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越久,離佛越遠」,你也是這樣的嗎?

「學佛越久,離佛越遠」,你也是這樣的嗎?

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

經常會聽說這樣一句俗語: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

學佛三年,佛在天邊」

這似乎表示

學佛的時間越久,離佛就越遠

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

有部分學佛者

學佛修行的時間越長

反而對佛法、對自己

越來越沒有信心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學佛不得法門

學佛是要有方法的,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法門。佛法有三大語系,三藏十二部典籍,佛陀留下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對應著根機不同的修學者。對於學佛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與自己根機相應的法門,然後一門深入,精進堅持。

可是對很多的學佛者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一旦沒有找到正確的學佛方法,又沒有善知識做引導,學佛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樣,看到滿眼的玉米棒子,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結果最後一個都沒有得到。

甚至一些錯誤的學佛方法還有可能讓學佛者與成佛的目標南轅北轍,背道而馳,比如一味地追求神通等,最終也就離佛越來越遠了。

修行道心退轉

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學佛人在學佛之初勇猛精進,對於明心見性、開悟的境界很是嚮往,覺得指日可期,而且他們也的確能夠在學佛的過程中,減少煩惱,增長智慧。但是日久之後,仍然覺得煩惱未能根除,反而感受到障礙重重,業障、魔障、病障層出不窮,似乎無窮無盡,於是對於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解脫煩惱,轉凡成聖,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學佛的初心逐漸就退轉了,離佛也越來越遠。

學佛成佛不是一朝一日或一生一世的事,乃是多生多劫不斷修行的事。許多學佛人在初學佛時,即使發了很堅固的誓願,但若時間一久,或者是遇到了挫折、逆境、違緣,就忘了,這就是多退初心。

所謂「學道不負初心,成佛有餘」,學佛不能急於求成,要有大信心、大誠心、大恆心、大智慧、大毅力,腳踏實地,逐步前進,努力修學,讓菩提心一點點增長、廣大,才能最終有所成就。

修學流於表面

另外,作為學佛人,不僅要聞思,更重要的是要實修。很多人在學佛的過程中,流於表面,連基本的皈依、發心等道理都不懂,或者只學習理論,而不願意下功夫去實修,雖然學佛的時間不短,讀誦的經文也不少,但實際上滿腹都是貪嗔痴。這種在學佛中不求甚解,好夸夸其談而不重實修的學佛方式,自然是學的時間越長,離佛也就越遠。

我們學佛,其中有一個最大的通病就在於,說得多,做得少。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問鳥窠禪師:「什麼是佛教?」禪師答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感到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鳥窠禪師,怎麼是如此平常,於是笑言:「這三歲孩兒都曉得!」禪師回答說:「三歲孩兒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我們作為學佛者,不僅要精進努力地學習佛法,還要積極地去實踐佛法,將佛法用之於現實人間的日常生活,平時的做人做事當中,解決生活中的煩惱、矛盾。那樣的話,我們就會發現,佛一直就在我們眼前。

缺少正確發心

很多學佛人,走上學佛的道路,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心和動機,也不是把成佛、解脫煩惱作為追求的目標。大部分都是因為在生活上,或者事業上遇到了困難、挫折等,比如因事業不順,婚姻不順、感情不順、家庭不順,身體不順等等原因而來學佛、拜菩薩。雖然各人學佛的因緣不盡相同,但都帶著一顆跟佛菩薩做「交易」的功利心,希望佛菩薩可以保佑自己、幫助自己。

這樣的學佛者,很容易就把對佛教的信仰變成一種迷信,一旦發現自己的現狀沒有改善,或者願望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失去了對佛法的信心,對佛菩薩的信心,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離佛越來越遠了。

所以,學佛者要有正確的發心,明確的目標和追求。我們只有朝著這個目標,不懈地努力,保持精進心不退轉,才能夠最終解脫煩惱,得大自在。

「學佛越久,離佛越遠」

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自己

當我們擁有虔誠的發心

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堅定成佛解脫的目標

並精進地為之努力

佛就在我們眼前

就在我們身邊

留言互動

對於「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的說法,您是如何看的?歡迎在下方留言。

編輯 | 千江

圖片 | 儒文、曉峰

責編 | 慧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玉佛禪寺 的精彩文章:

修行最重要的是什麼?
妙峰長老安詳示寂,至誠祈願速往蓮邦,乘願再來!

TAG:上海玉佛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