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百年中國哲學與文化發展的回顧、總結和前瞻」學術研討會召開

「百年中國哲學與文化發展的回顧、總結和前瞻」學術研討會召開

會議現場。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暨中國現代哲學家、哲學史家、文化大師張岱年先生誕辰110周年,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主辦,中共獻縣縣委、中國哲學史學會張岱年學術思想研究專業委員會、河北省哲學學會、河北省馬克思主義學會協辦,河北師範大學張申府張岱年研究中心承辦的「百年中國哲學與文化發展的回顧、總結和前瞻——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暨張岱年先生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於2019年5月10日至11日在石家莊召開。

河北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張士歡,河北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河北省哲學學會會長李建強教授,中共獻縣縣委書記張立堂分別在大會開幕式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原院長方克立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王東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李存山研究員,中山大學哲學系暨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李宗桂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蔡拓教授,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允熠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哲學史學會張岱年學術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程鋼教授,雲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意象哲學研究所李煌明教授分別作主題發言。大會分別由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繼良教授、趙忠祥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張利民研究員和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李素霞教授主持,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洪曉楠教授作大會總結。

張士歡認為,五四運動以後,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而深刻的傳播,逐漸成為中國現代思想的主潮。毛澤東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和張申府、張岱年先生等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學者,逐漸找到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國文化主體地位、汲取異域文明先進成果的文化綜合創新之路,「綜合創新」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面光輝旗幟。「馬魂、中體、西用」論正確揭示了百年來中國文化的發展規律。這次會議同時紀念五四運動和張岱年先生,既是歷史的巧合,也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河北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張士歡致辭。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李建強表示,張申府、張岱年先生倡導在理解五四的基礎上超越五四,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用社會主義來統率科學和民主」等新命題,堅持走一條馬克思主義綜合創新文化道路。今天,我們要深刻認識從五四運動到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認識馬克思主義綜合創新文化觀、「馬魂、中體、西用」論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必然性。

河北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河北省哲學學會會長李建強教授致辭。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張立堂認為,張岱年畢生以研究中國哲學為已任,與民族文化共命運。20世紀30年代,他倡導「綜合創造」的「文化創造主義」,80年代高舉馬克思主義「文化綜合創新論」的旗幟,明確而深刻地指出了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和正確道路,這與中國共產黨所堅持和倡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方針是高度一致的。

中共獻縣縣委書記張立堂致辭。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方克立提出,五四以來百年思想史研究是當今中國頭等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張岱年先生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傳承者和發揚者,把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與紀念張岱年先生誕辰110周年兩個活動合在一起舉辦是非常自然而合理的,具有深刻的思想史意義。五四運動是救亡、啟蒙與社會主義的三重變奏。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和社會主義,構成了五四精神的完整內涵,決定了中國的未來走向。五四運動不僅是中國社會史的重要轉折點,而且也是中國思想史的重要轉折點。對中、西、馬關係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了五四後百年中國思想史中自由主義西化派、文化保守派和馬克思主義綜合創新派三大思潮對立互動的基本格局。百年中國思想史和百年歷史實踐都證明,「馬魂、中體、西用」三流合一、綜合創新是對中、西、馬關係問題最正確的解決,是中國現當代文化發展的唯一現實道路,它與我們黨文化建設指導方針完全一致,是我們今天仍然必須堅持的正確文化方針和發展道路。認真梳理和總結五四後百年思想史的中心問題、基本格局和發展脈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著極其重要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原院長方克立教授大會作主題發言。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王東在「中國哲學文化百年主潮——張岱年思想精髓與歷史地位新論」論述中認為,「從20世紀30年代起,張申府張岱年成為倡導中、西、馬三大哲學綜合創新論的學術奠基人,同時又是中、西、馬三大文化流綜合創新的學術奠基人」。在20世紀中國哲學中,「張岱年開創的新唯物論,雖不是當時影響最大的,卻無疑是至今生命力最強、影響最大的」;「馮友蘭與張岱年是『哲學智慧的雙子星座』,或叫『現代中國,哲學雙星 』」;張岱年先生是「學術層面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代表,其「哲學思想與理論創新,具有鮮明個性、獨特性、原創性」;張岱年是「當代中國傑出哲學家;當代中國偉大哲學家;當代中國最大哲學家」,他「積極倡導的綜合創新論,以人為本論、和諧發展論、義利統一論、民族精神論五大理念,成了黨和國家執政理念的重要理論來源與哲學基礎」;「魯迅先生是20世紀前半葉中國文化創新的主將,張岱年先生則是20世紀下半葉中國文化創新的學術主將」;「張岱年以多元文化共存對話為前提,兼及不同文明矛盾衝突,最後走向世界多元異質文明的綜合創新,深刻反映了中國與世界文化發展的辯證法」,「張岱年開創的文化哲學,堪稱中國特色、世界一流」。他最後號召「永遠沿著張岱年先生開闢的治學之道前進,爭取更大的綜合創新,迎接中華文明的現代復興!」

北京大學哲學系王東教授大會作主題發言。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李存山提出,張岱年先生既強調「國有以立」,倡導「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民族精神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認為中國文化在近代沒有產生哥白尼、伽利略,說明中國文化有自身的弱點,一直肯定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在張岱年先生的思想中,民主、科學和愛國、進步有著深切的內在聯繫,「可愛的就是可信的,可信的就是可愛的」。張岱年先生創立了「解析與綜合的哲學創新體系」,他的「哲學理論研究實際上也一直是以中國哲學史研究為根砥」,「最重視解析(分析)與綜合,而其所建構的是一個『新綜合』的哲學創新體系」,他創立了「解析與綜合的文化創新論」,闡釋了文化的「整與分」「變與常」「異與同」三對辯證關係:「整」是指文化的系統性,「分」是指文化要素的「可析取性」,「變與常」是指文化發展的時代性、階段性與繼承性、連續性,「異與同」則是指文化的民族性、特殊性與世界性、普遍性。這些觀點構成了張岱年先生「文化綜合創新論」的理論基礎,對於當今正確認識文化的「古今中西」關係、如何既堅持文化的民族主體性而又要使中國文化適應世界普遍潮流的現代性等仍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李存山研究員大會作主題發言。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李宗桂首先闡述了張岱年先生綜合創新文化論的基本觀點,認為綜合創新文化論本質上是一種方法論、文化價值觀,而不是文化模式、文化體系本身,是符合中國文化建設實際的有創意的理論。綜合創新文化論繼承、發展、創新了兼容並包、厚德載物、擇善而從等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創造性地轉化和發展了五四以來的科學精神,是對傳統文化負麵價值的理性清除,有助於正面吸納國外文化的優長之處,構建了一種多元、開放文化價值觀,這種「堅持馬列的綜合創新論」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文化討論熱潮中獨樹一幟。綜合創新文化論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文化共同體有重大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中山大學哲學系暨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李宗桂教授大會作主題發言。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在分組討論中,學者們圍繞「百年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回顧、總結和反思」「中國傳統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哲學的對話與融通」「『天人新論』與當代中國哲學創新」「百年來中國三大文化思潮對立互動研究」「馬克思主義綜合創新文化觀及學派研究」等問題進行了熱烈探討。

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本次會議將對推動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百年來中國哲學和文化、馬克思主義綜合創新學派與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構的深入研究,為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揮積極作用。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上海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雲南大學、國家行政學院等幾十所高校、科研機構,以及《馬克思主義研究》《南開學報》《哲學動態》《河北學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社會科學網等,近百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並展開研討交流。

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繼良教授主持開幕式。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趙忠祥教授主持大會主題發言。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蔡拓教授大會作主題發言。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允熠教授大會作主題發言。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哲學史學會張岱年學術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程鋼教授大會作主題發言。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雲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意象哲學研究所李煌明教授大會作主題發言。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張利民研究員主持大會主題發言。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李素霞教授主持閉幕式。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洪曉楠教授作大會總結。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圖為大會現場。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原標題:「百年中國哲學與文化發展的回顧、總結和前瞻——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暨張岱年先生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召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陳宣宇 排版編輯:陳宣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外智庫專家:用理性平和的方式維護中美關係
譜寫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青春篇章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