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代絕學之契丹文字的研究

當代絕學之契丹文字的研究

當代絕學之契丹文字的研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契丹民族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千年前逐步消失,融入中華民族之中,留下了很多世界歷史謎團,尤其是契丹文字。契丹文字包括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契丹大字源於遼神冊五年(公元920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令人參照漢字,「以隸書之半增損之,始制契丹大字」,後又在契丹大字基礎上創製契丹小字,前後通行近300年。其後歲月,消失不見,逐漸被後世遺忘。關於契丹文字的研究也成為當代絕學。

1922年,在今內蒙古巴林右旗發現的遼陵《帝後哀冊》,開啟了近現代契丹語言文字研究的先河。20世紀30年代,我國學者將契丹文哀冊與漢文哀冊相對照,用「比較法」破譯了契丹小字中的年、月、日、數字、干支、年號及少部分日常用語。

1934年出版的《遼陵石刻集錄》是契丹文字研究的第一個高峰。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各地新資料的不斷發現,研究者取得了劃時代的突破。1985年8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契丹小字研究》一書,既廣泛搜集了資料,又積極吸納了國內外研究成果,整理的契丹文墓誌大字總數約1700字,小字約400字,其中擬讀132字,譯解338詞,完成了資料整理與解讀方面之集大成。

研究古文字之難,世人熟知。甲骨文、金文雖有緊在其後的篆書、隸書等漢語文字藉以參照釋讀,識讀起來仍然困難重重。而契丹文字落在紙面上的實物非常罕見,僅在宋人所著《燕北錄》中收錄了五個字,可見的只有石刻與小件器物上的銘文。

20世紀20年代後,唐武則天墓無字碑上刻載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才被中外學者確認為契丹文。對於既無古籍又無現存語言可供對比參考的契丹文,其解讀難度可以想像。加之契丹字結構獨特,似漢非漢,文句佶屈聱牙,更令初見者望而生畏。

唯其難,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契丹文字一直未能整句解讀,只能零星解讀一些語詞;唯其難,許多字詞的擬音釋義常常眾說紛紜,不能統一;唯其難,契丹文字研究只能一步步艱難求索尋真;唯其難,只能依賴出土墓誌從事契丹文字研究,而墓誌不會天天出土,只能見一回,研究一回。因此,只能逐漸積累,別無他途。

來源:光明日報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鉛華洗盡方是為文之道
張勁先:著名版本目錄學家趙萬里傳略

TAG:善本古籍 |