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岳梅 羅理章:以五四精神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岳梅 羅理章:以五四精神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今年是五四運動爆發100周年。發生在100年前的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近代歷史發展關鍵時期的一次具有非凡意義的社會事件。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高度評價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五四運動,爆發於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她繼承了「五四」先驅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志向和信心,奮力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新時代。當前世界的發展形勢猶如看似平靜祥和、實則暗藏洶湧的海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依然充斥著嚴峻的的危險和挑戰。因此,繼承和弘揚「五四精神」,匯聚民族力量,繼續以磅礴之勢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以五四精神激發人民群眾幹事創業的熱情

五四運動展現的磅礴之勢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講到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追昔撫今,在任何歷史時期,要想贏得話語權、增加國際影響力,最根本的就是要依靠全體國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鬥爭實踐中懂得,中國社會發展,中華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鬥來實現,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一個光明的中國,就要充分激發全國人民幹事創業的熱情,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一方面,要激發全民族的實幹奮鬥精神。「五四精神」中勇於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衝擊幾千年來的封建舊禮教、舊道德、舊思想、舊文化的抗爭精神,勇於創造新世界的激情和熱情,對於激勵我們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堅守崗位,努力學習、工作,積極練就本領、破舊立新、奮勇爭先,堅守工匠精神、唱響勞動之歌,用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精神造福國家有著積極的意義。

另一方面,要提高全民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五四運動」中面對軍閥的強權鎮壓,五四先驅們奏響了「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的愛國主義壯歌。從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到民族資產階級,這場涵蓋了中國全社會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從未屈從於暴力,而是緊密團結,將反帝反封建的決心落實到底,其中所詮釋的正是面對困難和挫折不屈從、不妥協,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奔向成功的五四精神。面對全球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社會大潮,五四精神理應成為當代創新創業、探索求學、潛心科研的人們,以攻堅克難、堅定必勝的信念咬牙堅持、在默默奉獻中燃燒愛國熱情、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新奇蹟的燈塔!

二、以五四精神砥礪青年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百年前,響徹蒼穹的一聲聲吶喊已經銘刻在祖國的歷史記憶中。「五四」先驅們以血沃土、奮勇抗爭、無懼犧牲,維護了我國的領土主權和國家尊嚴,創造了讓千秋萬代的中華兒女們為之熱血沸騰的「五四精神」,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

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棒傳到了新一代青年的手裡,如何以五四精神激勵青年接續奮鬥再上新台階是一個重大且緊要的任務。一方面,要充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青年的擔當意識。在追求強國富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目標上,五四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內核是一致的的。在五四運動中被萬眾唾罵的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這種擁有留學知識經歷和素養的「海歸」,卻沒有擔負起愛國之責,成為民族蛀蟲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愛國情懷。痛定思痛,要重視對青年的思想工作,抓緊抓好人生髮展的「關鍵期」,充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其崇德向善、立志高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努力成長為具有超高素質和愛國熱情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另一方面,全社會擔起責任,錘鍊青年過硬本領。在20世紀,各種救國思潮交叉泛濫,馬克思主義只是其中一個,但是以陳獨秀、李大釗等為代表的「五四」新青年卻能精準找到救國的良方——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催生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這充分說明,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因此,關心和支持青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全社會要都要關心青年成長、支持青年發展,在實踐中給予青年更多增長才幹的機會、更多實現夢想的機會,幫助其擔當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三、以五四精神引領黨在新時代奮鬥的方向

五四精神源起於億萬同胞們對於國外霸權的無畏反抗、對於軍閥殘酷鎮壓的熱血堅持、對於千年封建專制禮教的大膽反駁,彰顯了中國人民對於主權、民主、平等、自由等等人類美好願景的追求。歷史在發展,時代在改變,不變的是信念和追求。在五四運動至今的一百年間,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一代代中華兒女為推進祖國繁榮發展、促進人民富裕、尋求世界和平與和諧的發展之道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特別是在新時代,我國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國際形勢深刻調整,需要以五四精神引領黨在新時代奮鬥的方向。

以五四精神引領黨在新時代奮鬥的方向,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力。

一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四精神中洋溢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追求,說到底就是要啟發民智、改善民生,保障民權,這與中國共產黨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相契合。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新的變化,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中國共產黨要在人民群眾的需求上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另一方面,加強團結合作,推動互利共贏。20世紀國際社會的戰爭史同中國一樣滿目瘡痍,世界人民同樣祈盼著和平發展,因此,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是所有國家共同的追求。「五四運動」中國內外的同胞相互團結支持以贏得壓倒性勝利的精神告訴我們:實現祖國發展繁榮,就要團結協作。不僅要求全體同胞緊密團結,也要求國際各國走出「資本叢林」,摒棄「零和博弈」,藉助「一帶一路」,以開放、民主、進步的精神在共商共享共建中將發展利益惠及全球,縮小南北差距,在合作中互利共贏以實現世界共同繁榮。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時代發展大潮中急遽上升的中國,更需要以五四精神相激勵,讓廣大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以青年為時代先鋒,腳踏實地推動祖國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中國價值觀國際傳播的制約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17BKS10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陳宣宇 排版編輯:陳宣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運用思想史線索研究西方中世紀哲學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學術研討會暨《馬藏》首發儀式在京舉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