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菲律賓和加拿大「垃圾爭端」發酵,「洋垃圾」該去哪?

菲律賓和加拿大「垃圾爭端」發酵,「洋垃圾」該去哪?

近日,菲律賓和加拿大之間爆發的「垃圾爭端」,折射出來一個現實:那就是,多年來發達國家一直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垃圾廢物,並美其名曰「全球廢物貿易」。

當地時間5月10日,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會議上,1400名代表經過12天的拉鋸戰談判,更新了控制危險廢物的《巴塞爾公約》,塑料廢棄物也被加入必須提前獲得進口國核准的名單。引人注意的是,當天共有186個聯合國成員國投支持票,沒有美國。

上世紀50至6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大量地、將未經處理的固體廢棄垃圾以「國際貿易」的形式向發展中國家出口。發展中國家之所以願意接受這些垃圾,除了回收利用等經濟因素外,當時的環保制度不健全、環境成本低廉等也是重要原因。

不可忽視的是,洋垃圾大量湧入已超出接收國的承載能力。自前年中國宣布拒絕繼續進口「洋垃圾」後,發達國家將目光轉向了東南亞國家,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相繼成為洋垃圾的傾倒場,一度出現港口爆棚的現象。

特別是馬來西亞,2018年塑料垃圾進口量「飆升」,僅前7個月就從美國、英國等「洋垃圾」來源地進口45.6萬噸塑料廢品,幾乎相當於2016和2017兩年總和。這遠遠超出馬來西亞可以處理的體量。1噸塑料垃圾價格約為200美元,處理後提高到850美元,在巨額利潤的驅使下,當地非法垃圾處理廠「應運而生」。這些無證工廠通常採用不規範的垃圾處理方式,給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垃圾中,只有10%真正被回收加工,90%被燒毀或拋棄,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並製造了傳染病病源。

面對這樣的情況,許多東南亞國家紛紛表示,不願再當發達國家的「垃圾場」。

據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報道,馬政府2019年前兩個月關停了140家涉及進口及處理非法進口垃圾的工廠,並要求各州環境局成立特工隊,繼續嚴厲打擊州內的「洋垃圾」及非法工廠。

菲律賓也下決心關上塑料垃圾進口大門。據加拿大電視台報道,在今年4月被杜特爾特炮轟「傾倒垃圾」後,加拿大將在5月15日前將60多個裝滿垃圾的集裝箱從菲律賓運回溫哥華港。

泰國政府已經禁止進口400多種電子垃圾,並將於兩年內禁止進口所有塑料垃圾,以免淪為「世界垃圾箱」。

隨著這些國家收緊對於外國塑料垃圾的進口,有環保組織稱,全球垃圾產業正急於尋找新的轉移點,下一步可能是印尼和土耳其。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對「洋垃圾」說不,一些發達國家爆發了所謂的「垃圾危機」。

在韓國京畿道某住宅區附近、各種生活垃圾、建築廢棄物被土掩埋起來,面積足有一個半足球場那麼大,重量達到26萬噸。

據韓國環境部統計,韓國共有235處垃圾山,其中111處集中在首都圈地區。 今年3月,位於慶尚北道義城郡的一處垃圾山發生火災,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當地居民苦不堪言。

在美國,許多城市為解燃眉之急、正加快垃圾焚燒速度。近日社交媒體上一段視頻顯示,費城無處可去的垃圾越來越多,一些可回收的垃圾無從處理,只能同不可回收物一起焚燒。在臨近費城的切斯特市,一座垃圾焚燒廠已經超負荷運轉,導致當地霧霾頻發,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也正急劇上升。

那麼,「洋垃圾」究竟該去哪兒? 在歐洲,「自行消化」垃圾已被提上日程。德國環境部長斯文婭·舒爾茨表示,歐盟現在要做出榜樣,確保只有經過分類和易於回收的塑料垃圾才能銷往國外。如果可能的話,歐洲國家應該自行回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人物誌 的精彩文章:

中國男子在韓國行兇,刺傷警察後表示喝醉了不知道
84歲老人殺死結婚62年的妻子,因不想讓妻子進養老院,僅被判2年

TAG:國際人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