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白茶沖泡常見的7大誤區,涵新茶、老白茶、餅茶等,該如何規避?

白茶沖泡常見的7大誤區,涵新茶、老白茶、餅茶等,該如何規避?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泡好一款茶,不易。

但毀掉一款茶,卻輕而易舉。

難道是茶友們有意為之,放著有福不享,非要把茶泡的難喝,白白讓口腔承受無妄之災嗎?

也不是,這些白茶泡得不好喝,不對胃口,苦澀等問題,往往是無意為之。

譬如,出水慢。

出水慢,是硬傷,尤其的沖泡根正苗紅的高山白茶,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悶泡之下,豈有好味?

之前有位茶友反饋,自己把蝶戀花泡得極難喝。何為蝶戀花,蓋一餅2016年的老壽眉,屬於秋茶,准三年的老白茶,好評度如潮。

並且高山原料,工藝得當,經過悉心存放,如今已有濃郁的棗香與葯香。

茶友卻說:「這茶,我泡出來,沒什麼香氣。」

深究背後的緣由,竟是因為出水太慢導致。從注水到結束,至少花了20秒時間,完全就是用坐杯方式在泡茶,香氣悄悄溜走,難怪茶葉覺得這茶沒什麼香氣。

還有一位茶友,也是因為注水問題,導致茶湯寡淡無味。

只見茶友沖泡白茶時,用定點注水方式沖泡。

乾燥度極低的白茶,若鴻毛般輕飄飄,在浮力之下,自然慢慢上浮。大部分茶葉裸露在空氣里,與水還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原本5克的茶葉,可能只有2克浸潤在水中,難怪味道淡。

從茶友日常的沖泡經歷來看,這些都是一些小錯誤,小誤區,完全可以規避。

在此,為茶友們列舉日常沖泡時容易出現的誤區,希望茶友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使用正確方式,才能與鮮香醇爽的白茶相逢。

《2》

新茶沖泡誤區

1.新茶嫩,低溫沖泡

每一款茶葉到茶友手中,都不容易。收到後,都希望能夠感受它最好的姿態。

在這個過程中,許多茶友往往有先入為主的想法。

譬如,有的茶友看著新白茶,尤其是春白茶那嬌滴滴的葉片,總是覺得用沸水沖泡會把葉片燙傷。

燙傷後,風味必然受損。

於心不忍,改用低溫沖泡。85℃的水溫,緩慢地注入蓋碗中。

看起來,低溫狀態下是讓新白茶遠離了水溫的傷害,但與此同時,卻留下許多後遺症。

如,低溫沖泡新白茶,香氣明顯弱了許多,那些本該出現在杯蓋上的花香,卻因為水溫不夠高,只能永遠埋藏在葉片當中,難以重見天日。

這一做法,只會辜負它的品質。

茶友們大可放心,您只要確保手中的新白茶品質足夠好,大可不必擔心沸水會泡壞它。

品質好,可不是浪得虛名。

像近期上市的高山春白茶,從白毫銀針、白牡丹,個個都是經得起沸水檢驗的茶,只要您不是刻意用悶泡和坐杯的方式泡它,都不會出現被燙傷的情況。

相反,用沸水沖泡白毫銀針、白牡丹,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風味。

食髓知味,感受過高山白茶的真實風味後,您也會習慣使用沸水泡茶。

2.新白茶與老白茶一個待遇,都能煮著

這是典型的錯誤。

新白茶的沖泡方式有許多種,白瓷蓋碗、玻璃杯、大壺沖泡,唯獨沒有煮茶。

若是新茶煮著喝,怕您會開始懷疑這茶的品質,是不是太差了,怎麼一煮茶,又是苦味,又是澀味。

其實,差的不是新白茶品質,而是用了錯誤的沖泡方式。

新白茶煮著喝,只會讓茶葉中的物質無休止地快速釋放。

要知道,新白茶中的茶多酚、咖啡鹼含量高,物質充足,只要用沖泡的方式,就已經能讓它們釋放足夠的數量,味道濃淡適中。

若是二者釋放比例大大增加,茶湯中的苦澀味變濃,自然不好喝。

煮茶,還是留給有年份的白茶。

新白茶,建議使用白瓷蓋碗沖泡,方得新白茶的鮮香與醇爽。

3.新白茶物質含量高,減少投茶量

也有的茶友,閱讀文章十分認真,一看到新白茶的物質含量高,擔心自己泡的茶又苦又澀,於是趕緊調整沖泡策略,減少白茶的投茶量。

有此想法,不得不誇獎一句,茶友的應變能力極好。

然,貿然改動投茶量,卻未必是明智之舉。

投茶量減少,意味著茶水比例變化。

同樣是110毫升的白瓷蓋碗,原本投茶5克,快出水方式下,泡出來的茶湯,鮮爽感十足,花香濃郁,湯水滋味適中。若是將投茶量減少,而煮水量不變,也會導致茶湯變淡,如此一來,我們感受到的新白茶風味,必然不夠準確。

為了能真正體會到新白茶的絕妙風味,投茶量別輕易改變,依舊是110毫升白瓷蓋碗,搭配5克白茶。

要想茶湯泡得不苦澀,無他,唯手熟爾,多多訓練即可。

《3》

老茶沖泡誤區

1.老茶年份老,所以要多悶一悶

曾與茶友們聊天,對方提到老白茶要悶一悶才有味道。

老白茶要悶?

茶友恐怕是誤會了什麼。

「這不是老么。老茶悶一悶不是更有味道。」

老白茶老,沒錯,但它在沖泡時,並需要悶泡。悶泡後,只會破壞白茶的風味。

悶泡後出現的結果——茶味苦澀、茶葉不耐泡。

一款苦澀的老白茶,換誰都不喜歡喝,鮮甜可口的老白茶,才備受喜愛。

用白瓷蓋碗沖泡老白茶,仍舊以快出水為主要方式。循循善誘,老白茶香氣與滋味,才會逐步呈現在茶友眼前。

2.是老茶,沖泡前都要醒茶

這大概是從普洱茶中獲得的靈感。但並非所有老茶,都要像普洱茶一樣,喝之前先醒茶。

普洱茶要醒茶,是它的存儲環境使然。

尤其是一些濕倉陳化的普洱茶,要是沒經過醒茶,那濃郁的倉味,將嚴重影響喝茶體會,無法感受到普洱茶的真實風味。

這才有了醒茶的做法。

然,老白茶沖泡卻不必多此一舉。

白茶的存放,要求遮光、乾燥、密封、陰涼、無異味。白茶的存放條件,乾淨而乾燥的,無需擔心有異味的出現。若是老白茶中不幸沾染了異味,那麼不好意思,這茶本身就不是一款合格的老白茶,也不必大費周章醒茶,直接丟棄。

要是沖泡老白茶,非要相仿普洱茶醒茶,那就真的成了東施效顰。

老白茶醒茶,只會以香氣和滋味為代價,最後導致老白茶的風味消失。

沖泡老白茶,無需特殊對待,直接沖泡即可。

隨著沖泡的進行,老白茶逐漸被喚醒,慢慢地展示出該有的風貌。它的葯香,它的陳香,它的棗香(優質壽眉餅),它的甘醇,都能得到最好的展示。

《4》

餅茶沖泡誤區

1.餅茶緊實,沖泡時要悶著喝才有味道

茶餅,是散茶的互補狀態。

散茶經過壓制,解決了佔地方、運輸損耗大等問題。

但因為白茶經過壓制,在喝茶時也存在另一個困擾——難泡開。

尤其是壓制的比較緊實的茶,沖泡時更難散開。

茶友見此狀,也會效仿伏茶的沖泡方式,開啟悶泡模式,知道將茶餅悶的都散開後,方才作罷。

這一做法,太過偏激。

要衝泡這些茶餅,自然妙招——撬成薄片狀。

撬茶時,將茶餅撬成薄片的形狀,而非撬成塊狀。

薄片狀態下的茶餅,經過沸水沖泡後,1-2次就能徹底散開,參與滋味釋放。

2.茶餅難泡開,投茶量要多

撬茶方式不對,會致使第二種情況出現——加大投茶量。

有的茶餅,因為壓制的太過緊實,快出水後滋味往往比較平淡,改用悶泡,又覺得茶湯苦澀。

加大投茶量,這一做法橫空出世。

然,這種方式,實在不夠明智。

加大投茶量,在前兩沖,的確能讓茶湯滋味達到正常的水平,濃淡適中,但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茶餅散開後,味道反而太過濃郁。

故而,覺得茶餅難泡開,就增大投茶量,非優選。

《5》

白茶的鮮香醇爽,由內在物質含量高低決定。

唯有生長環境好,內含物質豐富的茶,才具備鮮香醇爽的資格。

而優質白茶風味的呈現,與沖泡手法密切關聯,稍不注意,白茶苦心經營的這些優良品質,早就溜之大吉。

所謂沖泡,是由諸多小細節構成。

從沖泡茶器、到注水方式、沖泡水溫以及出湯時間,方方面面都體現沖泡的智慧。

唯有規避錯誤的沖泡方式,才不會辜負白茶的好品質。

白茶沖泡,需做個有心人,先從規避本文所列舉的誤區開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沖泡,無他,唯手熟爾。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武夷岩茶春茶採摘第一手消息:牛欄坑肉桂採摘在即!
白茶新手如何才能喝懂白茶?除了與好茶相伴,聞香嘗湯也不能少!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