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最扼殺孩子興趣的4種行為,第2種最常見

最扼殺孩子興趣的4種行為,第2種最常見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台輸入「授權」

1

平時不太關注體育方面的新聞,不過前幾天看到的新華社的一篇專訪,感覺挺值得思考的。

記者問上海市足協主席朱廣滬,您對「中國有十三億人,為什麼找不出11個能踢好球的人」這個問題怎麼看?

朱廣滬是這樣回答的:

「好幾次在跟國外同行交流時,我發現都有一個共識,其實中國有足球天賦的孩子不少,但在球探、教練、管理體系方面的支撐,我們是不足的。

現階段,教練員、管理人員的質量與數量是我們要抓的工作……「

仔細想想,中國足球雖然表現欠佳,但絕不是我們全中國的孩子都沒有運動天賦,都不熱愛足球。

最大的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這種天賦沒有能夠完全發揮出來,或是被什麼東西扼殺了。

圖片來源:電視劇《喪失名字的女神》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需要去培養孩子的一些興趣和能力。

但更加重要的一個事情,其實也正是保護孩子的天賦,讓孩子有機會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

2

缺乏引導

會扼殺孩子的學習天賦

錢鍾書和楊絳,常被看做是神仙眷侶。他們二人與世無爭,唯獨最為愛女錢瑗感到惋惜。

錢鍾書一家

錢瑗天資極高,剛剛兩歲半的年紀,只要教上一遍的漢字,不用溫習,自己就能完全記得。

不到8歲,無意中看過一遍的地址,隔很久之後也能流利背出來。

連嚴格的外公都不得不承認:「過目不忘是有的。」

按常理來說,這樣聰慧的孩子,又生在這樣充滿愛的原生家庭,她的人生應該是一片坦途。

可向來看淡世事的楊絳,卻在《我們仨》中遺憾的寫道:

「阿瑗是我平生傑作,鍾書認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讀書種子』,她上高中學背糞桶,大學下鄉下廠,畢業後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卻始終知識一粒種子,只發了一點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學習天賦,錢媛絕對是有的。天生的讀書種子最終只發出一點芽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當時內外條件所限制。

她過目不忘,可當時下放到農村,根本無書可讀;她繪畫書法皆有靈氣,可當時根本沒有老師指點,只能畫個宣傳標語而已。

錢瑗的遺憾,到今天也在很多孩子身上重演著。

圖片來源:電影《奇蹟》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大V或親朋好友很誠懇的說,養孩子不能心急,不要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開心成長就好。

其實讓孩子學習毫無壓力的自由度過童年,絕不是真正的「快樂教育」。

正相反,能夠在孩子感興趣的學習科目上,多給孩子提供一些資源和機會,哪怕只是幾本好書,幾堂好課,也更容易讓孩子把學習興趣加深,有更多的成長。

3

專權壓制

會扼殺孩子的表達天賦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通常會比較喜歡乖巧安靜的孩子。對滔滔不絕的說話的孩子,可能就會訓斥他:

「你個小孩子懂什麼」

「你能不能安靜點」

「別胡說,別胡思亂想」

「不許頂嘴、不許狡辯」

不過平心而論,喜歡說話,正代表著孩子擁有語言方面的天賦。

壓制孩子說話,實際上就斬斷了孩子在交流中不斷掌握新辭彙、道理和談話技巧的機會。

北京名校史家小學的老校長卓立就建議所有父母要:

「讓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有發言權。多問問孩子的想法,雖然他們不一定能說出什麼規則和道理,也不一定有清晰明確的方向,但起碼他們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向。」

卓校長自己是每天都會在早晚吃飯的時候,跟孩子聊不同的話題。

早上一邊聽廣播的時事要聞,一邊跟孩子聊各自知道的,關於某個新聞的一切。

有次聽到美國大選,他就跟孩子聊世界各國的政治形態,一邊問兒子的感受和想法。

兒子當時對君主立憲制特別感興趣,沒想到世界上還有國家有王子、公主、國王這些童話里才有的人物。

之後孩子自己找書來看,還在此後學校組織的一次辯論會中,有次闡述了自己的思考。讓他覺得特別驕傲。

晚上家裡聊的一般是自己當天的經歷。他和妻子一起聽孩子說最近在看的漫畫書、學校里的各種小煩惱、被表揚或者趣事兒。

這個過程中孩子跟父母更加親近,也最能充分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

世界知名教育專家約翰·霍特曾經提出一個觀點:

「只有當我們出於自己的目的,面對我們想要訴說的人,用那些話說出我們想要的事情,我們才能改善使用語言的能力。」

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是提高孩子表達能力,最實用有效的方法。

4

包辦代替

會扼殺孩子的探索天賦

去年有一個48歲海歸碩士在家啃老7年的新聞,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碩士的老母親已經82歲高齡,身體特別差,每月只靠3500塊退休金生活,而光是藥費就要用掉2000。

養活自己再加上養活兒子,艱難可想而知。

面對這樣的局面,老人家特別後悔的自責:「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而碩士兒子也把自己的種種不順歸咎在老媽身上,說是媽媽的溺愛毀了他前途。

教育孩子,其實是很講因果的一件事。

很多父母愛孩子,擔心孩子吃苦受累,所以就希望孩子只把學習管好,願意把其他一切責任攔在自己身上。

但事實往往就是,越是被父母保護包辦的孩子,越是缺乏探索未知、挑戰困難的能力。

他們只願意呆在熟悉、舒服的地方,做一個享受「樣樣現成」的巨嬰。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需要我們放開手,讓他們自己嘗試犯錯再改錯的過程。

孩子們就是有很多事情要反覆嘗試才會成功,就是會不止一次的把事情搞砸,就是會不止一次的傷害到周圍關愛他們的人,就是會不止一次的偏離我們教過他幾十次的大道理……

但是這些都沒關係,都比我們事事包辦代替,讓孩子成為一個束手束腳,沒有探索勇氣和探索能力的人要好得多。

5

錯誤刺激

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天賦

教育界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當孩子發自內心想去做什麼事兒的時候,一定是比我們父母、老師督促100遍還有動力的。

但是孩子的興趣剛萌芽的時候,如果遇到了頻繁的打擊否定,責備羞辱,他就會在內心把興趣跟負面的感受聯繫在一起,天賦很難再持續下去。

《再見,中國式家長》里,介紹過一個針對兩歲大嬰兒做的實驗,結論很值得我們警惕:

心理學家布魯納和列維斯基選擇了一些嬰兒作為測試對象,給嬰兒們播放音樂。

一般來說,嬰兒們對音樂並沒有特殊的反應,有些嬰兒可能還比較喜歡。

但是,如果研究人員在每次播放音樂的時候,都把嬰兒手中的食物拿走,來來回回幾次之後,嬰兒只要聽到音樂,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

研究發現,原本並不抵觸音樂的孩子,只需要幾次的刺激,就會變得討厭音樂。

如果不及時的進行干預,那麼這些孩子直到長大成人,都很可能會五音不全、排斥音樂。

我們總說「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卻忽略了嚴苛背後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和抵觸情緒。

一旦孩子產生了厭學心理,後天再多的強迫性練習,都再難讓孩子找回當初的興趣和樂趣,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

6

有句話說:「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我本可以。」

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天賦。

可如果我們父母不能及時的發現,或者在生活中經常做扼殺孩子天賦的事情,這份天賦,可能就會慢慢被上天收回。

珍視孩子的天賦,孩子身上潛力的種子才會生根發芽,破土而出,最終成長為參天的大樹。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大家好,我是小樹媽媽,愛閱讀、愛分享、更愛家裡的兩個娃。

創辦成長樹這個平台3年了,收穫了200多萬媽媽的關注,現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寶爸寶媽,每天為大家提供原創育兒好文、精選好物、有聲繪本,累計發布了300多篇原創文章。

如果你家也有3-12的娃,那咱們就算相見恨晚,現在關注,小樹媽媽還有見面禮送給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孩子有這些行為,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超越你
一年只敢團一次:孩子一秒變書迷,電視都要靠邊站!全場3.4折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