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母親節,媽媽打電話痛哭,也讓我明白有件事早做比晚做好

母親節,媽媽打電話痛哭,也讓我明白有件事早做比晚做好

文|好孕姐

又到了一年母親節,想起來去年母親節的時候,跟母親打電話的場景,心就揪在一起。

去年年初,姥姥去世,等到母親節跟媽媽打電話的時候,感覺母親說話語氣有些不一樣,等待了有十幾秒後,媽媽情緒大爆發:以後我再也沒有娘了。然後媽媽在電話那頭痛哭,我在電話這頭也瞬間淚奔。母親節,如果有母親在,還能享受團聚的幸福;而如果母親不在,這個節日只剩下痛苦的思念。

今年母親節的時候,朋友圈裡很多人都在曬幸福,孩子給媽媽準備的禮物,或者是賀卡,或者是鮮花,總是讓媽媽感覺很貼心。但看到一個堂姐發的是這樣的說說:這世上再也沒有我媽媽,魯冰花獻給天下的母親,祝母親節快樂。再聯想到去年媽媽的痛哭,瞬間覺得不好受:想念那些逝去的親人,也很慶幸還能夠陪媽媽過母親節。

有人說,媽媽在,我們永遠是孩子,而媽媽不在,我們也只剩下歸途。所以,趁媽媽還在的時候,愛媽媽這件事越早做越好。

媽媽在,不遠遊

前幾年,跟媽媽住的城市離得很遠,每年也就回家一兩次。因為住在海邊,每次有颱風,媽媽總會擔心,晚上有時候擔心得睡不好覺。當時,還怪媽媽想得多。後來,終於回到老家,看到她如釋重負的表情,才更加明白對於媽媽來說,要求真的很簡單:就是想讓孩子多陪陪她,即使是一起吃個飯,說上幾句話,又或者是大聲的叫一聲:「媽,我回來了!」

我們還能陪父母多長時間?網路上有人做了這樣的計算:假設父母還有40年的生命,同一個城市,如果和父母天天見面,時間是146000天,而如果跟父母是一個月見一次,是480天;但是,如果是跟父母分隔兩地,一年回家兩次,陪伴父母的時間是80天;一年回家探親一次,陪伴父母的時間只剩下40天。

不做這樣精細的運算,可能還沒有感覺,但把具體時間落實到具體的數字上,才發現現實是如此殘酷。

所以,如果有可能,還是把父母帶在身邊吧,就如同小時候,他們一天天陪伴我們長大一樣,我們陪伴著他們慢慢變老。

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不要忘記把媽媽當「孩子」疼

有了孩子之後,不自覺的就會「厚此薄彼」。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有的時候還要照顧到公公婆婆的情緒。很多時候總是想,反正媽媽是最親的人,她自己不會在意的。

但是看到老人那逐漸變白的頭髮,還有那刻在臉上的一條條皺紋,心裡也開始變得擔心,擔心不知道哪一天,疾病也會找上她,害怕有一天再過母親節的時候,我也跟那個堂姐一樣,心裡只剩下無盡的思念。

愛媽媽,這件事情,早做比晚做更好,希望每個母親節都能跟媽媽共同度過!

----------------------

關注【好孕】,你想知道的科學備孕、孕期護理、胎兒發育、產後護理,寶寶發育,時尚教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此外,還有我們的特邀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講述育兒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 的精彩文章:

產婦坐月子時,這幾類親友上門探望,關係再好也要拒絕
產婦進產房生產要自帶「衛生紙」,用處是什麼?產科醫生說了實情

TAG:好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