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寫好楷書12條,看看古人怎麼說

寫好楷書12條,看看古人怎麼說

1、關於整齊平正

唐代孫過庭:『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明代項穆:『書有三戒:初學分布,戒不均與欹;繼知規矩,戒不活與滯;終能純熟,戒狂怪與俗。』


2、關於上下平穩

晉代王羲之:『字之形勢不宜上闊下狹,如此則重輕不相稱也。……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隱。』

唐代歐陽詢:『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上輕頂戴欲其得勢。如疊、驚、聲之類。八訣所謂如人上稱下戴,又謂不可頭輕尾重是也。』

唐代顏真卿:『欲書先預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穩,或意外生體,令有異勢,是之謂巧……』

寫好楷書12條,看看古人怎麼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3、關於左右均稱

唐代歐陽詢:『初學之士,先立大體,橫直安置,對待布白,務求其均齊。』

4、關於輕重平衡

元代陳繹曾:『一切偏旁,皆須令狹長,則右有餘地矣。在右者亦然。……審其輕重,使相負荷,計其大小,使相副稱為善。』

寫好楷書12條,看看古人怎麼說


5、關於分布均勻

唐代歐陽詢《書法八訣》:『分間布白,調勻點畫是也。』

清代蔣和:『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間之布白。初學分布,既知停勻,則求變化,斜正疏密錯落其間。』

元代陳繹曾:『疏處捺滿,密處提飛;平處捺滿,險處提飛;捺滿則肥,提飛則瘦。』

寫好楷書12條,看看古人怎麼說


6、關於對比調和

晉代王羲之:『分均點畫,遠近相須;播布研精,調和筆墨;鋒纖往來,疏密相附。』

明代項穆:『人之於書,得心應手,千形萬狀,不過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巳。若書宜長短合度,輕重協衡,陰進得宜,剛柔互濟,猶世之論相者不肥不瘦、不長不短為端美也。』


7、關於連續各異

清代包世臣:『原釋廬字一例,乃變換之法,如「廬」字之撇,初婉轉而次斜硬;「愛」字之撇,初斜硬而次婉轉;「逢」字上點下捺;「奏」字上捺下點。又如三四橫、三四豎、三四點及諸口、田、又、人之疊用者,俱應變換,不宜相同。』

寫好楷書12條,看看古人怎麼說

8、關於反複變化

隋僧智果:『重並仍促:謂呂、昌、爻等字應上小下大;林、棘、絲、羽等字應左促右寬;森、磊、淼等字則應兼用之。』

唐代張懷瑾:『偃仰向背:謂兩字並為一字,須求點畫上下偃仰有離合之勢。鱗羽參差:謂點畫編次勿使齊平,如鱗羽參差之狀。』

晉代王羲之:『二字合為一體,重不宜長,單不宜大,複不宜大,密勝乎疏,短勝乎長。』


9、關於形象自然

衛夫人論書法:『[點]畫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橫]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豎]畫如萬歲枯藤;[撇]如陸斷犀象;[捺]畫如崩浪雷奔;[折]畫如百鈞弩發;[橫折彎鉤]畫如勁弩筋節……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

寫好楷書12條,看看古人怎麼說


10、關於氣象生動

宋代姜夔《續書譜》中:『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古法;三須紙筆佳;四須險勁(書以骨幹為先);五須高明(英爽之氣,有骨而後有氣);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澤之癯(瘦也),肥者如貴游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賢士。』


11、關於相應連貫

近代丁文雋《書法精論》:『連貫者即一字間的點畫……氣勢連接而不鬆懈間斷之謂也;如人之四肢、百骸、惟賴於筋連骨接,始能運動自如,生氣勃勃,否則破碎支離,僵死木偶之不若。』


12、關於格調統一

明代張紳《書法通釋》云:『古人寫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終篇結構,首尾相應。』

唐代孫過庭:『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淮。』

明代王世貞:『法成之後,字體有管束;一字管兩字,兩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兩行,兩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紙。凡此皆學者所當知也。』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凌晨 Anna

責編 | Ann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對話李明 | 「山空松子落」,落筆就應該這麼落
胡抗美 | 為藝先做人!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