是最容易成的!」不錯,佛最容易成的,但是你要去毛病!你若周身有毛病,可沒有有毛病的佛。佛都是清凈無染的,沒有說污濁邋遢、一身的罪業就去成佛了,沒有說喝酒也可以成佛、吃肉也可以成佛的;沒有的!要是有這樣子,當初佛就不必說這個戒律了。所以,我很恭喜果章,恭喜什麼呢?他現在喝三瓶啤酒就頭痛了,這是一個善根的發現,你自己都應該生高興,你的善根發現了!

虛貪信施:就是單單貪圖人的供養,貪圖你信仰我,你就布施我、供養我!不要貪這個。一有貪心,說:「喔,我收多多的皈依弟子,一個人給我一塊錢,十個人就十塊錢,我將來無形中就會發財了!」不要貪這個!所以我什麼時候都不和你們講錢的。

我今天在這「不貪」之中,再多講一講。人家收皈依弟子,都要先講明白了:「你皈依我,五十塊錢或者六十塊錢,或者多少錢一個。」我這兒收這麼多皈依弟子,有的供養師父,有的完全沒有,對師父一個 cent(一分錢)也沒有供養過。我也沒說:「啊,這個皈依弟子真是不好啊!對師父一點表現都沒有!」我都不知道哪個供養、哪個沒供養!所以不要「虛貪信施」,濫膺恭敬:自己本來無道無德的,就歡喜人家恭敬。

五逆十重:「五逆」,前邊講過,就是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十重」,就是菩薩戒那十種重戒。更生十方阿鼻地獄:有犯十種重戒或者五逆罪,這犯五逆十惡的這種重罪,就在這個地獄滿了之後,還要生到十方無間地獄去,到那個阿鼻地獄去。你說這個多長的時間?再輾轉哪,這個地獄沒有了,滿了,又遷徙到那個無間地獄去;那個無間地獄壞了,又遷徙到另一個無間地獄去,來回遷。就這個集中營搬到那個集中營去,那個集中營又搬到那個集中營去;這個地獄,也就像這個道理一樣的,沒有完的時候!所以提婆達多──就是以前我講,和佛來鬥法的那個人,也是生陷地獄,也是就這麼帶著肉體就墮地獄了,到現在還在地獄裡受苦呢!由釋迦牟尼佛那時候到現在,這不過一眨眼的時候,都不是很久的,還在地獄裡受苦呢!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悲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怎樣隨喜善功德?

TAG:大悲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