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知道胯下之辱不奇怪,這些關於韓信的傳說與成語,你都聽過嗎?

知道胯下之辱不奇怪,這些關於韓信的傳說與成語,你都聽過嗎?

不會吧?

這也能跟韓信有關?

事情是這樣的。

我抱著二寶,老婆端著碗給他喂飯,卻聽兩個鄰居在說,小池邊有半枝蓮,他要去采一點種自己菜園裡。

我說,哪有半枝蓮?聽都沒聽過,是半邊蓮吧?以前德公經常采來做藥丸,讓我們幫忙。說起來,我六七歲就賺過「第一桶金」了呢。

鄰居說,半邊蓮是半邊蓮,半枝蓮是半枝蓮呢。

便跟著去看熱鬧,但見小池邊磚縫裡散長著幾棵植物,莖長,葉稀,且細。

確實跟我所認識的半邊蓮不一樣。

一時好奇心起,便讓兒子站地上,我掏出手機,打開某軟體,對著半枝蓮拍了張照。

很快,被識別出來了。確實是半枝蓮。

我看了下詳情,有些吃驚。

原來,半枝蓮又叫韓信草。

頁面上是這樣寫的——

半枝蓮又叫韓信草,相傳韓信青年時落魄,有一次被人打,有一大媽為其送飯並從田裡摘了幾株藥草為其煎藥,後來康復成為將軍,都會給士兵用這草藥煎藥。

回來後,查了下,有的故事寫得更詳細。

說大媽是鄰居,姓趙;

又說他後來用這草熬湯給士兵治病,輕的三五天,重的半個月就痊癒了;

還說,大家都不知道這種草藥叫什麼名字;

有人便講,不如叫元帥草?

有人反對,天下元帥那麼多,後世誰記得是哪個元帥?不如叫韓信草吧。

韓信也沒謙虛,於是就叫韓信草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仔細想了想,韓信為劉邦東征西討,最後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他對漢朝的影響,也就是幾十年。

可他對整個中國的影響,卻跟劉邦一樣深遠。

如果沒有韓信,就要少很多傳說,就要少很多成語。

一句話,我們的生活不會那麼豐富多彩,我們的表達方式,會要蒼白那麼一點點。

不如舉幾個例子吧。

先講傳說。

一、韓信發明了麻將。

這個故事講的是,韓信投奔劉邦後,被委以倉官之職。就是專門管倉庫的。他和手下的士兵們為偷食的麻雀傷透了腦筋。一來二去,士兵們也疲了,不願努力做事。韓信想出個辦法,他做了些竹牌子,「這籌牌上刻有文字,既是賞錢,又可以用來當作遊戲工具」。士兵們們捉鳥既有獎勵又能遊戲,積極性空前提高,績效那是杠杠的。

翻了翻《淮陰侯列傳》,還真有那麼回事。

書中寫到——

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奇其言,壯其貌,聊天之後大悅之,推薦給了劉邦。劉邦見多識廣,膽大的,吹牛的,啥沒接觸過?所以也不覺得他有多奇特。

於是,只讓他做了治粟都尉。

官不大,事卻多,也並非只是倉管,實際上,此職又叫搜粟都尉,乃是專管征糧的。吃力不討好的活啊。

看來,上面那傳說還是有現實基礎的。至於是不是韓信發明了麻將,那就只能見仁見智了,因為還有人說,是明朝下西洋的時候,船上無聊,鄭和發明的呢。

二、韓信發明了象棋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韓信曾被囚於獄,獄吏敬重他,屢次懇求兵法。韓信劃地步陣,設楚河漢界,以紙片代棋子,演示教習。獄吏潛心鑽研,劃格於紙,削木為棋,終成象棋。韓信因之被稱為「象棋之祖」。

這個故事呢,也不是隨便編的。

韓信列傳里有寫——

上令武士縛信,載後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繫信。至雒陽,赦信罪,以為淮陰侯。

可見,韓信還真被劉邦抓起來過。

問題是,象棋早就有了,屈原的楚辭《招魂》中就有寫——

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營並進,道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這還不算最早的。

還有說起源於黃帝時、舜帝時、周武王時……

反正,比起韓信所生活的時代,久遠得多。

何況,獄吏敬重他,當是讓他好吃好喝不吹鼻子瞪眼才對啊,憑什麼要學人家的看家本領?

就這好比我對有錢的哥們說,兄弟,我敬重你,分一半財產給我吧……

還有些傳說指,韓信發明了風箏,發明了葉子戲也就是後來的撲克,發明了冬瓜盅……簡直就是個發明家啊。

再說說成語。

什麼胯下之辱、一飯千金,這都是朋友們很熟悉的了。

還有哪些成語跟淮陰侯相關呢?

一、國士無雙。

這詞是司馬遷發明的,他寫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二、背水一戰。

這還是司馬遷《史記》里的,「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背水陳,也就是背水列陣的意思,能退嗎?一退就到水裡去了。

除了司馬遷筆下的,後世也有不少成語來自或真或假的韓信故事。

三、十面埋伏

元朝無名氏雜劇《抱妝盒》里寫到,「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顯然,這裡是用了決定項羽命運的垓下之戰的典故。

其實此役,也決定了韓信的命運。

《史記 留侯世家》里說,張良向劉邦獻計——

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也就是說,在此之前,韓信與彭越並不願出兵圍攻項羽,直到劉邦願意裂土分疆,讓他們做一方之王,他們才終於開著大部隊來了。

其實韓信他們的心情也可以理解,畢竟,他懂事的時候,還處在戰國時期呢。秦國一統,不過十幾年,擁兵自重者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各佔一方的古意里,跟不上劉邦號令天下當「漢始皇」的節奏啊。

儘管他的想法對那個時代的人是正常的,但於劉家於呂家,就是該死了。恨意就此種下。

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此成語來自於另一部元雜劇,裡面寫到——

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怎樣,看完這些,確實覺得韓信對中國人的影響,比劉邦差不了太多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1 的精彩文章:

他喝了一大口酒,抱起德國自殺女孩的遺體,走到玻璃窗邊

TAG:凡人摸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